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4月30日 · 在現有繼承制度下秋篠宮文仁的長子悠仁遲早會即位成第127代天皇由於同代皇族中再無其他男性因此為皇室繼後香燈的重責將全部壓在悠仁 ...

  2. 2018年3月9日 · 古文解惑:孝敬父母 首重敬意. 2018-03-09. 謝向榮博士 香港能專上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 儒家文化重視人倫關係,其中尤其重視孝道,認為孝乃「 ...

  3. 2017年3月29日 · 2017-03-29. 在孔子成聖的六個階段中,第五個「六十而耳順」是最難理解的;歷代以來解釋紛紜,雖有討論卻難成共識。 筆者綜合了前人的卓見,以為「耳順」應含有兩層意思。 聞其言知其微旨. 第一是「聽」的能力,重點在「耳」字。 東漢鄭玄云:「耳順,聞其言而知其微旨也」,意思是:「聽到別人的說話,就能領略到他細微義理之所在」(須假設說者言之有物、話涵義理)。 把這道理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是南宋朱熹,他說:「聲入心通,無所違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他的意思是,孔子有一種聆聽能力:「當別人的話語進入耳中,本心就能直覺與之相通,這種相通絕不違反仁心,也是真知的極致,毋須做一番反思功夫方能獲得」。 (也須假設了說者言之有物)。 這種直覺能力,並不是神秘力量,而是平日文化修養和獨立思考的成果。

  4. 2018年11月28日 · 「君子」和「」是儒家思想追求的理想人格,因此古人提倡「孝」一來是為了使家庭和諧,二來是為了國家安穩,三則是為了成就理想人格。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向父母行孝呢? 行孝可以分為多個層次︰「孝養」、「孝敬」及「孝承」。 孔子的學生喜歡向其問孝,因材施教的孔子往往能給學生一些新的衝擊。 只養不敬 無異犬馬. 子游問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從孔子的回應可見,「孝」的最基本條件,就是能夠供養父母。 世人都認為供養父母就是盡孝,但在孔子的眼中是不足夠的,因為「養」只是基本,而且心中要帶有「敬」,這樣才能區分出「養」父母和「養」犬馬的差別,因此,除了「孝養」,更要「孝敬」。 孟懿子也曾向孔子問孝。 子曰:「無違!

  5. 2018年2月9日 · 譯文. 子張問行事通達的準則。 孔子說:「言語忠誠老實,行為忠厚認真,即使到了落後的邊遠地區,亦可通達無礙;相反,言語不忠誠老實,行為不忠厚認真,即使在本鄉本土,能行得通嗎? 註釋.

  6. 2017年1月18日 · 這集主持繼續與香港中文大學前教務長何文匯論「」。 問:何教授,上回你跟我們提及,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這次可否跟我們再多說一點,究竟忠恕之道是如何的? 何:「」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但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過是待人之道而已。 忠恕就是我們應有的待人之道。 舉例說,樊遲問,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恭、敬、忠,無論你到哪裡去,都不可以棄而不行。 與人忠,即與人交往要忠誠。 子貢又問:「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兩句,在《論語》出現過兩次,可見孔子對不同的學生,都是說同樣的恕道。 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但是如果是己所欲呢?

  7. 2017年6月30日 · 譯文. 子夏的門人向子張請教交友之道,子張反問:「(你們先生)子夏如何說呢? 」門人答道:「(我們老師)子夏說:『可與為友的就相交,不值得交的就拒絕。 』」子張說:「這和我(從孔子)所聽到的不同。 『君子尊崇賢人,同時寬容大衆;嘉許人才,但也憐恤弱者。 』假若我是個大賢人,那對人還有什麽不能容的呢? 如果我自己不賢,別人都會拒絕我了,哪待我來拒絕人呢? 註釋. ① 子夏:卜商,字子夏,春秋末衛國人,較孔子小44歲,與子游並列孔門四科十哲的文學科。 ② 交:相處交往,此指交友之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