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后羿斩巴蛇. 广场东西主轴线长度为280.1米,总用地面积约4.84万平方米。. “后羿斩巴蛇”这一雕塑高约16米、净重2000吨,用神话传说诠释了岳阳城市“巴陵”称呼的来源,由 中央美术学院 设计、制作。. 其主体反映巴陵起源的神话传说——后羿斩巴蛇 (古代传说 ...

    • 概览
    • 历史渊源
    • 文化特征
    • 代表剧目
    • 社会影响
    • 流行地区
    • 传承保护

    湖南省汉族戏曲剧种

    巴陵戏,湖南省岳阳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巴陵戏,原名巴湘戏,民间又称之为岳州班,1953年始正式定名为巴陵戏。巴陵戏渊源于明代万历年间传入的昆腔,明末清初弋阳腔流入湖南,清代乾隆年间,巴陵戏吸收其他剧种的艺术因素,以唱弹腔为主,兼唱昆腔和杂腔小调,逐渐发展成一个较为稳定的戏曲声腔剧种。巴陵戏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演义和话本,以反映历代政治、军事斗争题材为主,是研究中国戏曲流变和地方剧种成型、发展的宝贵资料。

    2006年5月20日,巴陵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34。

    岳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东周始文化艺术活动就非常繁荣。至元末,南戏与杂剧先后在此流传。而巴陵戏的渊源可溯至上古时期,具有成熟形态的巴陵戏则要从明代算起,已有400年的发展历史。纵观岳阳巴陵戏的形成与发展,其大致经历以下阶段:孕育期、形成期、兴盛期、衰落期与抢救保护期。

    •孕育期与形成期

    岳阳音乐文化的可考历史十分久远。东周时期,此地就已有先民的足迹与歌舞文化遗存。在平江地区发现的上古吹奏乐“埙”,足以证明先民们的高度发展的音乐活动。至春秋战国,祭祀巫傩之风充斥各地,许多古老的村寨聚落大量盛行宗教性歌舞活动。岳阳民间歌舞在此时十分繁盛。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通过《离骚》、《儿歌》等名篇将楚地盛行的大型民俗祭祀场面进行了充分描述,让人们充分领略了楚地民间宗教歌舞及巫傩文化的神秘。在巫傩文化的催生下,民间音乐活动获得了充分的生存空间。

    中古时期,岳阳崇尚巫歌傩舞的风气有增无减,《九歌》依然盛行,中唐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云:“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连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伫不可分,而含思婉转,有淇濮之艳。昔屈原居沅湘之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宋代范致明所作《岳阳风土记》所青“男女踏歌”、“好歌吹管”等充分表明此时的岳阳城内歌舞繁盛。至元末明初,南北统一,水陆商业畅通,演唱北杂剧的艺人不断南来,岳阳地区开始盛行杂剧与本土歌舞音乐混杂的风气。

    明末,巴陵人杨翔凤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的《自牧同集》中《岳阳楼观马元戎家乐》一诗云:“岳阳城下锦如簇,历落风尘破聋鼓。秦筑楚语拨箜篌,种种伤心何足数。”当时用“楚语演唱伤心事”,即自发组成的戏班用湘北方言进行演唱的艺术形式,在岳阳民问已广泛流传。从而使巴陵戏之雏形应运而生。据《中国文学珍本·袁小修日记》载,“时优伶二部间作,一为吴欲,一为楚调。吴演《幽闺》,楚演《金钗》”。岳阳地属楚国,为湘北门户,和沙市临近,楚调自然容易传至岳阳,另据巴陵戏历代艺人传说,“巴陵戏艺人祖辈相传,明代岳阳有洪胜班,该班生角大王洪玉良为巴陵戏始祖”。由此可推断,岳阳巴陵戏确实在明末已形成。

