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22日 · (踏歌聲 一作: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被貶南方時被當地民歌吸引創作了許多民歌風格的七絕詩這些清新可人讀來別有一番風味這首詩是寫少女暗戀情郎卻不知情郎是不是喜歡自己的心態她在楊柳青青江水平靜的江岸邊聽到了心上人的歌聲於是猜測這歌聲里有什麼意思呢? 他是喜歡自己呢,還是不喜歡自己。 劉禹錫將少女內心的微妙心思寫的極為動人。 更妙的是,詩並不是直寫,而是借梅雨天氣來暗示少女的心態,這也是民歌的一大特點。 三、《竹枝詞九首》其七. 竹枝詞九首. 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這一首跟上一首一樣,是仿民歌風格的七絕。

  2. 劉禹錫是中唐時期的著名詩人與白居易時相唱和世稱劉白」。 他擅長七律和七絕又擅於模仿民歌的語氣寫出很多傳誦一時的樂府。 有一九一三年董康影印宋刻蜀大字本《劉賓客文集》正集三十卷和外集十卷。

    • 概觀
    • 基本介紹
    • 體裁沿革
    • 詩體格律
    • 格律對照

    七言絕句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絕,屬於近體詩範疇。此體全詩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韻、粘對等方面有嚴格的格律要求。詩體起源於南朝樂府歌行或北朝樂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晉的民謠,定型、成熟於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二首》、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等。

    •中文名:七言絕句

    •簡稱:七絕

    •字數:二十八字

    •起源年代:魏晉南北朝

    •流行年代:唐代、宋代

    •代表作:《早發白帝城》《泊秦淮》 等

    七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簡稱七絕,其起源已不甚清楚。明清人認為七絕起自蕭綱、虞世南或是四傑的說法,都是指七言律絕。雖然七絕在其發展過程中,的確以律絕為主,但與五絕一樣,古絕之形成還是先於律絕。現代國內外學者一般傾向於以北朝樂府民歌為七言古絕之源。也有學者認為七言古絕的源頭應追溯到西晉的民謠。雖然漢魏時已有曹丕《燕歌行》這樣成熟的七言歌行,但最早完整的七言四句體的出現,是在西晉的歌謠中。這就是逐句押仄聲韻的《豫州耆老為祖逖歌》:“幸哉遺黎免俘虜,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勞甘瓠脯,何以詠思歌且舞。”

    初唐時,七言絕句不僅數量較少,題材狹窄,而且在詩壇上的影響也很小,藝術上也不夠成熟,不僅未能充分協律,而且作風比較板滯(如常用對仗作結,有類律詩的前半截),缺乏悠遠的韻度。初唐比較知名的詩人如沈佺期、宋之問,律詩寫得很好,七絕水平卻一般。進入盛唐,大量的七絕詩人湧現,在藝術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完全可以與五絕並駕齊驅。李白、王昌齡、王之渙、王維、賈至、高適、岑參、常建等確是當時詩壇上的一批七絕高手。代表七絕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王昌齡二人。王昌齡率先並大力創作七絕,在他的筆下七絕的題材得到了大大拓展,舉凡從軍、出塞、懷古、贈別、狩獵、宴飲以及奉佛、崇道、閨思、宮怨等等,無不可用七絕來表現,擴大了七絕在詩壇的影響。李白的七言絕句則更能體現盛唐絕句的典型風貌。中唐時,擅長七絕的詩人不少,如李益和劉禹錫等,但基本路子並未突破前人。及至晚唐,七絕在杜牧、李商隱和溫庭筠手裡又有了新的發展。

    七言絕句屬於格律要求比較嚴格的近體詩。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詩四句,每句七字,總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韻嚴格,表現為通常只押平聲韻且不能出韻。還要講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況下,以兩個音節(兩個字)為一個音步,平仄互動安排。

    根據首句頭兩字的平仄,七言絕句分為平起式和仄起式兩大類。其中平起式又分兩種:一、平起平收,首句押韻;二、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韻。仄起式也分兩種:一、仄起平收,首句押韻;二、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韻。

    (一)平起首句入韻式

    格律對照例詩:李白《早發白帝城》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二)平起首句不入韻式

    格律對照例詩:白居易《憶江柳》

  3. 2020年12月3日 · Taiwan Taiwanese Tang poetry 台語 河洛漢語 閩南語 唐詩誦讀 280烏衣巷~劉禹錫 七絕

    • 26 秒
    • 332
    • ditowu
  4. 劉禹錫的七世祖 劉亮 在 北魏 任 冀州 刺史,隨 北魏孝文帝 遷入洛陽。 父親劉緒,之後為了避 安史之亂 ,遷居 嘉興 。 劉禹錫生於嘉興(當時屬 蘇州 )。 劉禹錫幼年即開始學習寫詩,19歲前未曾離開過 江南 。 [6] 文史學家 卞孝萱 曾提出劉禹錫是 匈奴 後裔,出生於 嘉興 的新說, 據 鄧聲斌 考證其父 劉緒 遭遇 安史之亂 ,舉族東遷定居彭城。 [來源請求]

  5. 其他人也問了

  1. 相關搜尋

    蘇軾七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