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chouchaiwetlandpark.weebly.com › 38364260442795420180關於洲仔 - 洲仔濕地

    都市濕地(凌波之家)─洲仔濕地. 「洲仔濕地公園位於高雄市左營區蓮池潭畔洲仔路間原是一片水田窪地多年前在此有眾多水雉聚集。. 然而因都市開發,而遷徙至台南的官田一帶,為了使美麗的水雉重返高雄, 台灣溼地保護聯盟 等團體推動「 水雉 ...

  2. 凌波 (英語: Ivy Ling Po ,1939年11月16日 — ),本名 黃裕君 ,生於廣東 汕頭 ,歌手、演員。 4歲時被轉賣至福建 廈門 當 養女 ,1949年移居 香港 ,50年代主演 廈語片 ,60年代拍攝 邵氏 粵語片和 黃梅調電影 ,尤以《 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3)的反串出演聞名 [2] ,並以《 烽火萬里情 》(1967)獲得 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 生平. 凌波原名「黃裕君」,出生於 廣東 汕頭 ,童年時被轉賣至福建 廈門 當 養女 ,養父母取名「君阿娟」,又叫「君海棠」 [3] 。 1949年,她和 養母 吳寶惜逃難到 香港 。 因養母認識廈語電影圈中人,1954、55年以藝名「小玲」先後拍攝兩部廈語片《兒女情深》,《李三娘》。

  3. 凌波 (英語: Ivy Ling Po ,1939年11月16日 — ),本名 黃裕君 ,生於廣東 汕頭 ,歌手、演員。 4歲時被轉賣至福建 廈門 當 養女 ,1949年移居 香港 ,50年代主演 廈語片 ,60年代拍攝 邵氏 粵語片和 黃梅調電影 ,尤以《 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3)的反串出演聞名 [2] ,並以《 烽火萬里情 》(1967)獲得 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 生平 [ 編輯] 凌波原名「黃裕君」,出生於 廣東 汕頭 ,童年時被轉賣至福建 廈門 當 養女 ,養父母取名「君阿娟」,又叫「君海棠」 [3] 。 1949年,她和 養母 吳寶惜逃難到 香港 。 因養母認識廈語電影圈中人,1954、55年以藝名「小玲」先後拍攝兩部廈語片《兒女情深》,《李三娘》。

  4. 2023年3月13日 · 2023-03-13 17:30. 60年代邵氏國語片女星凌波與金漢1964年拍花木蘭撻着兩年後結婚至今已經57年即將邁入鑽石婚是圈中的模範夫妻。. 最近資深傳媒人汪曼凌與金漢凌波在哥爾夫球場見面同行還有結婚49年的姜大衞與李琳琳以及名經理人陳 ...

    • 養女演出一片天
    • 小娟遇伯樂 巨星誕生
    • 強颱凌波襲台 全民運動
    • 不怕票房毒藥 當紅跳愛河
    • 梁兄哥 王冠上的寶石
    • 童年是悲劇 與金漢結婚是喜劇
    • 巨星平凡心 家和萬事興

    凌波本姓黃,祖籍廣東汕頭,父母早逝,五歲時因家貧被伯父以二十美元賣給姓君的養父,改名君海棠。 《兒女情深》是凌波演藝生涯中第一部電影,那年她十二歲,也是因爲她跟養母在香港生活困苦,有時連飯都不敢吃,養母透過同鄉的關係得到這個演出機會,卻也因此成爲改變她一生的重要轉捩點。 1961年進入邵氏電影公司,李翰祥提拔她在國語片《紅樓夢》中幕後代唱,1963年受李翰祥導演賞識,改名凌波,同年以《梁山伯與祝英台》獲金馬獎最佳演技特別獎。1968年以《峰火萬里情》獲得第六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1974年與夫婿金漢白組今日影業公司,拍攝《新紅樓夢》。隨着黃梅調逐漸沒落,凌波也在70年代末淡出影壇。1988年全家移民定居加拿大。

    1950年代,凌波演廈語片,被譽為「廈語青春影后」。她小小年紀捱慣苦,水銀燈下沒抱怨一句。廈語片的主要市場是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電影風光時,丫鬟、小男生、小女生都找她演,拍了幾年,開始演主角。好景不常,廈語片漸次沒落,她想過轉往粵語片發展,卻徒勞無功,不經意因黃梅調帶來轉機。凌波接觸黃梅調,始自踏入邵氏門檻前,六一年公映的國語片《劉海遇仙》(由岳麟導演、編劇、主演的香港電影)。凌波說自己能夠拍國語片,岳麟可說是伯樂,在那之前凌波不懂唱,也不知道黃梅調是什麼。在《劉》片的宣傳海報上,不會找到「凌波」,因為那時她仍叫「小娟」。曾經「李翰祥在大觀片場拍《貂蟬》,聽到鄰廠在放着黃梅調的歌聲,李導演說,除了他以外,還有誰在拍黃梅調呢?打聽下,原來那個是小娟!」 同時間,曾執導廈語片的袁秋楓...

