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7月4日 · 「放下心中的恐懼」則是藍丘給拉加的建議。 家庭貧苦讓拉加背負上了不尋常的壓力,為了釋放壓力,只能將它轉化成為對神靈的敬畏。 雖然他是熱愛機械工程的,但無法放下對失敗、對未來的恐懼,成為他前進的阻力。 這兩個人的狀況,這兩句忠告,很符合現在大學生的遭遇。 面對理想,我們屈於現實,面對現實,我們卻又不甘於此。 矛盾就這樣存在著。 有些人勇敢的踏出了夢想的那一步,而大多數的我們,就日復一日的逐漸泯滅在了現實當中。 電影設定「藍丘」這樣的角色,是有原因的? 為了建立「藍丘」這個角色的形象,電影用了頗多的畫面與故事來堆疊。 不論是超然於世的生活態度、不費功夫就可以得來的好成績,或者是平易近人的行為方式,故事將藍丘設定為一個「近乎完美」的人。

  2. 2017年11月6日 · 這部電影所要頌揚的,是樂觀、努力、積極,熱愛自己所學的,追求自己的夢想,利用一切去排除困難;而這部電影諷刺了什麼,呆板、一成不變、教育、追逐名利以及濫用職權。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部電影也許已經不是一部電影,是一種理念與精神上的正向追求。 他們三個主角,真的傻嗎? 藍丘、法罕為了拉加去偷考試卷,但拉加卻說:「有的人先教會你正直,然後卻用另外一種方式幫你,我不能作弊,我要憑藉我自己的力量,那樣,我失敗了也無所謂。 」然後,三個人會心的微笑。 也許,你會說他傻,但經過了一次瀕臨死亡的經驗,他對人生有了不同的看法,這樣的他其實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有的時候,天才和傻瓜只差一個選擇。 事實證明,他們並不是傻瓜。 他們成長了,最後能夠鼓起勇氣去說,去表達他的喜好,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

  3. 2022年9月8日 · 電影講述了一個擁有虔誠宗教信仰的單純印度男人幫助巴基斯坦啞女與父母重聚的故事。 印度教教徒帕萬(薩爾曼·汗 飾)在一次機緣巧合下結識了與母親走失並有語言障礙的穆斯林小女孩沙希達(哈爾莎莉·馬爾霍特 飾)。 在得知沙希達是巴基斯坦人後,帕萬決定幫助她回家,可在回巴基斯坦途中卻四處碰壁,遭遇領事館衝突、被旅遊局欺騙之後,帕萬立志將不惜一切代價盡其所能帶沙希達回到自己的家鄉與家人團聚。 NO.4兩傻大鬧好萊塢. 兩傻在好萊塢影城開了一間理髮店,經常跟電影明星鬧出連篇趣事。 NO.5寶萊塢機器人之戀.

  4. 2017年7月25日 · #藍丘為什麼那麼厲害. 來源:知乎. 作者:變得透明、iKnow. 整理:冒牌生. –正文開始–. 關於三個傻瓜. 藍丘,以一個超脫常人的形象出現,他是來打破制度的。 他本身對於「知識的渴求」以及「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尤其是運用於生活。 例如幫忙接生孩子,吸塵器改裝、剃羊毛等等。 一方面他擁有天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 無所顧忌 」。 為何無所顧忌? 一開始我們都以為他是富二代,但不是,他只是一個園丁的孩子。 沒錢,但非常聰明。 這是電影要讓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人」,但他最有資本去追求理想,因為他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再失去了。 其實,我想他大多數時候內心是孤獨的,也有很多煩惱,就連畢業了,也無法跟朋友和心愛的人見面。 關於精神. 追求自己想要並熱愛的生活,並為此付出努力。

  5. 2017年8月20日 · #我愛你 #但卻不再喜歡你了. 來源:豆瓣. 作者:腦洞大叔. 整理:冒牌生. –正文開始–. 如果能夠回到過去你會選擇哪個時間結點? 或許你會猶豫不定吧? 但若是讓達斯來選的話,他一定 會回到1988年的7月15號。 因為在那天,他和艾瑪相遇了。 真愛,拐了個彎. 木訥又老土的艾瑪,一直暗戀著學校的大眾情人達斯,大學四年沒有任何交集的她們,竟然畢業典禮的宿醉後撞在了一起。 雖然明知道達斯是個花花公子,他要的僅僅是不用付出感情、不用肩負責任的一夜情,而艾瑪卻決定把自己的初夜送給他。 倆人抱著一樣的期待卻不一樣的心態走進了艾瑪的房間,可是命運似乎不願讓他們得逞,種種陰差陽錯之間,兩人竟然純潔的過了一夜,同時成為了20年的朋友。

  6. 2018年1月31日 · #電影女星 #不上鏡 #圖文分析.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分享文. 來源:知乎. 作者:黎貝卡. 整理:冒牌生. –正文開始–. 照片沒有真人美這種煩惱,不止我們有,明星也有。 像陳妍,每次看到照片都給人一種感覺——她明明很美啊,為什麼照片都沒拍好? 還有網友說她是「最不上鏡的女明星」,雖然有點誇張,但其實她本人的臉好小,真人比照片還美。 也有人說劉亦菲真人也比照片美很多。 也有一些明星是公認的特別上鏡,章子怡就是其中之一。 李安在採訪裡說,章子怡很上相,臉的特質多樣,隨便拍都好看。 周迅也是出了名的上鏡臉,網友說她在鏡頭裡就是「精靈本人」。 發現了嗎,上不上鏡和美貌度沒有必然聯繫,這其實跟臉型有關。 今天來聊聊,什麼才是上鏡臉~ 臉型上寬下窄.

  7. 2017年2月9日 · 她是一個普通不過的母親,很偉大。 然而問題在於,她同時也剝奪了家中其他人的自由,尤其是安娜的。 她要求安娜像她一樣無條件地為凱特付出,要求丈夫和兒子服從家庭大局,更甚之,她不肯給予凱特選擇的權利,她只顧著延續女兒的生命,卻忽略了她內心真正的渴望。 表面上,是妹妹安娜在爭取自由選擇的權利,實際上是凱特在尋找自由。 凱特了解並感激母親,但只能用極端的方式來爭取對生命的自主權。 對大海、天空、廣闊世界的嚮往,正說明了凱特對於自由的渴求。 她選擇了死亡,不是自暴自棄,而是順應自然。 每個人都是姐姐的守護者,他們用愛來呵護這個短暫的生命,他們用行動感動我們每一個人。 也許我們覺得哪怕有一絲希望也要爭取到底,但是現實回報的只是一場徒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