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防火、耐高溫和抵抗有害放射線的功能

      • 專供太空飛行員在太空飛行時穿著的特殊服裝。 可提供太空人在太空中所必需的空氣和大氣壓力。 此外,也具有防火、耐高溫和抵抗有害放射線的功能
      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太空衣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太空衣 是保護太空人在太空不受低溫, 射線 等的侵害並提供人類生存所需的 氧氣 的保護服。 太空衣的氧氣筒為太空人提供氧氣。 而排出的 二氧化碳 則由 氫氧化鋰 所吸收。 太空衣的表層有阻隔 輻射 的功用。 太空人的體溫則由一套貼身內衣調節,這件內衣佈滿 水 管,水泵不斷把水循環,把太空人身體所發出的熱帶走,而水則由 升華 器所冷卻。 太空衣最後一個重要功用,是為太空人提供所需的氣壓(約等於半個標準大氣壓力52kpa);如果 氣壓 過低,人體 血液 及身體 組織 內的 氣體 會離開,令太空人患上類似潛水員常有的 潛水 病(在 真空 的情況下, 太空人 更會由於血液瞬間「 沸騰 」而死亡)。 太空衣可以: 保持太空人體溫; 保持壓力平衡(使太空人承受的壓力與在地球上的相似);

    • 概览
    • 发展历史
    • 特点
    • 原理
    • 功能
    • 分类
    • 结构组成
    • 穿着步骤
    • 设计要点
    • 代表产品

    航天装备

    航天服(spacesuit)航天员在太空中执行任务时,为保障生命安全而穿着的特殊服装,包括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舱内航天服是航天员在载人飞船中的压力应急救生装备,一般在待发段、上升段、返回段、变轨、交会对接过程中或飞船出现压力应急时使用,为航天员提供生命保障。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出舱活动时使用的个体防护装备,相当于小型航天器,用于生命和作业保障。在空间站任务阶段,航天员系统为航天员配备了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

    除了航天服之外,航天员系统还为航天员专门配备了舱内工作服、锻炼服、休闲服、失重防护服等多种服装。

    2024年5月4日,SpaceX公布的舱外活动服(EVA)。这套舱外宇航服将首次在北极星黎明号任务中被使用。

    第一代

    近代的航天服是1961年在美国问世的。当年5月阿仑·谢泼德第一个成功地进行了美国最早的载人航天飞船计划——水星计划的亚轨道飞行。飞行所用的航天服,是由当时美海军的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穿着的MK-4型压力服加以改进的。这种航天服由氯丁橡胶涂在布上的防护层和经过氧化铝处理的强化尼龙的内绝热层叠合而成,肘和膝关节部分缝入了金属链,容易弯曲。但是,当内压提高时,航天员难以活动身体。

    第二代

    60年代中期在实施“双子星座”计划时,美国又开发了第二代航天服。这种航天服在封入空气压的压力囊外蒙上了一层用特氟纶混纺材料织成的网,即使空气压使航天服整体膨胀也容易弯曲。由于“双子星座”计划要求航天员进入太空在轨道上作会合或入坞的活动,所以这种航天服具有极佳的运动性。

    第三代

    第三代航天服是实施阿波罗计划时使用的航天服。月面活动与浮游在太空活动的情形不同,必须一边步行在遍地皆是岩石的月球表面,一边弯下身体采取岩石标本。再者,要求保护航天员能经受强烈的太阳光辐射,以及使从天而降的微小陨石砸在身上也不致破损。 这种航天服在关节周围制成伸缩自如的褶皱,大大提高了运动性能。但是,必须穿着特殊的“内衣”。这种几乎盖住全身的网状内衣缝入了长达100米犹如意大利空心面条那么粗的盘成网状的管子,管内流过冷水,吸走航天员身上散发的热量,并排到宇宙空间,所以航天员穿上后感到十分舒适。穿在内衣外的航天服由内绝热层、压力层、限制层(抑制压力层的膨胀)几层重叠,最外面还蒙上聚四氟乙烯与玻璃纤维制成的保护层。再戴上强化树脂制成的盔帽、与航天服几乎一样多层的手套,穿上金属网眼的长统靴,就是完整的阿波罗航天服了。 阿波罗航天服与过去的航天服相比,根本的差别是采用了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即将生命保障系统固定在背上,以进行供氧、二氧化碳的净化和排除体热。

