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大埔墟(Tai Po Market)是香港的市之一,位于新界大埔。. 大步的建立源于新界五大氏族之一,邓族。. 宋朝期间,邓族的先袓由中国大陆迁至锦田定居。. 后来因为族群人口增加,所以分迁到元朗厦村、屏山及粉岭龙跃头等地居住。. 中文名. 大埔墟村. 外文名 ...

    • 概览
    • 历史沿革
    • 行政区划
    • 地理环境
    • 社会事业
    • 公共设施
    • 历史文化
    • 旅游景点
    • 经济发展
    • 交通信息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辖区

    大埔区是中国香港十八区的其中一区,位于新界的东部,南起大埔滘,北至八仙岭,西濒大刀屻,东跨吐露港,范围包括大埔、大埔滘、汀角、船湾、以及部分的西贡半岛北部地方,总面积约为14800公顷,是中国香港的第二大行政区域。

    根据2001年政府的统计,大埔区的人口有310879人;主要聚居于六大出租公共屋邨和租者置其屋计划屋邨,以及太和站附近的旧墟和大埔墟站附近的新墟的私人屋苑,也有不少居民散居于区内133条大小村落。

    2005年,世卫确认大埔为“安全社区”,是全球第90个安全社区,也是全港第三个安全社区。

    大埔古称“大步”,直至清朝光绪年间才称为“大埔”。大埔在中国史籍中的记载可以上溯至五代的南汉,大宝六年(963年),厚主刘鋹招募3,000人于“大步海”(即吐露港)采集珍珠,并设置“媚川都”。直至康熙三十五年(1695年)因长期采集网罗净尽,才明诏罢采,大埔的采珠业自此式微。

    中国南方的氏族如“大埔头”的邓氏、“泰亨”的文氏、“林村乡”的锺氏等自宋朝开始迁到大埔定居。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实行迁界,使大埔区顿成荒域。康熙八年(1669年)批准复界,为恢复经济,朝廷鼓励外地人士入迁垦荒,其中以由江西、福建、惠州、潮州、嘉应(现梅州)等地迁入的客家人最多,建立围屋聚族而居。

    明朝万历年间,龙跃头邓氏分支至大埔林村河以北一带,在今日天后庙后的汀角路建立“孝子邓师孟祠”纪念孝子邓师孟,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向新安知县申请建墟,在已圮毁的“孝子邓师孟祠”原址建立“大步墟”。泰亨村文氏于1892年联合附近七个非邓氏的村落,组成“大埔七约”(泰亨约、林村约、翕和约、集和约、樟树滩约、汀角约、粉岭约),于“大步墟”隔河另设“太和市”,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修建“广福桥”联结太和市和林村河北岸的“大步墟”。

    英国租借新界以后,在1913年于“太和市”兴建大埔墟火车站,“太和市”逐渐取代“大埔墟”的地位,所以“太和市”后来被称为“大埔墟”,而原来的“大埔墟”(“大步墟”)则改称为“大埔旧墟”。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翌年4月,英国军舰驶入大埔海登陆,举行接管新界的升旗仪式,由于大埔为新界的中心地区,英国人以此作为新界的行政中心,设立理民府、警察总部及乡议局。

    位于大埔区的北约理民府管理的地域包括了大埔区、北区、元朗区、屯门区及沙田区,但不包括九龙水塘以西的地域及西贡北(当时属南约)。1948年,元朗区从北约分裂出来;到20世纪70年代,沙田区在政府发展沙田新市镇之时自立成为单独一区;最后是北区于1980年独立成区。

    民政事务专员

    现任大埔民政事务专员是潘太平,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代表负责监督、落实及统筹地方行政计划在区内的运作,确保当局适当地跟进区议会所作出的建议及促进区内居民参与地区事务,并向政府反映社区的各阶层人士所关注的事务及问题。

    区议会

    大埔区议会是香港的区议会之一,共有26个议席,包括19个民选议席、5个委任议席及2个当然议席(大埔及西贡北乡事委员会主席)。

    分区委员会

    大埔区议会属下设有5个委员会,负责区内的工商业、环境工程、文娱康体、社会服务及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事务。

    地理位置

    大埔区位处新界中部,南起大埔滘,北至八仙岭,西濒大刀屻,东跨吐露港,包括对岸西贡北的十四乡、黄竹塱及离岛塔门、平洲、赤洲等。 大埔区内有中国香港的著名内港——吐露港,该港在大埔新市镇的东面﹑沙田新市镇的东北面,海港呈西南——东北走向,其出口为赤门海峡,之后海水便流进大鹏湾。 位于大尾笃的船湾淡水湖,是中国香港第一个划自海域的大型储水水塘,也是大众骑单车的好去处。淡水湖原本是一个大海湾——船湾,湾内沿岸曾经有多条乡村,不过在20世纪60年代建淡水湖时遭拆迁,部分乡村遗址已经埋在淡水湖水底。 大埔区较著名的高山有北边的八仙岭,这个山岭亦是大埔区和北区的天然分界。而在西贡北的极东处,有一座名为蚺蛇尖的山非常突出,是“香港三尖”之首。其余尚有九龙坑山(Cloudy Hill),山顶设有数个发射站。 大埔区天气非常潮湿,在春夏期间湿度经常都高达100%,能见度最低时可以只有数米距离。大埔区的中心是大埔新市镇,包括旧区大埔墟,以及新区大埔中心一带。