    十人九個愛 票房破紀錄

    凌波加盟邵氏後,拍了邵氏版《梁山伯與祝英台》,此劇在電影美學及音樂風格上結合了傳統古典、當代流行元素,塑造起風格化電影表演,成功抓住戲曲電影現象與普通電影現象,加上典雅的古典情懷吸引文化菁英,在報章為文贊揚,街坊姑婆阿嫂的耳語傳播,又挾著得獎的實力展現,形成高級知識份子與普通市井觀眾的巨大消費勢力。一九六三年四月二十四日首映在臺北市中國、遠東、國都三家戲院上映, 連續爆滿一百八十六天,放映九百三十場,觀眾七十二萬一九二九人次,票房八百四十餘萬,打破歷來所有電影票房。當年臺北是省轄市,人口不滿八十萬,《梁祝》售票數佔人口的九成,這個紀錄也是四十年來沒有任何電影能企及的。

    現象級消費風暴

    當年十月(1963年10月30日)凌波由香港來臺,停留三天,讓台北陷入一片瘋狂境地。媒體以「強烈颱風凌波」形容所到之處萬人空巷。臺北且被譏為狂人城,便可知消費觀眾瘋狂逐星之沸騰狀態,連查港駐台記者都忍不住詳細地摘記凌波停留臺北兩日中所發生的事件:1)凌波的淚、(2)乘坐警車、(3)與小偷同車、(4)接受的禮物、(5)凌波的乾媽、(6)凌波照照片、(7)凌波的行、(8)特別 廣播節目、(9)凌波招牌、(10)腳不著地的旅行。其中(6)凌波的照片,統計全臺灣各報章雜誌從十月廿九日至十一月十一日,共刊出照片七千六百四十八張,而十月三十日、三十一日兩天臺北各報, 共刊載有關凌波文字達二十三萬餘字。(7)凌波的行共歷一小時又五十分,經過街道二十餘條,觀眾達十八萬餘人,動員警員五百人,憲兵三百人,警車六輛維持秩序。如此瘋狂的全民運動確是難得一見的消費風暴。 1. 原圖鏈結「聯合新聞」 2. 原圖鏈結「聯合新聞」 3. 原圖鏈結「聯合新聞」

    雋永黃梅調

    影片上演後,百代唱片公司以副標「高亭」(Odeon)出品《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雙碟電影原聲帶。致使滿街商店住家、以及唱片行都不停地播唱《梁祝》的歌,影迷歌迷也街頭巷尾吟唱「十味藥」、「十八相送」、「樓台會」〕,時至今日,KTV的點唱歌曲仍可見黃梅調的「十八相送」、「樓台會」曲目。《梁祝》電影在六月二十日下片,代理《梁祝》發行的明華電影公司與攝影新聞畫報社,聯合於六月二十五日在臺北博愛路美而廉四樓畫廊舉行「凌波照片展」,會場中發售凌波個人的四時照片,每組三份,售價新台幣十元,共售出上萬份」展覽會原訂二十八日結東,由於觀眾如潮湧至,延至七月五日為止。展覽會期中有位六十五歲的老太太影迷每天來看凌波的倩影,她說自己連看《梁祝》電影六十五次,此連續消費不止她一人,另有一位小姐說曾看了十七次,也有不少影迷宣稱看了上百遍。

    凌波十五、六歲的時候,養母收了一位菲律賓華僑施先生的錢,要凌波跟他在一起。那時候,凌波用「小娟」藝名拍戲已經小有名氣了。他們在一起一年多,生了一個兒子,這位施先生大部分時間在菲律賓,他有家室的,僑商名叫施維熊,兩人的年齡相差二十多歲,凌波雖不很愛他,但也不討厭他。因爲,他們的結合並非「郎情妾意」,更非「兩相恩愛」,尤其不是「靑海竹馬」,只是養父母看重錢的份上,逼迫凌波去「談戀愛」的。在經歷過這段婚姻後,凌波渴望真正的愛情,也先後和當紅小生張沖、金漢傳出緋聞。 * 張沖 凌波以「梁兄哥」紅遍影壇,再憑《花木蘭》(1964)登上亞洲影后,此時傳出與張沖的戀情也有了新進展。1965 年中旬,兩人交往已是半公開事實,張沖亦不避嫌:「如果說結婚能事先排定計畫,我願意在明天完成終身大事。」聽在觀眾耳裡,...