    第一,最大特色是“移动性”更好,更加灵活。宇航员从国际空间站出舱进行太空行走时,下肢活动较少,而在月表行走并展开科研活动时,下肢活动更多。新宇航服的设计充分考虑这种需求,其加压服下半身安装了多个关节轴承,允许臀部弯曲和旋转,膝盖处有更大弯曲度,并采用了类似登山靴的柔性鞋底。

    第二,新宇航服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大幅提高。安全永远是人类太空任务的“重中之重”,这种新型舱外宇航服可在零下约157摄氏度至零上约121摄氏度之间的温度条件下保护宇航员,使他们不受辐射、月尘和微流星体侵害。

    第三,新宇航服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在长时间探索任务中更换组件。例如其头盔采用了可快速更换的防护面罩,如果出现表面破损、凹陷或刮伤等问题,可以单独更换防护面罩,无需将整个头盔送回地球维修。

    第四,新宇航服提升了舒适性。在美航天局约翰逊航天中心,研究人员对运动中的宇航员进行全身3D扫描,根据3D动画模型设计组件,最大程度保证了宇航服的舒适性,降低了可能对皮肤造成的不适。

    宇航服是保护宇航员在太空不受低温,射线等的侵害并提供人类生存所需的氧气的保护服。

    宇航服的:氧气罐为太空人提供氧气。而排出的二氧化碳则由氢氧化锂(lithium hydroxide)所吸收。宇航服的表层有阻隔辐射的功用。太空人的体温则由一套贴身内衣调节,这件内衣布满水管,水泵不断把水循环,把太空人身体所发出的热力带走,而水则由升华器(sublimator)所冷却。宇航服最后一个重要功用,是为太空人提供所需的气压(约等于半个标准大气压力52kpa);如果气压过低,人体血液及身体组织内的气体会离开,令太空人患上类似潜水员常有的潜水病(在真空的情况下,太空人更会由于血液瞬间“沸腾”而死亡)。

    整体上看,有以下五个功能:保持宇航员体温;保持压力平衡(使太空人承受的压力与在地球上的相似);阻挡强而有害的辐射(如来自太阳的辐射);处理宇航员的排泄物;提供氧及抽去二氧化碳。

    航天服从功能上看,航天服有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两种;美国和俄罗斯使用的都是软硬结合式的航天服。无论哪种航天服都由多层组成,它们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服装,但要求各层的质量要高、要轻、不能过厚,以避免影响航天员的行动。

    舱外用

    舱外用的航天服除有舱内航天服的所有各层外,还有三层:一是真空隔热层,用于保护航天员在舱外作业或在月球与其它星体表面活动时,不受舱外环境过热、过冷的侵袭,又可防止服装内部的热量散失。二是液冷服,它是将舱内航天服的通风散热层管内的气体改为液体而成。航天员在舱外作业有时长达几个小时,身体产生的热量多,靠气体散热达不到散热要求,而液态冷却工质就可很好把热散掉。三是最外层,它除要有防高热、防磨损和保护内部各层的功能外,还要有防太阳辐射的功能和连接其它装具的接口。例如,与航天员舱外活动时的脐带连接,与身背携带式生保环境装备、太空机动飞行机构的连接等。 航天服的头盔由头盔壳、面窗结构和颈圈等组件构成。在载人航天中使用的头盔有软式与硬式两种,其中硬式头盔又分为固定式和转动式二种。软式头盔大多数作为舱内航天服的组件。转动式头盔在其颈圈上有气密活动轴承,但密封环节增多会降低气密性与结构可靠性,增加设计难度。 现以固定式全透明的钟罩式头盔为例,介绍其结构组成。头盔壳是头盔的主体,其材料应具有强度大、抗冲击和足够的耐热性等优点。在其面窗部位上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头盔内腔壁有硬衬垫和软衬垫,衬垫上镶有细管道,它兼有减震、隔热、消声、通风和供氧等功能。其内腔要适于戴通讯头盔,允许头在里面左右转动,尺寸要与穿戴者的头形相适应。还要留有安装生理测试部件、有利于排出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的空间。 除上述各种要求外,面窗还应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广阔的视野。头壳的面窗部分除应有透光良好外,还要有防雾、去湿的措施,因为航天员出舱活动时会遇上-150℃的低温,面窗内的温度也会下降。当降到空气露点以下时面窗上就会结雾,妨碍航天员的视线。已用的方法有通风去湿法、双层面窗法、电热面窗法和化学防雾剂等,以保障面窗的透明度。否则,影响航天任务的执行。例如,1966年美国双子星座9号飞船的航天员,在太空用载人机动装置进行飞行时,因面窗起雾而看不清外边的情景,未能完成太空行走中的特定航天任务。 颈圈是连接服装与头盔的关键部件,分上、下两圈,在穿戴服装与头盔时,先将上下圈连接上,再连接头盔与服装。它要求穿脱方便,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加接强度。在紧急情况下,要有使穿戴者本人能快速断、接、锁紧操作的机构,便于及时与头盔或服装断开或连接。

