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1日 · 梯子不高只有50公分但是客戶摔下來時右膝先著地造成右膝半月板斷裂手術所需醫材健保不給付自費花了11萬元並且需要坐2個月的輪椅當邱靜芬前往探視時客戶一臉慌張地拿著收據他的家庭經濟不算富裕11萬元實在是不輕鬆的負擔。 邱靜芬請他確認工作的超市是否有幫他投保團險與勞保,同時也安慰他:你的意外與醫療實支實付險額度很充足,不用擔心醫療花費,安心地接受治療就好。 10萬元乍聽不少,但是許多自費醫材價格就已經接近這個數字,若是需要複數自費醫材,或者同時選擇採用其他自費醫療方式,10萬元恐怕便不敷使用,民眾仍可能需要自行支出數萬元不等的醫療費用。

  2. 2022年3月1日 · 根據衛服部的最新統計資料2020年臺灣一共進行了212萬151起手術其中住院手術117萬9,434起門診手術則是94萬717起。 平均每天5,800多起的手術,誰也無法保證自己不會是下一個動手術的人,但即使如此,有充足保險意識預先做好規劃的人,其實還是不多。

  3. 2018年6月1日 · 燒燙傷治療與復健期間漫長且醫療費用往往超出其他意外傷害一旦有家人意外受傷很容易衍生出後續醫療費用照護人力等相關問題根據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CBI的數據指出全世界每年有6,700萬人灼傷其中更有30萬人因此喪命因為大片灼傷對人體有致命性的危害。 臺灣內政部消防署統計,二 一六年的1,856次火災中,有608次是因為電氣設備所引發,占了32.8%;火災造成的死亡人數共有169人(男性109 人;女性60人),同樣以電氣設備引發的死亡人數占了較大的比例(49人,占29%)。

  4. 2018年6月1日 · 以定額給付型商品來說民眾購買的保障額度大多介於日額1,0002,000元住院一天能夠獲得的保險理賠金約為2,000元差不多可支付病房自費差額及部分膳食費用不過對於額外的醫藥品費用無法全面涵蓋而實支實付型醫療險則是透過雜費及手術限額的設計彌補醫院所提供自費醫療品項的花費一般民眾所購買的限額落在10萬元左右基本上足以填補自費的缺口但當碰上新式醫療技術的超高額自費時民眾仍是需要自掏腰包。 一般來說,在住院天數長、醫藥花費小的情況下,「日額型」相較「實支實付型」能夠提供更多的保障;反之,當住院天數短、醫藥花費龐大時,則以「實支實付型」醫療險較有利於保戶。 中國人壽行銷企劃部資深協理許鴻儒指出,早期醫療險以「日額型」為主流,其理賠金額的多寡取決於住院天數長短。

  5. 2023年10月1日 · 在2026年新的會計制度IFRS 17實施之後,如果保險商品有出現虧損的現象,必須要將未來的虧損一次認列,因此未來各家保險公司如果發現實支實付險的保不適足,就會進行商品停售及商品內容的調整,以避免在新的會計制度接軌後產生龐大虧損。. 近期主管機關 ...

  6. 2019年2月1日 · 研究指出主動脈剝離在病發時有96是突然發作的劇烈撕裂性疼痛且因為不易診斷而極具致命性危險且動脈剝離後因為無法提供心臟足夠的血液或是主動脈破裂可能很快會致命依據史丹佛研究將主動脈剝離分為A型與B型依據主動脈剝離部位而定

  7. 2021年5月1日 · 急診室中最常見的處置是傷口縫合」,一般急診病患有外傷如撕裂傷的情況通常不會被推到手術房而是在急診室就直接進行處置。 然而傷口縫合是屬於健保代碼226中的治療處置,並沒有歸類在健保代碼227的手術項目中,但處置過程中還是有符合麻醉、切開、縫合等定義,若是民眾要求在診斷書上寫「縫合手術」,急診科醫師大多是會同意的,但林逸婷強調還是要尊重醫生的專業診斷,而是否能理賠則仍是端看保險公司的認定。 另一個常見但卻常被民眾忽略權益的治療是「脫臼復位術」,脫臼復位有被歸類在227的手術項目中,舉凡下巴、肩關節脫臼,或是因運動打球而造成的手指脫臼等,也都會在急診直接處置。 由於不會進開刀房,也沒有見血,跟一般民眾想像中的手術有落差,反而容易忽略自身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