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 《回鄉偶書》 (賀知章)原文及翻譯. dse作文 - dse文言文. 回鄉偶書. 賀知章. 系列:唐詩三百首. 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註解. 1、鬢毛摧:兩鬢的頭髮已經斑白。 譯文. 少年時離鄉,到老了才回家來; 口音沒改變,雙鬢卻已經斑白。 兒童們看見了,沒有認識我的; 他們笑問:這客人是從哪裡來? 賞析. 這是一首久客異鄉,返回故里的感懷詩。 全詩抒發了山河依舊,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 一、二句,詩人置於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環境中,心情難於平靜。 首句寫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次句寫自己的「老大」之態,暗寓鄉情無限。 三、四句雖寫自己,卻從兒童方面的感覺著筆,極富生活情趣。

    • 賀知章

      《回鄉偶書》現代文全文翻譯: 青年時離鄉老年才歸還,口音 ...

    • 詠柳

      《回鄉偶書》(賀知章) 原文及翻譯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 ...

    • 張可久

      上一篇 《回鄉偶書》(賀知章) 原文及翻譯 下一篇 《白居易 ...

    • 蝶戀花

      太平廣記07文才技藝卷_0286.【閻立德】古文翻譯解釋成現代 ...

    • 道政坊宅

      太平廣記05定數感應卷_0008.【王顯】文言文翻譯解釋 太平廣 ...

    • 崔書生

      太平廣記08交際表現卷_0516.【黎干】文言文翻譯解釋 《樂府 ...

  2. 注釋. (1)偶書隨便寫的詩。 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是隨時有所見、有所感就寫下來的。 (2)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 老大:年紀大了。 賀知章回鄉時已年逾八十。 (3)鄉音:家鄉的口音。 無改:沒什么變化。 一作“難改”。 鬢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發。 一作“面毛”。 衰(cuī):減少,疏落。 鬢毛衰:指鬢毛減少,疏落。 (4)相見:即看見我;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 不相識:即不認識我。 (5)笑問:一本作“卻問”,一本作“借問”。 (6)消磨:逐漸消失、消除。 (7)鏡湖:在浙江紹興會稽山的北麓,方圓三百余里。 賀知章的故鄉就在鏡湖邊上。 參考資料: 1、 曹寅 等 .全唐詩(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266頁 ..

  3.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號四明狂客漢族唐越州今紹興永興(今浙江蕭山)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著名的詠柳》、《回鄉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今尚存錄入全唐詩

  4. 詩人終於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種種情思湧上心頭,可寫的事物自然很多,但詩人在這裏卻只選取了一個戲劇性的場面:故鄉的兒童笑嬉嬉地問自己是從何處來的呀?這些兒童的笑問是多麼的天真爛漫,可是卻無意之間掀起了詩人心頭的百般滋味! 《回鄉偶書之二寫道:「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這首詩是說詩人離鄉太久,回到家鄉時,發現人和事已有許多變化,只有鏡湖的湖水依然如故。

  5. 回鄉偶書. 唐代 : 賀知章.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賀知章 (659—744),字季真,號四明狂客,漢族,唐越州(今紹興)永興 (今浙江蕭山)人,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著名的《詠柳》、《回鄉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今尚存錄入《全唐詩》共19首。 38篇詩文. 猜您喜歡.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 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漸起。 桂白髮幽岩,菊黃開灞涘。 運流方可嘆,含毫屬微理。 ——唐代·李世民《度秋》 度秋. 唐代 : 李世民.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 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漸起。 桂白髮幽岩,菊黃開灞涘。 運流方可嘆,含毫屬微理。 眇嘉樂,授靈爽。 感若來,思如往。

  6. 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原文賞析. 朝代 唐代 詩人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唐詩三百首 小學古詩 思鄉 感慨 早教 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譯文. 年少時離鄉老年才歸家,我的鄉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髮卻已經疏落。 家鄉的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 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裡來的呀? 註釋. 偶書:隨便寫的詩。 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是隨時有所見、有所感就寫下來的。 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 老大:年紀大了。 賀知章回鄉時已年逾八十。 鄉音:家鄉的口音。 無改:沒什麼變化。 一作“難改”。 鬢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髮。 一作“面毛”。 衰(cui):現一些教材版本讀“shuāi”。 減少,疏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