    舱内用

    舱内航天服用于飞船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航天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让航天员在飞船发生故障时能安全返回。飞船轨道飞行时,航天员一般不穿航天服。 航天服由头盔、服装、手套和靴子组成。头盔通过颈圈与服装连接。头盔上的面窗平时可随意启闭,紧急时可在数秒钟内自动或手动关锁。舱外用的航天服由外罩、真空隔热层、气密限制层、通风结构和液冷服组成。手套与衣袖通过腕部断接器连结,脱戴很方便。靴子有的与服装连成整体有的与服装分开穿着。全套航天服重约30~40千克。 航天服的另外两个部件是可随时连接的手套和靴子。手套与服装通过腕圈接连,是服装压力层的延续。它要符合穿戴者手型,能快速穿脱戴,在各手指关节部分有波纹结构,便于操作。航天靴由压力靴和舱外热防护套靴组成,其中压力靴是服装气密加压限制层的延续。通常将踝部活动关节设计在压力靴上,并与压力服相连接。航天服内部还设有废物收集装置,用于在紧急情况下收集、贮存和输送大小便用。

    结构层数

    航天过程中保护宇航员生命安全的个人防护救生装备,又称宇宙服或航天服。宇航服能构成适于宇航员生活的人体小气候。它在结构上分为6层: ① 内衣舒适层:宇航员在长期飞行过程中不能洗换衣服,大量的皮脂、汗液等会污染内衣,故选用质地柔软、吸湿性和透气性良好的棉针织品制做。 ② 保暖层:在环境温度变化范围不大的情况下,保暖层用以保持舒适的温度环境。选用保暖性好、热阻大、柔软、重量轻的材料,如合成纤维絮片、羊毛和丝绵等。 ③ 通风服和水冷服(液冷服):在宇航员体热过高的情况下,通风服和水冷服以不同的方式散发热量。若人体产热量超过350大卡/小时(如在舱外活动),通风服便不能满足散热要求,这时即由水冷服降温。通风服和水冷服多采用抗压、耐用、柔软的塑料管制成,如聚氯乙烯管或尼龙膜等。 ④ 气密限制层:在真空环境中,只有保持宇航员身体周围有一定压力时才能保证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气密层采用气密性好的涂氯丁尼龙胶布等材料制成。限制层选用强度高、伸长率低的织物,一般用涤纶织物制成。由于加压后活动困难,各关节部位采用各种结构形式:如网状织物形式、波纹管式、桔瓣式等,配合气密轴承转动结构以改善其活动性。 ⑤ 隔热层:也叫真空隔热层。宇航员在舱外活动时,隔热层起过热或过冷保护作用。它用多层镀铝的聚酰亚胺薄膜或聚酯薄膜并在各层之间夹以无纺织布制成。各膜之间用网络物隔开,贴在一起形成屏蔽。它有良好的隔热和防辐射作用,舱外航天服必须有这层。 ⑥ 外罩防护层:是宇航服最外的一层,要求防火、防热辐射和防宇宙空间各种因素(微流星、宇宙线等)对人体的危害。这一层大部分用镀铝织物制成。这个外套要求防磨损力强、耐高温,除能防护内部各层不受损坏外,还要注意到颜色,一般用白色或金黄色为好。 与宇航服配套的还有头盔、手套、靴子等。