    16世纪中期,兴起于江苏太仓的昆山腔迅速风靡全国,万历年问波及湖南,岳阳巴陵戏亦在此时深受影响。昆腔通过与岳阳本土的方言及民间音乐形式进行充分整合。形成了巴陵戏中风格独特的昆腔。据清代嘉道年间杨懋建的《梦华琐簿》中云:“(道光十八年)夏,余到岳阳小住十八日,得识徐三稚青(庶成),佳士也……复工度曲,与余交莫逆。”“至于徐三稚青居岳阳而工度曲,是岳阳亦有昆曲之证。”这些记载均说明,昆腔是明末清初岳阳巴陵戏的主要声腔,巴陵戏仍然保留着一些昆腔传统剧目,如《天官赐福》、《打三星》等,在舞台表演中依然沿用了许多昆曲曲牌。

    音乐

    巴陵戏的音乐分声腔和伴奏音乐两部分,声腔又分昆腔、弹腔和杂腔小调几种,其弹腔分为南、北路,又各有其反调,同时还有一种特殊的唱腔形式西二簧,其过门能巧妙地将南北路融为一体,南唱北拉,风味独特。弹腔用胡琴、月琴、小三弦伴奏,辅以唢呐、笛子和长杆子等。用于伴奏的打击乐器包括板鼓、课子、堂鼓、大锣、小钞、云锣、马锣等,有一套完整的锣鼓经,成为将唱、做、念、打等表演程式组成一体的纽带。

    脚色

    巴陵戏的脚色分生、旦、净三大行,生行包括老生、三生、靠把、小生、贴补等;旦行包括老旦、正旦、闺门、跷子、二小姐等;净行包括大花脸、二净、二目头、三花脸、四七郎等。

    表演程式

    巴陵戏用中州韵、湖广音结合湘北方言演唱,特别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传统表演程式,形成了粗犷朴实、细腻生动的艺术风格。其表演有“内八功”、“外八功”等技巧。“内八功”是指喜、怒、哀、乐、悲、愁、恨、惊八种刻画人物心理、表达人物情感的基本技巧。“外八功”则泛指手、腿、身、颈及胡子、翅子、翎子、扇子、水袖等的运用。 巴陵戏的表演特别注重眼神,常用的眼神有正眼、斜眼、喜眼、怒眼、哀眼、病眼、贼眼、妒眼、媚眼、死眼等三十多种。历代巴陵戏艺人在武打戏中吸收民间武术、杂技内容,创造了抛叉、抛椅、钻刀圈、钻火圈、翻桌、叠罗汉、顺风旗等许多表演绝技。

    巴陵戏传统剧目比较丰富,2013年据岳阳巴陵戏剧团统计,共423个。它们大多取材于历史演义和话本,部分剧目从元明杂剧、传奇衍变而来。习惯分整本、半本、折子、小戏4类,以半本戏居多。整本戏系指有完整的故事,演出时间在4小时以上的,计有《苏艳庄》《钟无盐》《伍子胥》《闹花灯》《二度梅》等。半本戏系指有完整故事,演出在两小时以上的,经常上演的有《烧绵山》《清河桥》《上天台》《淮河营》《凤仪亭》《收姜维》《审刺客》等。《三国》《水浒》戏,原在农村演出时可按演义中的情节串演数日。折子戏则为原有的整本戏或半本戏中保留下来的散折,如《幽闺记》中的《抢伞》,《麒麟阁》中的《打擂》《见姑》,《西厢记》中的《跳墙围棋》等,虽无完整故事,但表演细腻,艺术性较强,还有反映民问生活的小戏,如《皮庆滚打》《打灶分家》《...

