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23日 · 5月18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在日内瓦发布《2021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温室气体浓度、海平面上升、海洋热量和海洋酸化等四项关键气候变化指标在2021年创下新纪录。. WMO表示,这是人类活动造成全球规模变化的又一明确迹象,将对 ...

  2. 2024年3月26日 · 3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了《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 报告指出,温室气体水平、地表温度、海洋热量和酸化、海平面上升、南极海洋冰盖和冰川退缩等方面的纪录再次被打破,有些甚至是大幅度刷新。. 根据报告,热浪、洪水、干旱、野火和迅速 ...

  3. 2024年1月20日 · 1.地中海罕见飓风“丹尼尔”引发利比亚巨灾. 2023年夏季,欧洲多国遭遇多轮高温天气,意大利、希腊、法国、阿尔及利亚等国都报告了新的日间和夜间最高气温记录。. 9月上旬,受异常暖海温影响,飓风“丹尼尔”(Daniel)在地中海生成,先后影响希腊 ...

  4. 2021年12月17日 · 它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和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海洋底栖生物的大量死亡(包括珊瑚白化)、浮游植物藻华的变化、物种组成和地理分布上的变迁、有毒有害藻华的暴发,以及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的衰退。 与天气中的大气热浪不同,海洋热浪能够绵延数百万平方公里,持续数星期到数月,并且能够发生在海洋次表层。 该报告将未来的海洋热浪定义为参照历史气候情形的变化。 预估结果认为,在低排放情景下,2081-2100年海洋热浪的发生频次是1995-2014年的4倍;在高排放情景下,2081-2100年海洋热浪的发生频次是1995-2014年的8倍。 海洋热浪在中纬度地区的发生频次中等强度增加,在南大洋的发生频次只有小幅增加。

  5. 2023年8月4日 · 从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这个规律仍然没有被打破。 我国共有18个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分别是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武汉、天津、西安、苏州、郑州、杭州、石家庄、临沂、东莞、长沙、青岛、哈尔滨。 这些城市全部位于400毫米等雨线的东侧,无一例外。 城市、人口与气候,联系得无比密切。 人们因气候而聚集,也因气候而迁徙。 农耕游牧之界. 气候影响了人口分界线,也勾勒出了农耕文明的“生命线”。 古往今来,西半壁以游牧或半农耕文明为主,东半壁以农耕文明为主。 因气候变化,线的位置随之动态调整,在此消彼长的拉锯中,诞生了很多历史事件。

  6. www.weather.com.cn天气网

    全国气象干旱综合监测 土壤水分监测 热带气旋监测公报. 官方权威发布天气预报,逐三小时天气预报,提供天气预报查询一周,天气预报15天查询,天气预报40天查询,天气资讯,空气质量,生活指数,旅游出行,交通天气等查询服务.

  7. 当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海洋上热带气旋数量偏少但强度偏强,南美洲北部、澳大利亚、东南亚可能出现严重干旱,南美中南部则降雨偏多,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而我国往往出现暖冬,降雨一般呈现“南涝北旱”的格局。 而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偏低0.5℃以上且持续6个月以上时,就会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当拉尼娜事件发生时,海洋上热带气旋一般数量偏多,非洲中部、美国东南部等地常发生干旱,巴西东北部、印度和非洲南部等地容易出现洪涝。 而我国往往出现冷冬,降雨格局以“南旱北涝”为主。 不过,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因素非常复杂,不确定性很大。 虽然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也不能简单地把任何气候异常都说成是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的影响。 注:厄尔尼诺及拉尼娜详细判定标准见文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