    地质

    中国香港最古老的岩石是名为“黄竹角咀组”的沉积地层,是泥盆纪的沉积岩,主要在赤门海峡两岸出露,在北岸从白沙头洲到黄竹角咀一带清晰易见,受到地质构造的摺皱及错位运动,露出的岩层几近直立。

    教育

    6至18岁人口就学比率:93.0% 20岁及以上非就学人口具专上教育程度比例:13.6%

    劳动人口

    劳动人口:154,897人 劳动人口参与率 男性:73.7% 女性:50.5% 合计:61.7% 工作人口每月主业收入中位数:10000港元

    住户特征

    家庭住户数目:89665户 家庭住户平均人数:3.3人 家庭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18500港元

    大学院校

    香港教育大学(当地简称:教大;英语: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缩写EdUHK)是香港以师范教育为本的大学,亦是八间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辖下的法定公立大学之一,为京港大学联盟成员。 香港教育大学可追溯至清朝中叶1853年成立的圣保罗书院及1881年香港首间师范官立院校,学校已有160多年历史。 香港教育大学为一所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高等学府,致力透过提供师训教育,以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多元学术及研究课程,推动教与学的发展。 该校致力培育敏于思考、关怀社会及放眼世界的教育工作者及社会领袖,使之能够服务社区,推动变革。其尤著重研究实力——积极促进研究发展,提升知识、学术及创新,务求对社会与人类发展,作出不懈的贡献。香港教育大学矢志成为教育大学先导,为香港以至亚太地区的教育发展奠定基础,作出贡献。 2018年,教大的教育学科在国际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第9名、亚洲区第2名;语言学则位列全球首151-200名。教大发展时间较短的社会科学也曾在QS世界大学排名把社会科学和管理学合并评分前,于2014年在国际QS世界大学排名中取得全球第378名。

    公共医疗服务

    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 大埔医院 大埔赛马会诊所 大埔王少清诊疗所

    博物馆及古迹

    上碗窰樊仙宫 文武二帝庙 大埔碗窰窰址 旧北区理民府 前政务司官邸 敬罗家塾 香港铁路博物馆 人类民俗馆

    方言

    大埔区是客家村落比较集中的地区。

    节日

    香港许愿节,自2011年起在大埔区林村举办,每年一届,在大年初一举办。“香港许愿节”不仅是大埔及林村乡的一大盛事,每年还吸引不少本地市民及海外游客参与,已成为每年香港新春的特色节目。

    黄石码头

    赛马会

    黄石水上活动中心

    海下湾海岸公园

    北潭坳(麦理浩径第三段起点)

    水浪窝

    工业

    大埔的工业大部分设于大埔工业村(第26区内约62公顷填海辟拓的土地)和第8区位于汀角路的混合式工业和办公室用途的建筑物内,而其余的工业则设于少数传统的地下物业和寮屋构筑物内。大埔工业村位于大埔新市镇东边的填海地,是香港首个工业邨。另外,白石角一幅面积约为22公顷的公众填土土地正进行兴建香港科学园,科学园分三期发展,第一及第二期已完成,第三期预计于2009年完成。

    渔农业

    渔农业是昔日大埔的主要经济活动,居民主要以务农或捕鱼为生。五十年代成立协助农业发展的嘉道理农场坐落大埔的白牛石。 以往的耕地部分改为种植蔬菜、花卉及养鱼之用,但亦有很多耕地被荒废。务农人士由于绿色产品成为时尚,有机耕作乘时而起,于“大埔农墟”直销有机蔬菜。“大埔农墟”原为“七约农产品摆卖场”,是当年太和市(大埔新墟)的一部分,由七约乡公所管理,作为批发议价的公秤手,后因新市镇发展和农地减少而式微。 传统渔业主要是深海捕鱼,渔民以渔船为家,大埔渔民主要的捕鱼区是塔门、较流湾、深湾及盐田仔。随着海水污染导致鱼获减少,很多渔民已转业或上岸居住。大埔现时有七个政府划定的海鱼养殖区,分别是塔门、较流湾、深湾、老虎笏、榕树凹、盐田仔及盐田仔东。