    系统组成

    舱内航天服采用头与躯干肢体服装连为一体的“软式”类型结构和开放式通风供氧方式,它由压力服装、头盔与手套、应急供氧和通风管路等组成。 (1)压力服装 压力服装由躯干肢体服、压力调节器、压力表及颈部防水隔膜组成。其中躯干肢体服与头盔盔壳是由气密层和限制层组成,它具有可操作性能,用来维持服装的气密、承受服装压力、保持人体形态不变;压力表则放置在航天服的左前臂,用于指示服装内压力。通常在座舱正常压力下,航天员穿着服装,关闭面窗进行呼吸时,保证能呼吸到外面的空气。压力调节器在飞船压力应急条件下,控制舱内航天服内规定的绝对压力。在常压下可通过手动关闭,对服装进行加压,以便检查服装的气密性。当服装压力超过规定的压力时,能自动放气。 在压力服装的研制过程中,关键技术是气密性,要防止在工作压力下,总漏气量≤1升/分钟,服装的穿脱口处的气密拉链是关键技术。 (2)头盔和手套 航天员在航天飞行中所戴的头盔,不仅能隔音、隔热和防碰撞,而且具有减震好、重量轻的性能。头盔为软盔壳,与压力服装连成一体,紧贴在航天员头盔盔壳里面的是通风衬垫,具有隔热和消声作用。 头盔面部的面窗是为了给航天员提供良好的视野,以便可以看到飞船内外的景象。为了扩大面窗左右视野,增加人面部盔腔空间,提高面窗防雾效果和观察舒适,面窗设计为等壁厚的椭球面结构。面窗启闭结构采用手动、双自锁、保险式机械结构,内表涂覆长效防雾剂,连同头盔通风结构,防止面窗结雾。 航天员戴的手套由压力手套、腕部断接器和舒适手套组成。其中压力手套又由用于承受掌部张力和限制掌部加压后鼓胀的掌部限制组件和采用织物手套双面浸天然乳胶成型的掌指压力手套以及腕关节组成。腕部断接器和舒适手套都有其特殊的作用。 (3)应急供氧通风组件 通风组件采用管道式结构,通风气体从软管经风量分配盘进入服装,风量按比例送至头部和四肢末端,经周身各处后,汇流到腹部,最后由压力调节器流出服装。 在飞船座舱压力应急时,提供通风供氧组件对头盔内供氧气,用以保障航天员呼吸用氧和压力服内头、颈部通风散热、清除或稀释呼出气体排出的水分及CO2。当飞船座舱压力正常情况下,航天员穿着压力服待命时,全身通入座舱空气,用以供氧、清除CO2和水分以及通风散热。 (4)通信头戴 通信头戴通俗地讲起到对讲机的作用。提供航天员穿着压力服时,在飞船发射、轨道压力应急和返回过程中的通话。同时,具有很好的保护航天员听觉器官免受噪声危害的功能。 通信头戴装置由防噪声耳罩、坚固耐用的送话器、网状结构的通信帽套以及保证可听声压级的语音放大器组成。

    航天员穿戴舱外航天服有一套严格的步骤和顺序,而且不同型号的航天服穿脱的顺序也不一样。我们这里以美国航天飞机舱外航天服为例进行介绍。整个穿衣过程共分10个步骤完成:

    ① 穿强力吸尿裤。

    ② 穿液冷通风服。

    ③ 带上生物电子联结装置。在这种装置上有测量航天员心率的传感器和与外界进行通话联络的电子设备。

    ④ 一些小的操作程序,包括在头盔面窗里面涂上防雾霜,在服装左侧袖子的手腕处装上一块小的反光镜,在服装上身前胸部位装上一个小食品袋和一个饮水袋,在头盔上装上照明灯和电视摄像头,最后是将通讯帽与生物电子联结装置联结在一起。上述四步都是穿服装前的准备工作。

    ⑤ 穿服装的下半身。下半身有不同尺寸,可供不同身材的航天员选用。下半身服装的腰部有一个大的带轴承的关节,为航天员弯腰和转身提供方便。

    2014年4月2日,美国《心理牙线》杂志报道,如果没有航天服的保护,宇航员根本无法在环境恶劣的太空中生存。从概念到原型再到最后投入使用,与航天服有关的很多东西可能是你不知道的。为了帮助读者了解航天服,《心理牙线》杂志采访了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先进航天服设计团队的航天服工程师林赛-艾奇逊,披露了航天服设计过程中的一系列秘密。

    1. 设计师需具备一系列技能

    艾奇逊表示航天服设计师需要具备一系列技能,尤其是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她说:“你需要关注细节,提出非常精细的测试计划。在与人类测试人员合作时,你不得不设计一种测试,获得测试者对你的设计的具有建设性的反馈,例如舒适度。如何定义舒适度?你必须站在工程学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设计和制作穿着舒适的航天服。”航天服需要具有创造性,将不同领域的技术融合在一起。

    2. 按任务要求设计

    艾奇逊表示设计一款新型航天服时,宇航局的工程师必须回答两个问题,即“要去哪里?”和“要做什么?”,帮助他们确定航天服的结构。工程师的设计工作首先着眼于宇航员将要前往的太空区域。目标区域分为两种,一个是微引力区域,一个是行星环境。工程师根据目标区域的具体环境决定航天服赋予宇航员拥有多大的机动能力。此外,工程师还要考虑宇航员将要面临的辐射水平、温差以及微流星体风险。

