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15日 · 若大家有看過《富爸爸,窮爸爸》這書,都明白到我們要追求的不是所謂的「發達」,而是「財務自由」。 而財務自由是合理而可行的,每個人只要明白原理,一步步去做,就能達致當中的狀態。

  2. 2021年1月28日 ·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1997年出版後風靡全球,作者清崎(Robert Kiyosaki)講述自己的兩位父親──親生父親窮爸爸及啟發其理財智慧的富爸爸,所持的不同理財觀念。 以下為書中4大理財智慧,無論是為人父親,還是年輕人,都能夠參考富爸爸的致富心得。 1. 窮人為錢而工作,富人讓錢為他們工作。 清崎在美國的夏威夷長大,親生父親是一名擁有博士學位的公務員,也就是作者描述的窮爸爸;而啟發作者的富爸爸是好友的父親,他雖然只有初中學歷,卻是出色的企業家。 清崎比較了富有的人與其他人對賺錢的想法,富有的人不會視打工為賺錢的唯一途徑,並及早意識到做生意才能賺到更多的錢。 他指出,成功的企業家,能透過個人的能力、人際關係及經商技巧,增加企業的盈利,隨着業務收入逐步增長,他們就能賺取較打工更豐厚的收入。

  3. 2021年5月27日 · 實現財務自由兩大方程式. 她接受《福布斯》訪問時分享,她一直沿用兩條方程式理財: 方程式1:收入-支出=儲蓄. 方程式2:儲蓄+增長率+稅後實際收益率=儲備金. J.P.表示,對於她而言,要先建立穩定的儲蓄習慣,才開始投資。 她認為,要先做好方程式1,即賺取大量收入或控制開支,以建立儲蓄的基礎,然後才能將注意力轉移到投資增長上。 為了實現財務自由,J.P.透過努力工作增加收入,當中包括薪水、獎金和佣金。 剛開始工作時她的年薪只有60,000美元(約46萬港元),經過多年努力工作,她的薪水大幅提高,當她辭職時,年收入已經達到六位數。 與此同時,她的儲蓄比率非常高,佔薪金的70%,亦嚴格地控制個人開支。 工作7年後,她儲夠225萬美元(約1,746港元),決定提早退休。

  4. 2024年4月1日 · 財富自由5大關鍵. 1. 避免借學貸. 2. 年輕時積極參與股票投資. 3. 首先在昂貴的城市工作,但不要定居其中. 4. 學會協商薪酬. 5. 尋找志同道合的伴侶. 財富自由關鍵(一):杜絕學生貸款. 學生貸款往往耗盡打工仔前半生的財富,Daniel George卻善用制度,加上個人智慧同努力,獲得高等學歷的同時完美迴避了學貸這個「財富黑洞」。 在印度喀拉拉邦長大,父母年收入不到2萬美元,如果不負學債,他根本無法進入印度的私立大學,更遑論實現美國夢的第一步——赴美升學。 所以他決定就讀學費較便宜的印度公立大學。 他努力為印度每年的大學入學試「鋤書」,最終成績優異,排名全國頭0.1%; 進入頂尖學府印度理工學院孟買校區,修讀工程和物理; 一年全部費用只需約1,200美元,學費及食宿全包。

  5. 2020年5月27日 · 財務自由與生活態度相對 謝紹榮引述理財天書《富爸爸•窮爸爸》作者,將「財務自由」定為理財終極目標,而退休的其中一個條件,也正是達到財務自由。不過一般人卻誤解,以為財務自由等同發達。他解釋: 財務自由指有足夠的被動收入以應付退休開支,過着

  6. 2020年8月25日 · 富爸爸·窮爸爸》強調想做富爸爸,就要買入資產,而唔係擁有負債。 「財務自由」,以前香港人會叫做「發達,唔使DO」,但𠵱家普遍會畀財務自由一個定義,即係自己可以係毋須因為基本生活開支而為錢工作,你有財務自由,你可以選擇過自己鍾意嘅生活模式,你鍾意環球世界又得,從事藝術創作,甚至話想繼續返工,但選擇自己鍾意嘅或更休閒嘅工作亦得。 買入資產產生現金流. 要有財務自由,你買入嘅資產,係可以提供被動收入,產生一筆現金流,畀你日常生活開支用。 問題嚟喇。 究竟要幾多被動收入先夠? 呢樣嘢因人而異,要睇你預計每年日常支出係幾多,而且你想過咩嘅生活質素。 你要求係每一餐有魚有菜、每年去一次長途旅行,去公立醫院睇醫生,定係要求隔一餐有龍蝦、鮑魚,一年去二、三次長途旅行,睇醫生要去私家呢?

  7. 2023年7月7日 · 5大幫錢工作的典型特徵.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還提到,如果一個人的非工作收入可以覆蓋總支出,這個狀態稱為財務自由。 而要達成這種狀態,就要學會讓錢為自己工作。 然而,很多人的做法相反,自己正在為錢工作,從而與財務自由背道而馳,以下將列出「幫錢打工」的典型特徵,看看自己是否中招。 以自己工作賺錢為主,沒有或者很少非工資收入. 賺錢不少,但不知道用在什麽地方,總是不夠用. 所有財務問題都歸咎於收入不夠,而不檢討支出. 經常買自以為是資產的「負債」 厭惡風險,又熱衷高收益,從眾投資,經常虧多賺少. 不同階層的現金流. 低收入人士現金流: 每月收入全部用於支出,沒有明確分類和步驟. 中產人士現金流: 1.工作收入、自僱收入. 2.用工作收入償還負債和支出. 3.用結餘購買資產(存款、保險及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