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17日 · 一般開張、喜慶的花為「花籃」;而白事花則會叫「花圈」或「花牌」。 但在帛事方面也有分中式花牌、西式花籃的叫法。 帛事花圈有高腳或者矮腳。

  2. 2020年2月27日 · 其後一行人在教協門外放上寫有「道德已死」等字句,象徵帛事花牌的道具,之後和平散去。 有市民今天早上發起到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抗議。

  3. 2018年4月17日 · 日前有網民於討論區發文,斥責一眾同事就某同事的父親離逝而向對方送上金,認為他們是「扮有人情味」,又認為生死本是平常,並沒什麼大不了,結果引來不少網民回應。

  4. 2021年8月28日 · 紅磡花店發生偷走帛事花牌疑雲,幸好員工尋回失花,虛驚一場。 今(28日)晨9時許,老龍坑街及寶其利街一間花店,懷疑被人偷走4個帛事花牌及後巷一

  5. 2019年2月12日 · 誰想到如斯精美的衣服,背後靈感竟然來自帛事花牌? 最近國外媒傳問到Tomo Koizumi今季的設計靈感是如何? 他就回答來源有許多,分別是高級訂製時裝之父Roberto Capucci、新浪漫主義運動倡導者Leigh Bowery,以至是日本傳統的hanawa,hanawa是甚麼?

  6. 2023年1月28日 · 每逢農曆新年,傳統上我們習慣會在張貼一些揮春,既有賀年意味亦可裝飾室內空間,寄載祝福迎接新一年。 當中一款較為引人入勝的就是合體字,最常見的有「招財進寶」,體現出博大精深的書法文化,亦令人好奇到底合體字是從何而來的? 圖片來源:Pinkoi. 合體字又稱為合文、合書,將兩個以上的中文字合併而成,相傳早在使用甲骨文及金文的年代已經出現,例如在西周時期,周武王的諡號經常合成「珷」字刻在青銅器上。 合體字往往只是將字體合一,並非每一個都有相應的讀音,介乎於文字與圖像之間。 到了現在,有一些字體設計師也會將現代用語設計成合體字,增添了時代味道。 圖片來源:《合文誌》 雖然合體字趣味十足,但追源溯流之下會發現合體的做法其實有功能性。

  7. 2022年5月1日 · 華人喪葬自有一套殯儀傳統,「殯儀館」是三十年代從美國傳入的新事物,當時主要服務外籍人士和旅港華人,如1940年客死香江的北大校長蔡元培,便在灣仔福䘵壽殯儀館出殯。 舊時習俗,一般人普遍在家出殯( 下圖 ),「殯儀館」於六、七十年代左右才逐漸普及起來。 由此推斷,以「大酒店」婉言「殯儀館」大概出於近代。 舊時唐樓的喪棚,主要用作運送棺木和方便孝子下樓送殯。 (作者提供) 下葬. 大殮過後將棺蓋釘上,隨即下葬。 所謂「入土為安」,華人喪葬一向以土葬為主,古時居喪子若火燒父母遺體會被視為大大的不孝,直至二戰後的五十年代,香港大部份人仍以火葬為不合禮數,只有極少數遺體會被火化。 後來因為人口增多,墳地供應有限,人們對火葬的態度才漸漸改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