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工傷賠償計算 相關

    廣告
  2. 本行從事交通意外索償、工傷賠償法律服務28年,30位專業律師,後勤員工已過百人,信得過! 專業律師提供工傷、交通意外傷亡索償服務,曾為客戶爭取愈億元總賠償

    • 改名契 $500

      即造 ‧ 即取 ‧ 即用改名契

      人人都可改名改姓

    • 中國公証服務

      寡佬証、國內遺產、房產轉讓

      授權委託、同一人身份、親子公證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28日 · 工業傷亡權益會今日 (28日)進行2023年工傷及職業安全大事回顧。 根據統計,今年跟進的職業死亡意外共有74宗,主要來自建造業,錄24宗,致25人死亡;意外中較多人涉及工作期間猝死,佔18宗,其次有13宗為高處墜下或離地意外致死,另分別有5宗及3宗涉吊運、觸電致死意外。 工會認為情況較為罕見,值得留意及探討,並希望勞工處參考外地,更改工傷補償機制。 工權會總幹事蕭倩文提到,今年5月《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生效不足一月,一名工人在中文大學進行棚架工作時突然昏迷,送院不治。 她指,當天市區最高氣溫約攝氏34度,「黃色工作暑熱警告」生效,僱主亦稱該名工人工作45分鐘便出事,未能符合指引工作一小時才需休息的建議,而解剖報告上的死亡原因則列明為冠狀動脈,變相被歸類為自然疾病,而非工傷事故。

  2. 2022年8月13日 · 本港酷熱天氣持續,近月有不少懷疑因與中暑有關的工作猝死個案發生。 蕭倩文建議當局可下放裁判權予勞工處,自行審訊處理。 死亡證明清楚列明死因與中暑併發症有關。 (受訪者提供) 望德堂文物冧瓦頂 疑因日久失修所致. 新冠肺炎:海南省爆疫無航班 港女滯海口市10天 港府稱可申離境. 本港酷熱天氣持續,近月有不少工作期間猝死的意外,大部分懷疑因與中暑有關,惟政府現時一直未有把「中暑死亡後可獲工傷事故賠償」納入法例。 有工會引述1宗於4年前發生的個案,有工友於地盤工作期間因中暑而暈倒不治,其後死亡報告亦告中死因與中暑的併發病有關,勞工處確認死因後並稱能以工傷途徑向.

  3. 2021年5月12日 ·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近一年半,勞工及福利局今日(12日)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透露,去年1月至今年4月28日,勞工處共接獲541宗懷疑在受僱工作期間因工確診的僱員補償個案,當中包括2宗致命個案。 在接獲的個案中,有79宗個案已確認為工傷個案,相關僱主須承擔僱員補償責任,惟目前僅得11宗個案已.

  4. 2019年7月1日 · 工業傷亡權益會署理總幹事蕭倩文直指,相關涉及包攬訴訟的個案於工傷索償中十分常見,勞工處在處理工傷的程序未有給予足夠支援,僱員在不清楚權益下,很容易被中介招攬。

    • 工傷賠償計算1
    • 工傷賠償計算2
    • 工傷賠償計算3
    • 工傷賠償計算4
    • 工傷賠償計算5
  5. 2021年3月19日 · 就《僱員補償條例》,用以計算工傷病假期間按期付款的每月最低收入,將由4,500港元調高至5,310港元,升幅達18%,為所有項目中最高;而每月收入上限將由約3萬港元調高至逾3.5萬港元,升幅為16.61%;死亡補償的最低金額亦由約44萬港元調高至約47.3萬港元,升幅為7.59%;另外,永久完全喪失工作能力補償的最低金額、以及給予需要別人照顧的僱員補償等項目均有7.59%升幅。 至於《職業性失聰(補償)條例》,用以計算永久喪失工作能力補償的最高金額,各年齡層的最高金額均調高16.61%,以未滿40歲的人士為例,相關補償最高金額由293萬港元調高至逾341萬港元。

  6. 2023年9月4日 · 工聯職安健協會今日 (4日)公布一項調查發現,有近90%受訪工人表示從未聽過或不熟悉《僱員補償條例》,以致工傷時因不太了解處理程序而需向勞工處求助。 協會建議政府推行中央職業保險補償,並透過成立專責機構營運,加強工人工傷復康支援。 協會研究了中國、英國、新加坡及澳洲與香港的工傷處理制度的情況,並先後進行了兩次問卷調查。 第一次訪問成功收集200名在工傷期間或曾經工傷的工人回應,結果發現有86.5%人表示未聽過或不熟悉《僱員補償條例》,在工傷時往往需向勞工處求助;而工人對勞工處的滿意程度,若以5分為最高分,亦只有平均2.09分,其中44%工人更只給1分評分,反映勞工處並未在工人進行工傷中產生應有作用。 另一份問卷則收集了537位工人回應,當中476人為一般僱員,61人為自僱者。

  7. 2021年6月21日 · 另外2項控罪指曾繁傑涉嫌分別向嘉頓及香港電視偽稱他背痛,並意圖詐騙而誘使該兩間公司向他支付工傷賠償,導致他獲得利益或有關公司蒙受不利。曾繁傑涉嫌誘使該3間公司向他批出及發放工傷賠償共約9.6萬港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