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4月1日 · 1963年. 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日《保險法》及《保險業法》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併為一法,合稱「保險法」。 一九六三年八月,立法院審議通過《保險法修正草案》。 九月二日,立法院通過,總統令修正公布《保險法》全文。 1968年. 一九六八年二月十日,行政院又公布《保險法施行細則》及《保險業管理辦法》。 保險法施行細則及保險業管理辦法,則併同於一九六八年二月十日由行政院公布施行,從此保險業的經營管理與政府監理有一個準繩與依據。 1973年. 一九七三年停辦60歲定期滿期保險,另外舉辦十年、二十年、二十五年及終身付費等終身保險,以及多項滿期定期保險。

  2. 2017年9月1日 · 1. 920. 香港宏利人壽行政區域總監龍子明指出,獲得IDA百人團隊很困難。 然而,當時看到有前輩都能拿到IDA百人團隊,所以相信他們都能做到。 在一種「要不怕困難,困難才能解決」的積極心態下,去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戰。 如今宏利金融南九龍區團隊已經是連續五屆的IDA百人團隊,也是突破雙百人團隊的其中一支,龍子明談到南九龍很重視倫理,是能讓他們屹立不搖、團隊持續發展壯大的重要關鍵點。 倫理把團隊變得扎實,能擁有像兄弟姊妹一樣的感情。 他舉例說明,當我們遇到困難,其實最親密的家人不知道,他們不瞭解為什麼困難,是為了什麼事情而煩惱,你也難以說得清楚;同樣地,當你很開心,最親密的家人也不知道你為什麼開心,因為他們不瞭解我們的情況。 反而最瞭解我們的情況是誰? 是我們的團隊夥伴。

  3. 2021年5月1日 · 1. 對保險公司的影響. 保險公司有3個利潤來源,也就是3差:死差、利差、費差。 這3差保障著保險公司的利潤。 此次的第六回經驗生命表將會使臺灣保險公司的「死差益」產生變動。 死差益是實際死亡率低於預定死亡率,按預定死亡率收取的純保費支付實際死亡成本後有盈餘而產生的利益。 保險公司過去計算保費時,高估了未來的利率,營運上有「利差損」,因為臺灣過去的死亡率被高估,許多保險公司是採用「死差益」來填補「利差損」,對此,逢甲大學財務工程與精算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陳彥志博士表示:「這就像損害了A的利益,來填補B的缺口,但保險公司應銷售公平定價的產品,保費精算本來就應該精算正確的價值。

  4. 2024年1月1日 · 2024 年 1 月 1 日. 950. 0. 彭金隆. 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兼任教學副院長. 「利率」一直是臺灣壽險業經營上相當關鍵的變數,目前整個產業所面臨問題的核心,與2002年前後市場利率大幅降低,並長期持續維持低利率有高度相關,保險公司為填補過往利差損,經營主軸改為重利差益而輕死費差的營運架構,當壽險業開始習慣長期低利率的環境時,在2022年美國準會啟動暴力升息後,立刻讓保險公司學到利率波動可以帶來的巨大經營風險,也讓業者對利率的敏感度和警覺度大幅提升,對資產負債管理的看法也有了重大的轉變。

  5. 2019年4月1日 · 2286. 0. 保險是安定社會的力量,每一個時代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和模式,隨著每一個時代的變化而改變,更符合民眾當下的需求。 自有記載以來臺灣保險業已有一百八十三年歷史發展至今占世界保費市佔率2.4%,保險滲透度世界第一約21.31%,保險普及率更達293%。 回首臺灣保險的發展歷史可以從產業變革和商品多元發展為主軸探討逐下開展: 產業變革. 日治時期,除外商及日商外,臺灣曾於一九二 年出現一家以臺灣5大家族資本為主的「大成火災海上保險株式會社」。 至日本戰敗,所有在臺的保險由國民政府接收,整頓合併後,於一九四七年六月與十二月,分別改組為「台灣產物保險公司」與「台灣人壽保險公司」,這2家省營保險公司,開啟臺灣保險市場的新機。

  6. 2021年2月1日 · 關於整體保險業總資產占金融機構總資產比重之情形及趨勢,過去10年臺灣整體保險業總資產占金融機構總資產比重增加了將近10%,2019年達到35.98%,主因是壽險資產之增加,如果壽險業資產成長減緩,未來保險業總資產對金融資產占比可能會發生減緩上升之趨勢。 再看保費收入結構,2019年產險保費收入約達新臺幣1,771億元,成長率6.96%。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2020年11月底產險業整體保費收入新臺幣1,771億1,00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產險保費收入有逐年漸增趨勢。 就歷年產險業各險種保費收入占率來看,汽車保險占5成以上居第一,其次是火災保險占1成5左右,再其次是傷害險占1成左右,臺灣產險業各險占率維持穩定趨勢、變動不大。

  7. 2019年4月1日 · 2019 年 4 月 1 日. 1056. 0. 如何讓傳統金融產業與新興科技結合,突破現有的服務瓶頸,使金融產業得以善用金融科技,創造產品與服務,再造產業的新風貌,是一個攸關保險公司能否在未來順利發展的重要課題。 Q:科技應用及技術進步,也是未來經營上的重大關鍵。 對於如何將科技轉化回經營助力,有何具體建議與作法? 行動通訊、大數據、區塊鏈、雲端計算、物網、人工智能及各種金融科技平台快速的發展,導致傳統金融產業的經營受到相當大的挑戰。 如何讓傳統金融產業與新興科技結合,突破現有的服務瓶頸,使金融產業得以善用金融科技,創造產品與服務,再造產業的新風貌,是一個攸關保險公司能否在未來順利發展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