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6日 · A:穴位按摩能產生促進身體的生理效應、調節人體的免疫機能、提高自然的抗病能力,同時還可強化身體肌肉、神經、關節等系統,並促進體內血液及淋巴循環系統的正常化。 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刺激腦部,分泌腦內,腦內的分泌會根據身體內的器官和系統,發揮應有的功能。 Q2穴位按摩的力道,該如何拿捏? A:力道的刺激度可分為:強、中、弱。 通常刺激穴位後有痠、脹、微痛、麻的感覺,受壓部位有明顯的凹陷,力道約3公斤左右是屬於「強度刺激」而「中度刺激」力道則在2公斤左右,受刺激之穴位會有痠痛感,受壓部位會出現較深的凹陷通常力道在1公斤左右是屬於「弱度刺激」,受刺激的穴位會感到有壓力感,受壓部位呈現略為的凹陷。 Q3穴位按摩的刺激,愈痛愈好嗎?

  2. 2024年5月22日 · 所謂的「末梢」,並不一定是指四肢的末端,而是指體內各器官綿密網狀、無處不在的微細小血管循環。 手腳冰冷、手麻腳麻,末梢血液循環不好嗎? 天氣漸冷,許多人會有手腳冰冷的困擾,還有許多人常會有手麻、腳麻、一時不動的困擾! 這是什麼情況造成的呢? 其實末梢血液循環不好的症狀,還不只這些而已,醫學上認定的末梢血液循環不良,還可能是引發嚴重病症的兇手,不得不慎! 莊小姐被同事笑稱「冰山美人」,倒不是她長得特別冷艷,而是她的雙手即使是在大熱天,僅只是待在冷氣房,她的四肢手腳就會「冷吱吱」,讓她只好拿著暖暖包暖手,連與人禮貌性的握手,都很不好意思,莊小姐「冰山美人」的稱號,也就在辦公室間不脛而走。

  3. 2024年5月22日 · 從坐到走路,要歷經站、跨步,然後才能走路。 由坐到站,病患可使用被動式坐姿腳踏車,這項機器可避免下肢關節孿縮,但對走路的助益效果有限。 陳老先生在使用健機前,在家也會不定期使用被動式的坐姿腳踏車運動,但仍無法站立,直到使用健機訓練走路,才可以真的行走。 站起來到會走路,好長一段距離. 在醫院內,常用的站姿訓練,是傾斜床或懸吊式器械,傾斜床是病患躺在傾斜床上,然後床會慢慢地豎立起來,讓病患體驗站立的感覺,並讓下肢肌肉、神經、關節,去習慣身體承受力量及站立時,神經肌肉的運作模式。 懸吊器械則是類似高空彈跳的裝置,用皮帶或繩索綁住病人的胯下,利用電動系統輔助站立。

  4. 6 天前 · 關鍵1大腦萎縮帶走了平衡感 腦容量萎縮時,視線的對焦、本體感、平衡感也會隨之退步,使得踏出去的步伐失準。 在步行週期中的擺動階段,協助雙腳「瞄準」目標位置、確定身體重心是否平穩安全,是來自於視覺、本體感和平衡感的資訊,經過大腦統整後,再控制肌肉來完成這些動作。 如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一點差錯,或是傳遞訊息的速度太過緩慢,都會影響到步態的表現。 〈關鍵2〉失去肌力,就失去行動力 肌力的流失,也是影響年長者步態的重要關鍵。 身體的肌力漸漸變弱時,多半先從「大肌群」開始,這時,從事一些啟動到大肌群的動作時,會特別有感覺,例如:從坐姿起身到站姿、 蹲下身撿東西、彎腰、爬樓梯等,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動作,都會讓肌力不足的族群容易感到吃力。

  5. 2024年4月30日 · 好睡 不再忘東忘西 少生病. 中國醫學鉅著《黃帝內經》的陰陽應象大論篇曰:「肝主目,心主舌,脾主口,肺主鼻,腎主耳。 」意思是說,我們的五臟時時刻刻對應著五官,內臟的功能與運作的表現都可從五官七竅中知曉一二,例如眼睛痠澀紅癢或發黃,都跟肝臟失常有關心血管病變者舌硬而言語不順脾胃虛者唇白無血色肺受風寒者鼻涕不止腎虛者耳背也。 由於我多年來嘗試練習各式各樣的靜坐養生方法,在不斷摸索過程中,發現由七竅來練習靜坐,不但簡單好學,而且「得氣」很快,因此向大家推薦,這套大人小孩都可輕鬆學會的靜坐法。 這套靜坐法能在短時間內得到充分的休息,增加己身能量,使體內各系統傳導順暢且平衡,恢復五臟功能及五官七竅原有的靈敏能力,減緩各個器官的老化與生病。 大人多練習,會很好睡,不再失眠,忘東忘西。

  6. 2024年4月20日 · 3大類傷腎藥物. 含馬兜鈴酸中藥材. 10年前在比利時傳出許多婦女服用含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的減肥藥品,產生腎衰竭後,醫界才證實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材,會導致癌症和腎病變,之後相當迅速的讓法國、英國、加拿大、美國等11個國家,明文禁止進口販賣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材。 所幸台灣在2003年11月4日,衛生署也已禁止使用含有馬兜鈴酸的5種中藥材及其相關製劑,這幾年來已不再出現典型的馬兜鈴酸腎病變病例。 但腎臟醫界相當注意是否有新的病患,因為這代表仍存有非法管道或另有他種未知的腎毒性藥物,不論對政府或醫藥界,都是一個值得重視與密切觀察的議題。 止痛藥及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

  7. 2024年5月22日 · 專題報導. 吃止暈藥未改善,竟是狹心症作祟. 列印. 文/呂方平 諮詢專家/張釗監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 劉博仁 耳鼻喉科醫師. 高危險群應提高警覺. 狹心症屬冠狀動脈疾病,又稱「冠心病」,當冠狀動脈硬化、變窄或阻塞時,會造成心臟血流不順,有八成病人會出現胸悶痛等症狀,一成的人會有腹痛症狀,僅少數約百分之五的患者,會出現「頭暈」,甚至可能無症狀。 70歲婦人,兩年前開始出現頭暈 症狀,他去耳鼻喉科就診,未查出有「眩暈症」等相關病因,但只是透過症狀治療,持續服用止暈藥達兩年,因症狀一直沒有改善,後續改看神經內科,依然查不出有腦神經方面的問題。 再至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就診,經檢查後發現,婦人右冠狀動脈狹窄,心肌下壁缺氧,確診為狹心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