    重要活动

    2016年9月3日晚7点30分,由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创排的大型巴陵戏历史剧《远在江湖》参加“湘戏进京”展演活动,在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上演。

    荣誉表彰

    2017年元月,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的演员们带着巴陵戏《梨园代代欣》参加 “2017年湖南省少儿戏曲春晚”获金奖。 2017年7月,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作为湖南省唯一代表队,参加“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展演”,获“最佳集体节目奖”。

    国际影响

    2014年,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带着《天官赐福》、《拦马》等精彩节目,代表原国家文化部远赴土库曼斯坦参加阿瓦扎国际艺术节。 2017年7月,应国家文化部、湖南省文化厅推荐和俄罗斯圣彼得堡体育文化和体育委员会的邀请,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赴俄罗斯参加“2017年圣彼得堡夏季中国文化节”,在异国上演了巴陵戏《贵妃醉酒》、《樊梨花》、《三岔口》等节目。

    巴陵戏流行于湘北的岳阳、湘阴、汨罗、平江、临湘、华容及湖北通城、监利和江西修水、铜鼓等地。

    传承价值

    巴陵戏是湘东北地区戏剧的代表,在湖南省乃至全国的地方大戏剧种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舞台语言、剧目、声腔、音乐、表演乃至演出习俗中承载着大量与岳阳有关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岳阳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的“活化石”,又是研究中国戏曲流变和地方剧种成型、发展的宝贵资料。

    传承人物

    何其坚,男,1944年9月出生,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湖南省岳阳市申报。申报项目:巴陵戏。

    保护措施

    2011年,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在原岳阳市巴陵戏剧团、岳阳市花鼓戏剧团、岳阳市歌舞团的基础上组建。截至2018年7月,研究院记录整理传统剧本130多个,《巴陵戏音乐资料》两套;编撰了《巴陵戏志》;编著了《巴陵戏音乐大全》及50本曲谱,少量剧目展演的音、视频资料。 2015年,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建设巴陵戏陈列室,历时11个多月,共征集、整理巴陵戏剧本、曲谱、相关史料、传承实物等百余件,于2016年4月建成,成为全省非遗保护单位项目建设的典范。 2014年5月至2018年7月,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在岳阳楼小学开设“巴陵戏表演普及班”,设立课程至今,学员由原来的20人增加到100余人。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岳阳市艺术剧院)获得“巴陵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巴陵戏项目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

  2. 结 局. 未完工. 根据《 圣经 ·旧约·创世记》篇章记载,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 此事件,为世上出现不同语言和种族提供解释。 巴别塔,也叫巴比伦塔,是《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故事中人们建造的塔。

  3. 大云山高峻雄伟,自古被誉为巴陵镇山。明初“十大廉吏”之一的巴陵知县康彦民引古地志语曰:“大云山,岳阳之巨镇。”历代文人对大云山的雄峙高峻有过许多描写。明末名士杨翔凤感叹:“(大云山)有南面制人、俯视一切之势。

  4. 巴陵王 萧子伦 (479年-494年11月10日),字云宗,南齐武帝 萧赜 第十三子,母为傅充华。永明二年七月甲申(484年8月20日),封巴陵王。

  5.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蛇. 4个同名词条. 巴蛇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蛇。. 据《山海经》记载,巴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带,以吞吃过往的动物为生,据说它曾经生吞了一头大象,过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来。. “人心不足蛇吞象”蛇指的就是巴蛇。. 由于巴蛇也 ...

  6. 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英语:the Eiffel Tower),矗立在 法国巴黎市 战神广场 上,旁靠 塞纳河 ,为举行1889年 世界博览会 ,用以庆祝 法国大革命 胜利100周年,法国政府进行建筑招标,最终确立埃菲尔铁塔。 其始建于1887年1月26日,于1889年3月31日竣工,并成为当时世界最高建筑。 [1] [4] 埃菲尔铁塔初始高度312米,现高330米 [34]。 一楼高57米,占地4415平方米,二楼高115米,占地1430平方米,三楼高276米,占地250平方米。 从广场到二楼有五部电梯,从二楼到顶层有两部双人电梯。 铁塔设有广场、一楼、二楼、顶层、花园五个区域,每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 [9]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