    干线

    主要交通干道 大埔 9号干线:吐露港公路、粉岭公路大埔公路 南运路 汀角路 大埔太和路 林锦公路 西沙路 北潭路

    公共交通

    港铁东铁线:大埔墟站、太和站 巴士 九龙巴士: 64K/64P: 元朗西 - 大埔墟铁路站 65K: 上村 - 大埔墟铁路站 70: 上水 - 佐敦汇翔道 71A: 富亨 - 大埔墟铁路站 71B: 富亨 - 大埔中心 71K: 太和 - 大埔墟铁路站 71S: 富善邨 - 广福邨 72: 太和 - 长沙湾 72A: 大埔工业村 - 大围铁路站 72X: 大埔中心 - 旺角柏景湾 73: 大埔工业村 - 太平 73A: 彩园 - 愉翠苑 73X: 富善邨 - 荃湾如心广场 74A: 太和 - 观塘码头 74K: 三门仔 - 大埔墟铁路站 74X: 大埔中心 - 观塘码头 75K: 大美督 - 大埔墟铁路站 75X: 富善邨 - 九龙城码头 265S: 天水围市中心> 大埔工业村 271: 富亨 - 尖沙咀广东道 272P: 富亨> 长沙湾 273C: 九龙坑> 荃湾西铁路站 273P: 太和> 荃湾西铁路站 274P: 乌溪沙铁路站> 大埔工业村 275/275S: 大埔墟铁路站 - 香港教育学院 275R:大埔墟铁路站-新娘潭(仅节假日) N270: 上水- 沙田市中心 N271: 富亨 - 红磡铁路站 港铁巴士: K12: 八号花园 - 大埔墟站 K14: 大埔中心(吉之岛)> 大埔墟站 K17: 富善村 - 大埔墟站 K18: 广福村- 大埔墟站 龙运巴士: E41: 大埔头 - 机场博览馆 N42A: 粉岭联和墟 - 东涌铁路站 过海隧巴: 307: 大埔中心 - 中环渡轮码头/上环 307P(仅在早晚高峰服务,早高峰开往天后地铁站,晚高峰开往大埔汀太路):大埔汀太路-天后地铁站 小巴: 绿色专线小巴 20A、20B、20C、20K、20S、21A、21K、23K、23S、25A、25B、25K、26、27、28K、58S、501S 红色公共小巴 大埔中心 (吉之岛) -旺角 (西洋菜街) <全程> 大埔墟-上水 大埔 (普益街) -元朗 观塘(裕民坊) -落马洲管制站 上水-青山道/佐敦道 上水-湾仔大丸 西贡北巴士: 九龙巴士: 94: 西贡- 黄石码头 96R: 钻石山铁路站 - 黄石码头 698R: 小西湾蓝湾半岛- 黄石码头 小巴: 绿色专线小巴:7、807B、807K

  2.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 吧!. 大埔墟四里The Lane-Square in Tai Po)位於 香港 新界 大埔 ,由广福里(Kwong Fuk Lane)、大荣里(Tai Wing Lane)、大光里(Tai Kwong Lane)及大明里(Tai Ming Lane)所组成,近 大埔综合 ...

  3. 九龙巴士74K线是香港新界一条来往大埔墟铁路站及三门仔的循环巴士路线,途经香港教育学院。简化大埔墟内行车路线,由大埔墟铁路站开出途经达运道、南运路、乡事会街后返回宝乡街;由三门仔开出,驶至广福道后,改经运头街、南运路及雅运路。

  4. 大埔警署 位于 香港 新界 大埔区 运头角里 11号,邻近 大埔墟。警署建于 1899年,是 1898年 签定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以后,港英政府 在新界设立的首家警署及总区总部。 而港英政府正式接管新界以后举行的升旗礼,就在旧大埔警署对出的空地进行。

  5. 创办时间. 1981年. 办学性质. 官立男女文法中学. 主管部门. 香港教育局. 校 训. 务本力学. 知名校友. 李瀚灏、潘嘉炜、李田国. 所属地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界 大埔区. 现任校长. 刘清容. 占地面积. 约 6466 m². 教师人数. 44人. 学校校监. 李锦光. 目录. 1 学校管理. 2 办学宗旨.

  6. 香港. 人口数量. 1971年六万七千多人. 目录. 1 历史沿革. 2 规划概念. 3 人口房屋. 4 社区设施. 5 交通运输. 主干道. 公共交通. 九广铁路.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有史记载1672年建立大埔旧墟1892年增辟新墟太和市以至1970年代发展为大埔新市镇大埔一地原属濒海的荒僻地带最初见于史书记载是在西元918年时由南汉政府置为媚川都”,拨划军籍三千人隶属此都督令他们入海采珠作为国家财富。 据说当时的大埔海(即今日的吐露港),水深土沃,盛产蚌珠,被称为“媚珠池”。 九广铁路于1906年动工兴建,于1910年完成,设立大埔墟火车站使大埔墟成为新界主要的贸易中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