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歷史. 大提琴手. 大提琴發源於十六世紀,由 義大利 人 安德雷亚·阿马蒂 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把大提琴。 初期大提琴的體積過於龐大,難以彈奏快速音群,因而不受歡迎;直到18世紀初,義大利製琴師 史特拉底瓦里 縮小並統一了大提琴的規格,改良演奏上的困難,因此而沿用至今。 [6] 隨著18、19世紀的不斷改良,19世紀到21世紀,大提琴已經可以獨奏,並有著 許多出名的獨奏曲 。 [6] 近代. 管弦樂團. 大提琴是標準 交響樂團 編制的一部分,一個樂團通常有八至十二個大提琴演奏者。 大提琴一般坐在舞台左前方(觀眾右側) [1] ,與第一小提琴聲部相對。 大提琴首席是此聲部的領導,負責確認演奏者的弓法及演奏,並通常擔當樂曲中獨奏的部分。 首席總是坐在最靠近觀眾的位置。

  2. 94 種語言. 臺灣正體. 工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提琴. 演奏中的大提琴家。 大提琴 ( 義大利語 : violoncello ;英語: cello )是一種 弓弦樂器 ,為 提琴 家族(包括 小提琴 、 中提琴 、 大提琴 )樂器之一,除可擔當獨奏外,在 室內樂 、 弦樂團 和 管弦樂團 中也負責低音弦樂的部份。 大提琴演奏者在 巴洛克時期 是坐著且兩腳夾著琴的兩邊演奏,後來改良增加琴腳支撐琴體。 但仍有少部分國家的演奏家是夾琴呈幾乎水平的姿態演奏。 [1] 其最常見的演奏方式是持弓擦過琴上的弦(拉弦) [2] ,但有時也會撥弦或敲弦。 大提琴每條弦之間的音程相差 完全五度 。

  3. 大提琴 ( 意大利语 : violoncello ;英语: cello )是一种 弓弦乐器 ,为 提琴 家族(包括 小提琴 、 中提琴 、 大提琴 )乐器之一,除可担当独奏外,在 室内乐 、 弦乐团 和 管弦乐团 中也负责低音弦乐的部分。 大提琴演奏者在 巴洛克时期 是坐着且两脚夹着琴的两边演奏,后来改良增加琴脚支撑琴体。 但仍有少部分国家的演奏家是夹琴呈几乎水平的姿态演奏。 [1] 其最常见的演奏方式是持弓擦过琴上的弦(拉弦) [2] ,但有时也会拨弦或敲弦。 大提琴每条弦之间的音程相差 纯五度 。 4根 琴弦 由高音至低音称为1弦至4弦,音高分别为A 3 、D 3 、G 2 和C 2 [1] 。

  4. 低音提琴 是西洋 弦乐器 中的一种,也是现代 交响乐队 中弦乐组中发音最低的乐器。 在中國的別稱為 倍大提琴 和 低音大提琴 。 歷史. 低音提琴是經過數個世紀逐漸演變而來。 文藝復興時期流行的古提琴,是源自於 維奧爾琴 (Viol)家族,原本有高音、次中音與低音古提琴,其中,低音古提琴 (Viola da Gamba)就是當時對古大提琴的稱呼,後來又出現「低音維奧爾 (Bass Viol)」的名稱;但在十六、十七世紀時,義大利出現了 「維奧隆尼 (Violone)」這個字,用來泛稱當時維奧爾琴家族中的樂器,但由於「維奧隆尼」並非是精確的專有名詞,所以當時也有文獻記載「維奧隆尼」,其實專指低音維奧爾琴。

  5. 工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G大調第1號組曲,第一樂章手稿.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的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 目錄 第1007-1012號,是 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 的姐妹作,大約創作於1717年至1723年巴赫時任 克滕 宮廷樂長期間。 這套作品原本是被記於同一譜本的第二部分,由巴哈的 第二任妻子安娜 所抄寫,約於1720年(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手稿上的完成年份)前後完成。 背景 [ 編輯] 六首組曲中,後三首因創作和演奏技巧明顯較為困難,故推測其誕生時間可能更晚些。 [1] 但不同於小提琴的狀況,巴赫並沒有留下他大提琴組曲的原始手稿。 儘管目前有各種淨版(urtext),但都是根據安娜和其他同時代人留下的抄寫手稿為基礎進行的審核與編訂。

  6. 提琴可能是發源於1000多年前 中亞 的早期弓弦樂器,其又是由 魯特琴 屬 撥弦樂器 發展而成的,基本有兩種大小和類型,較大的一種需要放平在地上或豎立著拉奏,較小的一種放在肩上或以帶系在身上拉奏。 兩者在古畫中都是呈梨形的,起初使用的 琴弓 與 弓 相似。 在歐洲 文藝復興 時期,進步魯特琴屬樂器 吉他 的葫蘆型外觀,而便於握把使到在演奏技巧上得到極大的發展,琴弓發展成近似現代的直形弓的同時,造提琴工匠也開始接受葫蘆形外觀。 最早和優秀的提琴製琴師 (提琴創始人)包括 義大利 的 克勞迪奧·蒙台威爾第 、 安東尼奧·史特拉第瓦里 等。 於是在歐洲早期吉他「維烏埃拉琴」 (Vihuela),發展成 古典吉他 的同時,亦發展成 維奧爾琴 再發展成 大提琴 和 低音提琴 。

  7. 評價. 注釋.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大提琴協奏曲 (德沃夏克) B小調 大提琴協奏曲 ,作品104( 布氏號 B. 191),是 德沃夏克 在1894–1895年期間為他的朋友,大提琴家 哈努斯·維漢 所作這也是德沃夏克創作的最後一首獨奏 協奏曲 ,這首曲子由英國大提琴家 利奧·斯特恩 (英語:Leo Stern) 首演 [1] 。 背景 [ 編輯] 1865年,處於職業生涯早期的德沃夏克曾經為Ludevít Peer [譯名請求] [註 1] 寫過一首A大調大提琴協奏曲(B. 10)。 他當時將大提琴樂譜(帶鋼琴伴奏)交給Peer審查,但之後兩人都沒有打算完成這件作品。 1925年,這首A大調大提琴協奏曲從德沃夏克的遺產中被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