    接下来,工程师必须考虑宇航员将从事何种任务这个因素。例如,是否要用手移动身体?是否会处在微重力环境下?是否用脚行走?是否要登陆行星表面?是否使用工具进行挖掘?是否使用工具带携带各种工具和利用上肢执行任务?是否需要具备自治能力?艾奇逊表示:“如果你要登陆行星表面并且是距离地球很远的星球,你需要研发更多技术,让航天服具备自治能力,允许宇航员具备舱外活动能力。如果是在空间站,你会与飞行控制人员进行大量直接接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放弃一些信息技术,让飞行控制人员帮助我们。”

    飞天航天服

    名称简介 飞天航天服 重量:120公斤 主要颜色:白色 造价:约3000万人民币 组成:用料软硬结合,从上到下依次是头盔、上肢、躯干、下肢、压力手套、靴子 适用:四肢装有调节带,通过调节上臂、小臂和下肢的长度,身高1.60米-1.80米的人都能穿上 耐力:可支持4个小时舱外活动,并可重复使用5次 上肢关节:巧妙地利用仿生结构,使关节活动更加自如。 腕镜 手腕处装有一面小镜子,航天员可以通过它随时察看自己身上的各种开关。 背包 高1.3米,是航天服穿脱(进出)口的密封门,在背包壳体内安装舱外航天服生保设备,背包壳体下端安装有挂包、备用氧瓶等。背包关闭通过拉紧钢索和操作关闭手柄完成。 头盔 经过科研攻关,“飞天”航天服头盔的视野比其他同类产品要大。 摄像头 头盔还有摄像头,可拍摄航天员出舱操作。 照明灯 两侧各一照明灯,可照亮服装胸前部分,方便航天员在阴暗面操作。 报警指示灯 两侧有报警指示灯,一旦服装出现泄露报警灯闪。同时还有语言报警。 面窗 其面窗4层,2层充压结构,2层之间充高纯氮气,防结雾,外面是防护面窗,外层是滤光面窗,对太阳光折射率低,迎着光照面可拉下它。 手套 为每位航天员量身定做,看上去特别厚实,有点像拳击手套。 外层 热防护手套外层为纤维织物,有两层气密,使用特殊隔热橡胶材料,能耐受高温到100℃。 指尖 指尖部分,只有一层气密层,保持触觉。手指背部位内有两层真空屏蔽隔热层。 手心 在手心握物部位设置有凸粒状橡胶,主要为防滑。手套可握住25毫米的铅笔粗细的东西。 热防护盖片 在手背有可翻折的热防护盖片,用于覆盖手指部位,提高此部位的热防护能力和保证手指的关节活动性。 手表 专门设计的航天手表,材料适合航天特殊环境。 外观 它比一般手表表盘大,实现功能也比普通手表多,上有三个小表盘,分别是小时、分钟、秒。可以读北京时间和飞行时间,另外可以转动表盘记时。 用途 航天手表可让航天员在漆黑的太空中,清楚地知道地球的昼夜之分。保障航天员的生活规律与地球同步,不至于打乱生物钟。 衣料 航天服须真空屏蔽隔热,所用织物要多种织法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强度要求。 层次 航天服6层:由特殊防静电处理过的棉布织成的舒适层、橡胶质地的备份气密层、复合关节结构组成的主气密层、涤纶面料的限制层、通过热反射来实现隔热的隔热层、最外面的外防护层。躯干达到7层,最厚的是挂包有20层。

    太空犬宇航服

    2014年9月13日,一件20世纪90年代的高科技宇航服将在德国柏林拍卖。据推测,宇航服以前的主人是太空犬Belka和Strelka,它们曾在苏联Korabl-2人造卫星的培训课程中穿过它。这件太空犬宇航服预估可拍卖约8000欧元。 这件系带宇航服配有一根供氧管,由棉、尼龙、铝和橡胶制成,规格为28厘米×10厘米21厘米。专家推断这件宇航服曾被穿过,只有少数的太空犬宇航服在穿过后能够保存下来,而这一件属于保存较好的。 苏联太空犬Belka和Strelka曾参与苏联Korabl-2人造卫星的培训课程,被用来测试重力和加速度对生物的影响。美国曾用黑猩猩做该类试验,而苏联用犬,这是因为犬更容易被驯服,能保持坐定很长时间。 1960年8月19日,在太空中待了一天后Belka和Strelka搭乘史波尼克5号安全返回地球。成为英雄太空犬。Belka和Strelka死后,它们的遗体皆被保存,Belka在莫斯科展览而Strelka则在世界各地巡回展览。

