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陳官直指有關行為可恥可悲可笑稱可恥因為幾代香港人辛苦建立的司法制度架構和制度令港人引以為傲質疑發出恐嚇信的人一定是不愛香港的人否則無理由拆自己間屋」。 陳官又批評犯案者看似小看香港警察或警方國安處的刑偵能力呼籲有關人士如果被捕千萬不要戴頭盔」,夠膽做夠膽認才是勇敢的中國人。 他又呼籲所有有良心的香港人,都要全力譴責這種行為。 圖片來源:司法機構.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標籤.

  2. 2020年6月23日 · 警察刑偵朋友告訴我一次親身經歷…… 那是一宗毒品交易案目標人物已被盯上只等候買家出現就可以一網成擒。 從前這類案件,電影情節都有得拍,跟蹤、監視、竊聽,然後集齊人證物證拘捕。 然而,自從有了人權法、截取通訊及監察條例等等令執法者縛手縛腳的新例,偷拍私人地方、安裝偷聽器攝錄機、電話監聽等過去警察常用的查案手段,都不能再隨便使用。 沒有法官特別批准,警察跟蹤、勾線、偷拍都屬犯法行為,所取得的資料亦不能作為呈堂證供。 那回,刑警做足功夫,一早就向法庭申請了偷拍監視授權,毒販注定是甕中之鱉了。 在毒竇對面屋監視偷拍了幾個日夜,這天,終於有動靜了。

  3. 2023年7月30日 · 我們翻查資料也能看到,美國為了追捕國安通緝犯,都會在調查過程中訊問通緝犯的家人,例如遭到美國政府通緝的斯諾登,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探員也曾到訪斯諾登父親及繼母的住所訊問。 試問,自詡「人權燈塔」的美國,都可以訊問國安通緝犯的家人,香港為何不能? 如果警方國安處因為外間有質疑聲音,便放棄國際通用的調查方法,這又何來法治?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袁弓夷越發囂張,相信只會令警方國安處竭力追緝「八大寇」的工作,獲得更多人士的認同和支持。 至於提出「株連論」的人士,以至私下「放風」大談「商界憂慮」的所謂「猛人」,本質上都是一樣,不過是為了包庇罪犯,並在香港社會渲染恐懼、對立情緒,其言可鄙,其心可誅! 這類造謠抹黑的伎倆,香港市民近年其實再熟悉不過,也絕不會再讓這些勢力得逞!

  4. 2021年10月15日 · 負責案件的港島總區重案組總督察謝子坤及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郭嘉銓今早 (15日)在電台節目上,分享拘捕疑犯的經過。 謝子坤:「我們接報了這個兇殺案後,已經在現場已經做了大量的情報搜集,包括現場的閉路電視、現場市民的查問,確認了這個疑犯的身份及逃走路線,以及在現場找到了相關行兇的證物。 謝子坤續指警方動用了大量警力、不同的單位,全方位去調查,包括調查他的家庭背景資料,日常會去的地方及社交媒體的分析等,確定了其中南丫島,都是疑犯有機會匿藏的地點,並且已經在8號風球未落之前,提早有同事在兩個碼頭,即香港仔碼頭及中環碼頭埋伏窺視,同一時間調配我們的自己的刑偵人員,乘坐水警輪第一時間入去南丫島。

  5. 2021年11月3日 · 裁判官施祖堯斥被告在警署內犯案是目無法紀、又指被告案底勿奢望減刑. 21歳前外賣員今年初在天水圍遭警察截查時,被搜出一張「光時」貼紙,後因涉嫌偷竊外賣保溫袋被捕。 被告後來在警署用頭撼一名警長,被控襲警,昨日在屯門裁判法院被裁定罪成,被判監四個。 被告趙康勝,現報稱任職倉務員,案發於今年1月2日,控罪指被告在天水圍警署報案室搜查房外,襲擊一名警長。 裁判官施祖堯裁決時指,被告在錄影會面中稱,自己沒有偷竊,情緒激動下才以頭撼牆,並指可能是警長自己滑倒才撞到被告的頭,但在庭上就指因為求去醫院不果才撼牆,沒有撞到警長。 施官指被告未能解釋兩次說法不一,認為案情有關鍵不合理,裁定被告為不可靠證人。

  6. 2020年10月29日 · 1. 令人傷心. 1. 嬲爆. 評論.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罪科開展攝證計劃」,於警署的錄影會面室安裝實物投影支援系統以增強刑偵人員的數碼調查能力。 警隊最新一期《警聲》披露,警務人員可在錄影會面進行期間,使用實物投影支援...

  7. 2022年10月2日 · 2019年6月26日逾萬名示威者包圍灣仔警察總部,地盤工梁建韜被控於翌日凌晨,無合法辯解而損壞屬於香港警務處的財產,即堅偉樓外一組閉路電視鏡頭、兩個警徽及一個警察牌匾。 被告承認一項刑事損壞罪,在東區裁判法院被判入獄2個月。 裁判官溫紹明判刑指, 辯方求情時指,被告受社會氣氛和損友影響犯案,現已十分後悔,明白要負上法律責任。 雖然他有讀寫障礙考試失利,但計劃修讀電工課程將來考取牌照,冀法庭考慮控方延誤檢控,對被告更生計劃受影響而判緩刑。 但東區裁判法院裁判官溫紹明指,案發當日有大型聚集,任何違法行為都有潛在風險激使他人仿效,加強案件的嚴重性。 而且被告的破壞行為非一次性,塗污警總外的閉路電視鏡頭及警徽,當中警徽有象徵性意義,判處即時入獄難以避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