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05月號. 醫生: 李川軍醫生. 撰文: 陳秀清. 如水,流往何處便順著周遭形態,解決稜角解決不了的難題。 81年,中大醫學院成立,翌年,李川軍教授自美國回歸,擔任病理解剖學系主任,資源匱乏下僅得聯合醫院願意提供臨床教學機會,但學生、教職員只能在貨櫃改建的空間實習、辦公。 今天想回頭,他回味如昨日:「也很好……我覺得。 雖然那時很窮,但聯合醫院可能因宗教原因,很團結,要找甚麼都很容易,管理上很不錯。 2003年,「沙士」爆發,浸信會醫院涉嫌隱瞞疫情,李教授臨危受命,出任署理行政總監,就衛生署徹查事件作回應。 最終院方在多份報章刊登道歉聲明,他亦須向病人及家屬公開致歉。 問他當年可有壓力,他舉重若輕:「壓力一定有,那時年紀都不輕了,但做得來便做吧!

  2. 2014年07月號. 醫生: 張琛 (註冊中醫師)及潘德翹 (註冊營養師) 撰文:CARY.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是甚麼? 《健康動力》雜誌誠邀註冊中醫師張琛及註冊營養師潘德翹,在「中西合璧、活得出色、食得招積」醫學專題講座中,為大家詳細講解及分析,講座中更教導簡易操,以及贈送健身禮物,讓與會者更懂得養生之道。 建立「醫療方案」 生命離不開「生老病死」,由出生一刻,依循人生定律,努力讀書、找份好工、成家立室、生兒育女、儲蓄防老……。 可是,疾病一環,永遠預估不到,往往在你不防時來臨,可是,卻又未能切切實實地預防及治療。 張琛醫師指,人一生中最重要是「懂得選擇醫療方案」,在患病時採用中西醫合併治療,再配合飲食營養及運動方案,讓療效更佳。 中西醫互相融合.

  3. 2011年05月號. 醫生: 黄煥星醫生. 黃醫生榮休,緊接上期,這期繼續有與他結緣或曾受過他幫助的醫生及病人,抒發個人感受,並向黃醫生表達由衷感謝。 要我形容黃煥星醫生嗎? 我會說,他確是個超級大好人。 讀醫科時,學生大都很怕老師,但黃醫生的和藹親切,卻令我「膽敢」向他求救。 當時我咳了兩個月仍未見好轉,於是主動上病房找他,請他幫我看病,而他居然也真的肯見我,還很設想的為我安排。 他說:「我是風濕科醫生,咳嗽的問題,由呼吸科醫生處理會較合適,不如我幫你找 (呼吸科)葉秀文醫生看看吧! 」就這樣,他放下老師身分,親自替我預約時間,直接聯絡葉醫生為我看病。 我當時只上過黃醫生的課兩次,和他並不相熟,但他竟然願意幫我,我很是感激。 其實對所有學生,黃醫生都很上心。

  4. 2012年02月號. 醫生: 黃劍明醫生 (腎科專科) 撰文:陳秀清. 腎功能受損不易察覺,當發現有明顯病徵,腎臟組織往往已受破壞,腎功能甚至或已失去大半或以上,故腎病預防相當重要。 預防腎病的方法包括:多喝水、預防膀胱炎或尿道細菌感染、小心控制高血壓及糖尿病、保持均衡飲食及避免進食高糖、高鹽分食物等。 對慢性腎病患者來說,心臟病是頭號殺手。 超過一半腎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均為心血管病如中風、心臟病。 其中代謝綜合症或肥胖正是令慢性腎病患者出現心血管病的常見高危因素。 腎科專科黃劍明醫生. 逾半洗腎個案由糖尿病引起. 腎科專科黃劍明醫生 解釋:慢性腎病指腎臟組織或功能異常,包括病理上的異常及腎臟指標異常。 當肌酸肝清除率低於60cc/每分鐘,便顯示腎功能已出現問題。

  5. 2015年04月號. 醫生: 江永明醫生. 撰文: 陳秀清. 悠揚樂曲,稍瞬即逝;人間美味,觸動味覺神經,下一秒卻成回憶;如同美好生命,握不穩,總如煙散。 「以前常聽,甚至自己也說過不少,要珍惜眼前人,活在當下,但當自己真正經歷過,就知道是甚麼一回事。 那種深刻程度,不是三言兩語便能完全形容……」 09年離開工作十多年的衛生署,機緣巧合下私人執業,江永明醫生曾經雄心萬丈。 「我曾想過開很多間診所,所以當時是用有限公司名義註冊。 難料2010年,毫無心理準備下,妻子確診末期肺癌。 後來為了更多時間照顧她,他改為僅在上午應診,盡所能陪她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那年那月的鴻圖大計? 不知從何時起,早已煙消雲散…… 至愛離去,傷痛猶在,他仍努力學習燃亮這份愛。

  6. 2016年06月號. 被訪者: 蔣秀珠藥劑師. 撰文: 陳秀清. 公立醫院與漫長等候,總是永遠畫上等號。. 候診時間長早成常規。. 輪候取藥時間亦動輒個多兩小時,數年前更曾有長達3小時的「輝煌」往績。. 拖著病軀,要享用價廉的公營醫療,彷佛就要用無限耐性 ...

  7. 早在80年代,有感醫護人員不足以應付日益增加的患者,黃醫生聯同陳嘉何醫生、李國銘教授及黃基林醫生成立香港風濕病學學會,希望藉此推動風濕科專科及進行公眾教育。 此外,他亦不遺餘力協助病友成立病人自助組織,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自助組織「毅希會」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自助組織「樂晞會」,也是在黃醫生的努力下才得以成立。 黃醫生榮休,不少與他結緣或曾受過他幫助的醫生及病人,均希望藉此機會,抒發個人感受,並向黃醫生表達由衷感謝。 認識黃醫生已超過三十年。 他是一個泱泱君子,溫文儒雅,從不大聲講話。 我跟他約相差幾年時間,我們在瑪麗醫院認識,雖非同科,但工作上會有所接觸。 後來我離開瑪麗醫院,就很少見到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