    Z-2宇航服

    2014年3月,美国宇航局公布未来宇航服的样子,新式的美国宇航局宇航服采用仿生设计,大约在2017年投入使用。

  3. 2021年7月4日 · 根據中國航天員中心指神舟十二號太空人身穿的是由中國自主研製的飛天艙外太空衣重達130公斤可抵禦太空約零下270.3的低溫空間輻射等但穿上最多只需3至5分鐘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服工程室主任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張萬欣說,「飛天太空衣是二代艙外太空衣功能相當於一個微型的載人太空船其中太空衣的頭盔有4層結構兩層是壓力面窗中間充氮外層分別是防護面窗和濾光面窗防止外物和陽光輻射傷害航天員。 張萬欣又指,身著「飛天」太空衣的艙外工作時間可長達8個小時,其使用壽命亦更長,較神舟七號太空人翟志剛使用的艙外服更安全、關節更小型,可滿足身高1.6米至1.8米的人使用,活動性亦更好,方便穿着。 她形容,一般太空人只需3分鐘左右就能穿上。

  4. 太空衣是保障航天員的生命活動和工作能力的個人密閉裝備。 可防護空間的真空、高低溫、太陽輻射和微流星等環境因素對人體的危害。 在真空環境中,人體血液中含有的氮氣會變成氣體,使體積膨脹。 如果人不穿加壓氣密的航天服,就會因體內外的壓差懸殊而發生生命危險。 航天服是在飛行員密閉服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多功能服裝。 早期的航天服只能供航天員在飛船座艙內使用,後研製出艙外用的航天服。 現代新型的艙外用航天服有液冷降溫結構,可供航天員出艙活動或登月考察。 2016年10月16日,新款航天員系列化服裝的首次亮相。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太空衣. 英文名: spacesuit. 適用人群: 航天員. 作用: 保障航天員的生命活動. 特點: 可防護空間的真空、高低溫. 組成: 壓力服、頭盔、手套和靴子. 發展歷史

  5. 2020年5月29日 · NASA確定三家合作科技公司. 班肯和赫利的太空服是量身定制。 除此之外,太空服還有供氧和調節體溫功能,並且有一根像「臍帶」 似的纜線可以跟座椅連接,作為通訊和輸送可呼吸空氣的管道。 這套為宇航員個人定制的太空服從頭到腳連為一體,被稱作「外星人制服」。 外形設計來自好萊塢服裝設計師何塞·費爾南德斯(Jose Fernandez );他曾參與《美國船長:內戰》和《蝙蝠俠v...

  6. 2022年12月6日 · 艙外航天服俗稱太空衣」,是太空人出艙太空漫步時的必備高科技裝備。 中國的艙外航天服名為「飛天」,因為技術複雜、功能強大,也被稱為「穿在身上的飛船」。 「飛天」是人形半硬式密封結構,由頭盔、服裝、手套和靴子組成,背上還有一個1.3米的「大背囊」,裏面有全套生命保障系統,包括供氧、加壓設備。 用料方面,「飛天」從內到外共有6層,包括防靜電棉布織成的舒適層、橡膠質地的備份氣密層、複合結構的主氣密層、聚酯纖維的限制層,以及用特殊航天材料製造的隔熱層和外防護層。 為了讓太空人保持靈活度,「飛天」的一些關節位置,還使用了氣密軸承和仿生結構。 「飛天」太空衣早期造價已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約等於3,600萬港元),亦是中國航天技術與物料發展進步的縮影。

  7. 2022年2月4日 · 科普小學堂太空人的重要裝備 太空衣 - Heho親子. 日期:2022 年 2 月 4 日 作者: Heho編輯部. 1969 年美國阿波羅 11 號任務中太空人成功登陸月球的任務中太空人身上的太空衣是很重要的裝備之一因為月球低溫是攝氏零下 100 高溫卻有 120 而且是真空一般的衣服是無法使用甚至連潛水的金屬潛水衣都無法使用。 >>看更多 科普小學堂. ★培養孩子的科普閱讀習慣. ★親子共讀書單的人氣月刊. ★《 新小牛頓》優惠活動 →點此了解. 文/新小牛頓 ‧ 少年牛頓文字授權.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健康問 Heho 健康問題歡迎. 傳訊息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