    凌波的傳奇銀幕生涯得以發展,是被李翰祥( 1926 一 1996 )發據,當時她正在一部黃梅調電影中擔任幕後代唱。《梁山伯與祝英台》將凌波造就成「銀幕奇蹟」,令她在香港、台灣和南洋家喻戶曉。在所有的地點中,台灣最為凌波傾倒。隨着個人生活與職業生涯的交織,她的傳奇持續至今,象徵也見證了半個世紀海外華語電影的變遷。邵氏影業將凌波作為「亞洲電影女王」 ,在巔峰時期曾讚譽她為王冠上的寶石,凌波吸引人的女扮男裝的銀幕特性可以由黃梅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為證。在黃梅調的這一高峰期,凌波的雙性銀幕特徵也包括另外一些角色,如《花木蘭》(岳楓, 1964 )中的女主角,這讓她獲得了盼望已久的第 11 屆亞洲影展的最佳女演員獎;還有《萬古流芳》(嚴俊,1964 )中的年輕駙馬和《魚美人》(高立,1965)里的...

    根據公開發行的報刊記載,凌波小時候名叫君海棠,隨養父母在與台灣隔海相望的美麗海濱城市廈門生活。在 1967 年《中央日報》發表的回憶錄中,凌波記敘了她對這個碰巧成為故鄉的地方有痛苦的思念。廈門,南洋,我的童年是模糊和困惑的。在凌波早年的回億錄中,曾提到童年往事是她一生中最大的遣憾。幼年她被賣到養母家,家中任何事情都要負責,早晨起床還得棒洗臉水去侍奉養母, 夜間則睡在客廳的地板上。 凌波不快樂的童年讓她渴望家庭的溫暖,她和金漢在《花木蘭》片場認識,當時兩人演「兄弟」 ,後來變成了情人,並終於結合了美滿的婚姻。 凌波非常喜歡安靜的過家居生活,全家移民到加拿大,當時主要的考慮是,大兒子跟二兒子很早就到國外去讀書了,小兒子將來也會跟兩個哥哥一樣到國外唸咨,因此經過考慮才決定全家一起到國外去。剛到加拿...

    在加拿大,凌波完全過平凡家居生活,很少有應酬,沒事夫妻倆打高爾夫。前院種了很多花,平常除了家事外,就是剪剪花、澆澆水,每天看到自己一手養出來的花盛開的樣子,覺得好開心。凌波也算是投資移民,做一點高爾夫球的生意,主要是一家都喜歡打高爾夫球。凌波秉持着夫妻雙方一定要互諒、互信,尤其在家中掛了幾幅字畫「正心之道」「百忍太和」等,更覺得中國的古訓是很有道理的:「人間和氣富運開,家中吵鬥便生災」,深信家和萬事興。

  5. 2023年11月28日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凌波 (英语: Ivy Ling Po ,1939年11月16日 — ),本名“ 黄裕君 ”,前香港女歌手兼演员,尤以擅唱 黄梅调 而成名,并在1960年代以一曲《 郊道 》窜红,先后演出多部 黄梅调 电影而为人所知。 [2] 生平 [ 编辑] 凌波原名“ 黄裕君 ”,出生于 广东 汕头 ,童年时被转卖至福建 厦门 当 养女 ,改名“君海棠” [3] 。 1949年,她和 养母 逃难到 香港 , 1950年代 以艺名“小娟”正式开始拍摄电影,初期主要以 厦语片 为主。 1960年代 ,她进入 邵氏电影公司 开始演出国语片,并幕后代唱如《血手印》等多部 黄梅调 电影;其中还因演绎一曲《 郊道 》而红极一时。

  6. www.wikiwand.com › zh-tw › 凌波凌波 - Wikiwand

    Close. 生平. 凌波原名「 黃裕君 」,出生於 廣東 汕頭 ,童年時被轉賣至福建 廈門 當 養女 ,改名「君海棠」 [3] 。 1949年,她和 養母 逃難到 香港 , 1950年代 以藝名「小娟」正式開始拍攝電影,初期主要以 廈語片 為主。 1960年代 ,她進入 邵氏電影公司 開始演出國語片,並幕後代唱如《血手印》等多部 黃梅調 電影;其中還因演繹一曲《 郊道 》而紅極一時。 當時,她初名「沈雁」並以此名在電影《 紅娘 》中飾演 崔鶯鶯 ;但此片後因她在梁祝反串走紅而罷拍,後復於1965年重拍並改演張君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