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1日 · 經過諸多資料和分析,林肇睢明確將玻璃產業定位為民生工業,往後的產品和發展方向也以此邁進。. 從這基礎上再進一步定調自己,要成為臺灣根深蒂固的民生工業,希望日後世界各地的人一看到玻璃,就會想到臺灣,就像人們看到速食就想到美國,說到名錶 ...

  2. 2023年1月1日 · 1. IRFS 17ICS與永續思潮下的經營制度變革. 首先,就經營制度來說,在未來5~10年內會有巨大變化,改變的動因來自新的會計制度、新的資本適足制度,以及不斷發酵的永續議題。 IFRS 17對壽險業的影響非常明顯,不僅會影響未來商品的結構,也間接影響未來的通路發展,而一家保險公司營運的好與壞,究竟該以其保險本業,還是投資本業來看待? 彭金隆認為無論是偏重哪一個都會產生問題,以現在壽險業偏重投資的現況來說,就會有所改變。 在新一代的清償能力指標(ICS)出來後,勢必會對風險的認知以及經營資本的規劃有重大影響,例如耗資本的投資項目以及商品會被調整,未來投資標的組合、商品組合甚至各通路的配比等,都會受到新制度的影響而改變。

  3. 2024年3月1日 · 隱形富豪多是指資產豐厚但卻不被公眾所知曉的高資產族群全資產規劃應用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劉育誠在其實務經驗中可將隱形富豪分為2大類一類是都市重劃區地主因與建商合建分屋而持有相當多的不動產另一類則是未上市上櫃公司的企業主而此類企業又可分為3種分別是從事內銷的企業從事外銷的企業以及在境外如大陸東南亞設有公司工廠賺取外幣而有外幣資產的臺商。 不同的客群長相,相同的傳承迫切性. 劉育誠表示,不同種類的高資產客戶會有不同的「客群長相」,比如從事境內銷售的企業,持有的資產多是以境內為主,而外銷企業則有更多的資產會在境外,至於臺商更是有實體事業設置在境外,而重劃區地主則是總資產大幅度傾斜於不動產,各類客群所面臨到的狀況截然不同,各自的擔憂也不同。

  4. 2022年10月1日 · 1970年代出生的張峭,是新加坡接受英語教育的第一代,雖然父輩還在說中文,但她們必須快速地掌握英語,因為新加坡的社會正逐漸轉型,思維模式逐步西化,這也是她最初感受到世代差異的經驗。 進入保險業,尤其是晉升主管後,她所要面對的是出生於80、90後的年輕一代,他們是消費與增員的主流市場,比起年長的一代,所背負的「包袱」較少,保險業的生態也開始發生變化。 過去保險業以人海戰術為主,招募了大量兼職人員,現在的要求則是專業化、精緻化、規範化。 面對年輕一代,很多主管仍以過去的方式領導與管理,希望其聽話照做,企圖以權威的方式要求其服從。 但主管們往往能發現,年輕一代並不像上一輩人那樣順從,相對來說更加情緒化,愈是不讓他們做的事情,就偏偏要去做,因此雙方很容易產生摩擦,難以管理。

  5. 2020年10月1日 · 1994年4月10日,一場臺灣解嚴後最盛大的遊行「為下一代而走」,成千上萬家長帶著子女走上街頭,遊行中「廣設高中、大學」成為當時的主要訴求。 這些家長是臺灣的第一代戰後嬰兒潮,他們的求學階段正是臺灣處於教育資源極度缺乏的年代,大班大校的教育和慘痛的升學競爭是這群人的共同記憶。 當他們開始走入婚育階段,1976年臺灣開始進入到宛如第二波嬰兒潮的7年,每年平均生育量都高達40萬人,尤其是1976年的龍年有高達42萬5,000名新生兒,而1994年正是這些孩子們要升大學(18歲)的關鍵年,眼看相同的求學經驗要複製在自己的子女身上,觸發了嬰兒潮「廣設高中大學」、「小班小校」的訴求,並很快地形成改革共識。

  6. 2023年2月1日 · 從業人員為什麼需要有長期主義的思維與觀念? 梁天龍從以下3個角度分別闡述從業人員對行業應具備的基本認知。 認知1 保險的本質意義. ——解決人生中各個階段的風險保障與財務規劃. 這一項認知,對每一位保險從業人員來說,乍看之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不過市場上有不少業務員只擅長單一險種的銷售,無論眼前面對的客戶是處於哪一個人生階段,都習慣運用同一個險種、方案來為客戶規劃保險,也因規劃的適切性不足而遭遇到許多拒絕和挫折。 梁天龍提醒,保險銷售必須切中客戶需求,客戶的年齡、身分等背景不同,保障規劃及方向一定大相逕庭。

  7. 2017年2月5日 · 我所認識的亨利族大多都有在海外就學或工作的經驗為具備國際觀的歸國人士要想瞭解亨利族的財務偏好可從3方向分析成長背景工作屬性金錢觀念可以發現他們的M型化 財務規劃能力極差或極佳,因此也反映在財務的自主性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