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9月1日 · 網路訂購:保險行銷網 https://shop.advisers.com.tw 電話訂購:台北 (02)2792-8557|台中 (04)2254-8325|高雄 (07)222-3096 門市訂購:台北門市(台北市行愛路78巷28號2樓之1)|台中門市(台中市市政北二路282號5樓之7)|高雄門市(高雄市民生一路56號21樓

  2. 2022年9月1日 · 香港宏利人壽分行經理龍允浩今年25歲,18歲入行便在當年成為國際龍獎IDA得主的他,其實一路上也遇到過許多障礙,但他克服了客戶的質疑,並且成功與他們拉近關係,無論面對年長還是年輕的客戶,都能夠順利成交。 用情感建立關係,用專業穩定關係. 自最初從業開始,龍允浩的客戶便來自各個年齡層,從年輕到年長都有,該如何與這些客戶相處? 龍允浩表示,先拉近關係經營感情,讓客戶願意支持你、挺你,後續才有專業規劃能力的發揮空間。 龍允浩也指出,面對不同年齡層的客戶,彼此的相處態度是不一樣的,雖然常說要與客戶成為朋友,但是對於年長客戶,龍允浩認為更應該要成為對方信賴的晚輩。 試想,如果你身邊有一個崇拜你、信賴你、又很有能力的晚輩,你會不會想要幫他一把,給予力所能及的支持?

  3. 2023年7月1日 · 「有相處,就會有歧見。 」在帶領Z世代夥伴的過程中,高翊紘直言:「如果領導者沒有兩把刷子,是很容易被挑戰的。 」對此,高翊紘指出帶領年輕夥伴的3大要點: 第1點,領導者以身作則,培養和鍛鍊個人能力。 高翊紘指出,無論是業務端的銷售、開發能力,抑或是團隊的訓練、輔導和溝通力,都是領導階層必須不斷自我鍛鍊與提升的能力,這也是面對Z世代夥伴質疑時,解決衝突最治本的方式。 同時,高翊紘也會告訴Z世代夥伴:「你自己才是事業的根本,你之後會有渴望站上的位置,也會有自己想要打造的團隊氛圍,別因為一時的歧見而負氣,限縮自己的可能性。 第2點,找到Z世代夥伴獨特的從業目標。

  4. 2018年5月1日 · 1210. 彭金隆.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副教授. 本期專欄我認為有一關鍵議題值得討論——「保險業是否該重新認識他的年輕客戶 」這是在數位金融時代,以及進入金融科技時代的當口,保險業者必須要重視的未來關鍵課題。 比較需要擔憂的是,目前金融業的經營者絕大多數都不是年輕人,他們距離年輕已有一段距離,過去他們在養成教育或是成為主管的過程中,面對的都是現在已經很成熟的客戶群體,再隨著成為主管,圍繞在他們身邊的人,也都是跟他們差不多的人。 就好比在職場中,30歲進入公司從基層開始做起、35歲當上了基層主管、40歲坐上了部門經理、45歲可能當上協理或副總經理,到了50歲時掌握了公司很多的決策權,身邊的人基本上都沒有換,共同決策者幾乎都是同一群人,但是面對的客戶卻是一直改變。

  5. 2022年5月1日 · 他分享了以下心得。 目標規劃秘笈:先拚件數再拚FYC. 雖然是多年的IDA會員,但許清坦言,實際上在從業前幾年,榮譽在他眼中只是一塊塊獎牌,並未有深刻的含義。 然而在明華功勳總監的引導下,以及參加世界華人保險大會後,他逐漸改變了自己對榮譽的看法:要成為績優,必須先樹立正確的認知,才能帶來行為的改變,而正確的認知需要由崇高的榮譽引領,國際龍獎IDA就是這樣的一個榮譽。 在多年的從業道路上,許清早已將IDA的精神理念融會在知與行當中。 例如,IDA的申請標準中有「每年36件」的要求,提倡保險業務人員每年照顧36個家庭,用足夠多的壽險件數鋪就更長的壽險事業生命線。 而許清在為IDA做目標規劃時,也同樣重視件數,主張「先追逐件數,後追逐FYC」。 原因如下: 1.由簡到難,才能逐漸進步。

  6. 2020年2月1日 · 為此,蘇婉薇啟動了理性分析:一來以自己的職涯發展面,保險業的人才相當專業,同時眼前與自己面談的人不過30歲出頭的年紀,在當時一九八三年就已經年薪超過200萬元港幣;再者,當時香港的保險滲透率不過才4.5%,保險業仍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更重要的是從社會公益面來看,當時香港的社會福利尚未完善,商業保險有著提供保障及安定社會的作用,能夠補強社會福利的不足,在她看來,保險業是相當有意義的行業。 綜合考量之下,進入保險業不只能夠提升專業、挑戰高收入,更能有益於社會,因此蘇婉薇便毅然決然地投入保險業。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70期.

  7. 2018年10月1日 · 過去因為聽話照做,在入行第一個月就創造了新人單月成交保單17件的紀錄。陳筱瑛自從踏入保險的那一刻,她都是灌輸客戶「先保障、再存錢、後傳承」的保障至今;成為主管後,當主管與夥伴思維不同時,主管要思考的是改變自己,並不是強迫自己去改變想法,而是透過身體力行讓夥伴體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