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8年6月19日 · 川崎病6大症狀...持續高燒當心. 「持續高燒超過五天是川崎氏症臨床診斷症狀之一。 (圖/達志示意圖,下同)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川崎氏病是許多兒科醫師認為最棘手的疾病台灣每年每十萬名五歲以下的兒童中約有17至25例且目前病因仍不明。...

  3. 川崎氏症的症狀是階段性出現的初期徵兆與症狀如下: 高燒 超過39 o C連續5天。 雙眼眼白充血( 結膜炎 ,Conjunctivitis),但無分泌物。

  4. 臨床症狀. 病因. 治療.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川崎氏病 ( Kawasaki disease )又稱 川崎病 、 黏膜皮膚淋巴腺综合征 ( 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是一种以急性、自限性全身广泛的中小 血管炎 为特点的 自身免疫性疾病 [1] 。 最常見的症狀為無法用常規藥物治療的 發燒 五天以上、頸部非化脓性 淋巴結腫大 、 紅眼 (球结膜充血)、 生殖器 部位、嘴唇、 手掌 或腳底長出 皮疹 [1] ,其他症狀則有 喉嚨痛 和 腹瀉 [1] 。 症狀出現後三週內,手腳皮膚可能會剝落 [1] ,之後就會康復了 [1] 。

  5. 2023年1月19日 · 兒科醫師教4步驟先觀察這些症狀可能是腦炎前兆川崎氏症是什麼我的孩子為何會得到川崎氏症呢川崎氏症是兒童常見的血管發炎疾病之一除了引起結膜充血皮疹 (例如多形性紅疹等)、四肢浮腫外也可能侵犯到輸送血液給心肌提供心臟養分的冠狀動脈導致冠狀動脈腫大或動脈瘤的出現。 嚴重的併發症包括心肌缺氧或心肌梗塞等致命的情形。 川崎氏症在1967年由日本兒科醫師川崎富作 (Kawasaki Tomisaku)所提出,雖然歷經了55年的醫學研究進展,目前致病原因仍不明確。 由於東亞國家如日本、韓國、台灣的疾病盛行率高於歐美地區,所以目前醫學研究推斷特定的基因表現和川崎氏症的發生可能有關聯。 得到川崎氏症一定要住院嗎?

  6. 2023年10月10日 · 川崎病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發生季節以46月居多主要症狀表現為持續發高燒超過5天伴隨眼結膜充血嘴唇乾裂四肢浮腫頸部淋巴結腫大皮膚紅疹等症狀若未及時治療可能侵犯心臟血管系統引起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川崎病也是兒童後天性心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川崎病川崎氏病有哪些症狀? 發燒....

  7. 2023年4月25日 · TAGS. 川崎病 ( Kawasaki disease ) 乃日本小兒科教授 川崎富作 於 1961 年首度發現並提出報告。 之後,世界各地都有病例提出,至今病例數已不下數萬,而每年的發病人數以日本最多。 六、七零年代,川崎教授及其他學者剛提出此病時,因為大部分的病人症狀出現在皮膚、結膜、口腔等部位,而且常常會合併有頸部淋巴腺腫大狀況,所以過去有另外一個名稱「黏膜皮膚淋巴腺症候群 ( 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之後漸漸有人稱為川崎症候群. ( Kawasaki Syndrome ),近幾年的文獻多數醫師稱呼此病為川崎病。 如果從致病機轉而言,它是一種多系統的血管發炎症候群(全身有許多的中型血管都產生發炎反應)。

  8. 最常見的症狀為無法用常規藥物治療的 發燒 五天以上、頸部非化膿性 淋巴結腫大 、 紅眼 (球結膜充血)、 生殖器 部位、嘴唇、 手掌 或腳底長出 皮疹 [1] ,其他症狀則有 喉嚨痛 和 腹瀉 [1] 。 症狀出現後三週內,手腳皮膚可能會剝落 [1] ,之後就會康復了 [1] 。 但可能在1-2年後,少數兒童發展為嚴重的心臟病,如形成 冠狀動脈瘤 (英語:Coronary artery aneurysm) [1] ,是兒童後天性心臟病的主要病因。 病因目前尚不明朗 [1] ,可能是 感染 引發了遺傳易感者的 自體免疫反應 [1] 。 川崎氏病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染 [1] 。 診斷通常是基於體徵和症狀判定 [1] ,其他測試如 心臟超音波檢查 和血液檢查或許也能做為診斷輔助 [1]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