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演員. 監製. 電影策劃.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張之亮. 臺灣正體. 張之亮 (英語: Jacob Cheung Chi-Leung ,1959年9月6日 — ), 香港 電影導演 、編劇。 憑1989年的《 飛越黃昏 》獲得 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電影和編劇獎,憑1992年電影《 籠民 》獲得 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電影、導演和編劇獎。 事業 [ 編輯] 張之亮早年就讀 大坑東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聖道學校 (1973年畢業 [1] )及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 。 1982年從第十期 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 畢業後,初時從事幕後助導實習,之後到新藝城當《 少爺威威 》助理監製。 在《 上天救命 》一片中當 製片 。 由 曾志偉 推薦入 嘉禾 任《 殭屍先生 》電影策劃。

  2. 2021年5月13日 · 張亮感謝太太監督其飲食強調不全禁子女嗜甜馮漢柱攝作為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主席張亮亦十分注重健康首要感謝太太監督其飲食,「飲食上我太太很幫到我

  3. 2008年4月1日 · 《流星語》中,國榮飾演一名證券經紀李兆榮,因為金融風暴,結果弄至破產。 在豪華遊艇上,榮卻拾到少君剛生下的兒子明仔。 少君因生活困難棄子,榮本想不欲收養,可是一場大雨卻令他生了惻隱之心,收養下來。 其後,故事的時空轉到四年後,榮與明仔兩人在老人中心搭建木屋生活。 電影在此開始建立榮與明仔以外各鄰居的關係,當中包括狄龍飾演的龍Sir、吳家麗飾演的蘭姐、李蕙敏飾演的士多老闆等。 後來,少君成了慈善基金會主席,在探訪安老院時,認識了少君,而少君希望可以收養明仔。 電影可算是國榮後期甚少演出的小品類型,電影是當年為救市而成立的「創意聯盟」的首部作品。 奈何由於並不屬大製作,在九九年十月中上映時並不起眼,結果上映七周票房僅得232萬,算是慘不忍睹,亦令「創意聯盟」其後再沒作品掛此名義出現。

  4. 張之亮 (英語: Jacob Cheung Chi-Leung ,1959年9月6日 — ), 香港 電影導演 、编剧。 凭1989年的《 飛越黃昏 》获得 第9届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电影和编剧奖,凭1992年电影《 籠民 》获得 第12届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电影、导演和编剧奖。 事业. 張之亮早年就讀 大坑東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聖道學校 (1973年畢業 [1] )及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 。 1982年從第十期 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 畢業後,初時從事幕後助導實習,之後到新藝城當《 少爺威威 》助理監製。 在《 上天救命 》一片中當 製片 。 由 曾志偉 推薦入 嘉禾 任《 殭屍先生 》電影策劃。

  5. 2023年3月17日 · (中國香港電影導演) 張之亮1959年出生於香港原籍廣東順德中國香港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 1986年,執導個人第一部歷史片《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 》,獲得第8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和第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青年導演獎的提名。 1989年,憑藉執導的愛情片《 飛越黃昏 》獲得第9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編劇獎 [1] 。 1992年,執導劇情片《 籠民 》,該片獲得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作品獎 [2] 。 1994年,監製喜劇片《 背靠背臉對臉 》 [3] 。 1997年,拍攝劇情片《 自梳 》 [4-5] 。 1999年,執導喜劇片《 流星語 》 [6] 。 2001年,執導愛情片《 慌心假期 》。 2003年,執導愛情劇《 街燈 》。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18年8月20日 ·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成為張之亮導演生涯中最賺錢的一部電影。 (電影劇照) 《飛越黃昏》談的是移民潮後,子女都往外移民而獨自留港的獨居長者。 戲中涉及家庭議題、世代矛盾與黃昏戀,電影由黃仁逵作為美指,畫面表現了九十年代香港中產家庭的生活,戲裏馮寶寶穿上一襲素色旗袍,用耳朵抵住門,一直等女兒葉童帶着孫女、女婿回家。 「那時,我時常去探望前妻的媽媽。 因為她的女兒移民了,她一個人孤零零的生活。 我去探她的時候,覺得香港當時有一個斷層,時代留下了一群老人寂寞地生活,於是便刻意去觀察他們,看他們在公園中打扇舞,發覺他們有自己的社區,可以從他們的身上構思故事。

  8. John關禮傑飾演與太太林其欣飾演吵了一架雨中開車離開。 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死亡。 彌留之際,他看見自己與太太的過去。 死神張之亮飾演要帶他離開但John想留下他要清楚知道自己的人生發生了甚麼事才走。 他懷疑太太與同事Martin(楊瑞麟飾演)有染,曾請私家偵探調查,二人因而大吵。 獲知John死訊,太太傷心欲絕。 在自己喪禮上,John聽到太太與Martin對話,太太對Martin沒有私情,只是太過寂寞,需要找人傾訴。 在離與留之間,John想起一幕幕與太太開心的過去,還有很多幸福的時刻,但John為了前途及工作,都一一錯失了。 太太和女兒一直寂寞地生活着。 John死後,Martin逐漸取代了他的地位,太太與女兒比以前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