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19日 · 中国科学家在北半球大西洋东岸找到了一处国际一流的天文台台址这将是世界天文学家和粒子物理学家的福音”。 8月18日,《自然在线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创新团组首席研究员邓李才团队的最新发现——青藏高原上的冷湖”,有一个高质量的天文观测点这里足以安装和运行下一代任何口径的望远镜。 踏入“无人区”在海拔4200米选址. “Congratulation(祝贺)! ”在收到这篇论文时,《自然》的编辑和两位审稿人十分兴奋,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他们的欣喜。 论文通讯作者邓李才告诉《中国科学报》,光学和红外观测台址是极其宝贵的战略性稀缺资源,目前国际公认的最佳台址只有智利北部山区、美国夏威夷莫纳克亚峰及南极内陆冰穹地区。

  2. 17 小時前 · 顾伯忠还作为项目组长承接了“973”子项目——云南天文台 一米红外太阳望远镜光机主体的研制任务。为了不影响LAMOST项目的工作,接下任务的顾 ...

  3. 2024年4月19日 · IT时报记者郝俊慧. 4月1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人工智能工作组发布新一代天文大模型——“星语3.0”,目前已成功接入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望远镜阵列——Mini司天”,可实现自主控制望远镜进行观测分析观测结果智能地给出下一步观测建议。 天文望远镜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照相机”。 近代天文学聚焦时域天文学,简单理解,就是用天文望远镜重复观测同一时域,通过观测各类天体如何变化以寻找宇宙奥秘。 以往世界各国的天文望远镜多为单体望远镜,比如中国著名的“天眼”,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但单体望远镜“巡天”难点在于,如果想在同一时间覆盖更广的天域,建设成本将直线上升。

  4. 2024年5月8日 ·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中分辨率巡天的海量光谱数据该台科研人员精确测量并发布了约45万颗恒星的锂元素丰度数据。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锂元素丰度数据,对研究锂元素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报增刊》。 锂元素丰度在恒星、星系以及宇宙学研究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是,大量天文观测表明,锂元素丰度表现出了许多与理论相悖的现象。 因此,一个大规模、均匀的恒星锂丰度样本,对于限制和完善锂元素的起源与演化至关重要。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施建荣说。

  5. 2024年5月10日 · “中国天眼”最新观测发现一批最遥远中性氢星系样本的重大天文学研究成果论文,由中国天文学家领导并联合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等同行共同完成,北京时间5月1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通讯》在线发表。 本次研究图示:黑色实线是FAST观测的星系中性氢谱线,红色实线为拟合线、蓝色实线为光学光谱、红色虚线为光学对应体相对速度。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席宏伟博士介绍说,氢是宇宙中最早形成的元素,通常以中性氢形式存在。 中性氢也是星系中气体循环的重要组成成分,为恒星形成区提供燃料,也是研究星系动力学结构重要探针。 中性氢旋转曲线提供了暗物质存在的观测证据,为标准宇宙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基础。

  6. 2024年5月10日 · 记者10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 基 于“中国天眼”的观测数据,我国科研人员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了一批最遥远的中性氢星系样本。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天体物理通讯》杂志。 “中国天眼”全景(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氢是宇宙中最早形成的元素,通常以中性氢的形式存在。 中性氢也是星系中气体循环的重要组成成分,为恒星形成区提供燃料,也是研究星系动力学结构的重要探针。 中性氢旋转曲线提供了暗物质存在的观测证据,为标准宇宙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基础。 此次,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彭勃主持的“中国天眼”超深场巡天项目团队,对远距离和暗弱中性氢星系开展深度 “盲寻”。 “我们在巡天中发现了6个距离地球约50亿光年的中性氢星系。

  7. 2024年5月8日 · ”“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以下简称国家天文台研究员EP卫星首席科学家袁为民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回首与EP卫星一路走来的历程时说从2011年由袁为民带领的EP卫星草创团队的三剑客”,到2024年卫星发射时70多人的大家庭”,这支以80后”“90后为主的科研团队从原创概念起步成功突破一系列关键探测技术将梦想化为现实。 “支棱”在发射场. 2024年1月9日,EP卫星成功发射。 发射前夕,袁为民的家人也到场助威,可他并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家人。 “袁老师正为他的‘二闺女’操心呢! ”团队里的年轻人开玩笑地说。 玩笑归玩笑,有了榜样的力量,整个科研团队都“支棱”了起来。 当时,卫星装上火箭运到塔架上后就开始下雨。 大家的心一下提了起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