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6日 · 撰文:陸一. 出版: 2024-02-26 09:02 更新:2024-02-26 09:02. 59. 早在2022年9月,彭博社就曾發文報道,說印度在2021年已經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近期,隨着2023年日本GDP從世界第三位下降到世界第四位,被德國反超。. 西方媒體又開始紛紛作出判斷 ...

  2. 2024年5月12日 · 彭博社經濟部(Bloomberg Economics)的估計顯得更樂觀,稱印度經濟在這個10年結束時錄得9%的增幅,中國則放緩至3.5%。 在預測中最悲觀的情境中,假設印度增長僅6.5%,最終亦會在2037年「超車」中國。

  3. 2022年9月6日 · 印度經濟居G20之首. 印度中央統計局8月31日公布,今年第二季度印度經濟規模約為36.85萬億盧比,按年增長13.5%。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增速是二十國集團(G20)本季的最快增速。 雖然這一增速低於此前的預期。 此前對經濟學家調查的經濟增速預測中值為15.3%,印度央行預計為16.2%。 當然,按年增速如此之高是因為去年的低基數。 去年二季度印度正處於第二波疫情的衝擊之中。 2021年4-6月,印度遭受因Delta引起的第二波疫情衝擊,疫情在5月達到高峰,到6月底疫情才有所緩解,包括製造業和服務業在內的支柱產業受到嚴重影響。 到了今年,疫情影響淡出,服務業迅速復甦,對經濟貢獻良多,農業和服務業「報復性反彈」。 加之,從去年底開始,印度基本取消了疫情的管控措施,所以服務業得以快速復甦。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8年7月27日 · 印度的經濟一直面對兩大問題。 第一,是地下經濟佔GDP比率甚高,令政府難以徵稅,致收入減少。 而地下經濟以現金交易,難以追尋,亦是罪案及恐怖活動的溫床。 第二,印度國內各州稅制複雜而重疊,致使國內越州交易成本高昂,阻礙經濟活動。 例如貨物從一州出口被徵稅後,進入另一個州又可能會再被徵稅。 而且重複徵稅嚴重,例如鞋匠將一雙鞋以110元賣給分銷商,要付11元的稅,分銷商將同一雙鞋以150元賣出去,要再付15元的稅;但分銷商購入這一雙鞋的價格,本身已包含稅項,再以他出售鞋子的價格去徵稅的話,就造成雙重徵稅。 經濟活動層層重疊,更造成不知重複幾次的稅收結構。

  6. 2024年4月28日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預測顯示,印度的名義GDP可能會在2025年達到4.3398萬億美元,超越日本的4.3103萬億美元,從而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比此前的預測提前了一年。 不少分析員預測,到了2027年,印度將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1月22日為北部古城阿約提亞(Ayodhya)一座具爭議性印度教羅摩神廟主持揭幕儀式。 ( Reuters) 青年失業率逾八成 僅半數具備就業能力. 然而,受訪學者指出,印度實際上在國內外面臨不少挑戰,要晉升為發達國家還得先解決這些問題。

  7. 2023年6月6日 · 香港01獲授權轉載. 圖為5月20日,日本廣島召開G7會議,印度總理莫迪前往出席參加。 (Reuters) 一、「印太」概念的出爐與印度政界學界的熱切回應. 說到「印太戰略」的首次提出,有多種說法。 早在上世紀20、30年代,德國地緣政治學者卡爾•豪斯霍夫(Karl Haushofer)就已提出了「印太地區/空間」的概念。 21世紀以來,澳洲、美國、印度等國學者和政客紛紛提及「印太」概念。 安倍晉三在2007年訪問印度時,提到「印太交匯處」,希望印度洋地區與太平洋地區融合發展,並建立一個「自由繁榮之弧」。 21世紀以來,印度學界的夏亞姆•薩蘭、拉賈•莫漢等學者也頻繁在文章、研究報告中使用這一概念。 與此同時,「印太」概念出現在印度官員的講話中。

  8. 2023年3月8日 · 印度的GDP預計將在2025年超過德國,在2027年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第三大經濟體。 總理莫迪承諾,到2047年印度獨立100周年之時,印度將成為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