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6月7日 · 18:38 2017/06/07. 中時新聞網. 謝宗龍. 目前人類使用的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傳統能源有無法解決的污染問題但是環保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力等又面臨成本自然環境限制與難以穩定供電的缺點如今另一種能源形式:可燃冰有豐富儲藏量與高能源密度但可能造成生態災難有著兩極化的爭議字級設定: 小 中 大 特....

  2. 2018年12月10日 · 在全世界都能找到所謂的可燃冰」。 隨著其他化石燃料來源的耗盡它們將變得越來越寶貴。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全球的甲烷水合物儲藏分佈. 日本政府資助的一個研究項目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日本經過幾年的初步研究對可能存在甲烷水合物的海域進行了評估後於2013年啟動了全球首個海底開採可燃冰測試計劃。...

  3. 2014年11月25日 · 可燃冰能量密度高1立方公尺的可燃冰可釋出150立方公尺的天然氣根據過去的統計台灣每人每年的平均天然氣用量為430立方公尺換算後則代表 家中找塊空地存放 3立方公尺的可燃冰即可提供每人一年的天然氣用量若可燃冰這種新型態的能源未來開發成功那麼受惠最多的應屬偏鄉及高山地區居民了因為這種能量密度高的可燃冰除了提供天然氣之外還能同時提供乾淨的水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哪裡可以找到可燃冰? 甲烷可燃冰的形成除了需要水與甲烷之外,還必須有適當的環境才能夠存在。 可燃冰只能穩定存在於高壓低溫的環境,若在常溫常壓下它就會溶解。 1965年後,人類陸續發現天然的甲烷可燃冰,自然界的甲烷可燃冰存在於極區的永凍層,或大陸斜坡與大陸隆堆一帶的海床下面。

  4. 2021年11月30日 · 可燃冰开采有多难之所以难开采是由于一旦开采不慎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一、地质灾害。 可燃冰经过多年的沉积早已成为了海床的固结物开采的量多达或者操作不慎使得甲烷从可燃冰中释放出来很有可能会毁掉海床的物理性质使得土地软化出现海底滑坡。 水合物一旦大量分解,就会发生海底滑坡. 不仅如此,覆盖可燃冰的海底底层普遍是砂质,我们现有的海底钻井等设备就是依赖于这层薄薄的地层,海底土地被破坏,还有可能造成大量的砂石涌进管道,导致海底输电、通讯电缆和石油钻井平台等工程被破坏,这些甚至会影响到陆地上的工作和生活。 二、海水汽化和海啸。 大量甲烷从可燃冰中释放出来,不仅会进入大气,还会让海洋中的甲烷浓度急剧增加,导致海水被汽化,海洋生物大量死亡,严重时还可能引起海啸。 海啸.

  5. 2018年12月10日 · 可燃冰往往埋藏在水深约为500米的海底以下几百米处。 那里的压力远高于海平面,温度接近0摄氏度。 离开高压和低温环境后,甲烷水合物会在甲烷被提取出来之前已经分解。 不过还是有办法开采。 拉佩尔说,“必须强迫这些沉积物在海底把甲烷释放出来,然后再提取释放出来的甲烷”。 甲烷水合物:一种全球性资源. 在全世界都能找到所谓的“可燃冰”。 随着其他化石燃料来源的耗尽,它们将变得越来越宝贵。...

  6. A. 2017年5月中國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開採可燃冰成功成為全球第一個可以在海底開採 可燃冰 ,並連續穩定生產天然氣的國家。 此次開採成功對解決全球能源危機帶來正面的幫助,亦為環境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更有助提升中國的綜合國力。 可燃冰又稱為天然氣水合物成份以甲烷為主經過海底水壓長期加壓沉積而成。 由於外觀像冰,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被稱為可燃冰。 可燃冰能量密度高,燃燒後只會產生少量二氧化碳和水,故此屬於潔淨能源,據稱儲藏量可供人類使用1,000年。 中國自1999年開始研究和勘探可燃冰,2007年在南海北部成功採獲,至2017年更領先全球,達到連續產氣的目標。 不過,開採可燃冰有機會帶來溫室效應,加劇全球暖化。 而且,儲藏可燃冰的南海海域存有領土爭議,增添了開採的困難 。

  7. 形成可燃冰需要四个必备条件:(甲烷气体液态水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压力缺一不可。 其中,甲烷要么由泥沙中的生物遗骸腐败产生,要么来自于地下深处天然气藏渗透上来的天然气。 生物遗骸腐败产生甲烷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北国的冬天里格外常见。 在封冻的湖塘冰面上,冰块里会形成一连串气泡,这是湖底有机质腐败释放的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 它们随着湖水一边冻结一边聚集,在冰层里形成层层叠叠的气泡——凿冰释之可点燃。 地下深处天然气藏内的气体渗透至地表时,一般被叫做天然气苗,可以在很多油气田周围找到。 里海西岸的阿塞拜疆巴库地区是著名油田,地下丰富的天然气裹挟稀泥巴涌出地表,形成泥火山,遇火可点燃。 这样的“无源之火”,也许是该地区在古代成为拜火教圣地之一的原因。 但巴库地区并没有形成可燃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