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9月7日 · 這本書最終提出了一套獨特的日記方法論。 你可以在章節編排上看到他的結構,但我這裡用不一樣的角度,重新幫大家看到方法論深沈的意蘊。 首先是SLOW日記法則的三重性」。 第一重是要怎麼寫出能檢視人生的好日記? 這是本書第一部中所討論的,個人寫日記的SLOW法則。 第二重是如何能夠維持長期的寫日記習慣? 累積得愈久,反饋的能量愈大,這是本書第三部用SLOW法則延伸出來的習慣養成方法。 第三重是永錫令人驚豔的又一個獨創,他將SLOW日記法則擴充到他的企業顧問領域,在真實企業中帶領團隊去每日覆盤,並創造工作上最強大的溝通、目標訊息流,這是本書第四部分的重點。 SLOW法則從個人到企業,從內容到習慣,也從自我檢視到完成自我價值,這就是他的三重性。

  2. 2023年11月4日 · 不要額外花時間整理,執行的當下就可以是整理。. 讓步驟簡單可行,就能有執行力,而且可以長久維持。. 例如,就算相對複雜的 Notion 系統,我們也可以簡單化管理,而不一定要建構繁複的系統架構:「 打造 Notion 防彈筆記系統教學:建立大腦防護罩,抵抗 ...

  3. 2020年11月30日 · 接下來我簡單製作了三種案例:任務完成進度條、習慣養成達成率、每月預算/花費比例,來看看「 SPARKLINE 」中的「"charttype","bar"」,在儲存格中自動產生進度條,可以如何利用。 ( 你可以複製我的案例範本: Google 試算表儲存格變身進度條,追蹤任務推進、習慣養成、記帳預算 ) 設計任務完成度的進度條: 第一個案例,假設我手邊有好幾個線上課程的錄製、剪輯、上架工作,每一個專案的總單元數不一樣、已經上架完成的單元數目也不同,除了在 Google 試算表上記載目前的完成數字,我也想用進度條的方式,快速看到完成比例。 於是我在 Google 試算表上,紀錄了每一個課程任務,目前上架了幾個單元? 還有幾個單元未上架? 那麼每一個欄目最右邊的進度條,要如何自動繪製出來呢?

  4. 2018年4月22日 · 不過畢竟上述是需要自己手動的方法,所以也有些讀者跟我說,若是想要解決更複雜的拆帳算錢問題,可以試試看老牌而知名的分帳服務:「 Splitwise 」,她目前同時具備免費的網頁版、 Android 與 iOS App ,被許多使用者譽為 分帳界的神器 。 以效果來說,「 Splitwise 」讓我們只要簡單輸入團體旅行、合租生活費中每個人的支出,接著後續分帳流程都可以「自動化」: 自動算出每人分攤金額。 (而且可以根據不同算式,不只是單純平分) 自動結算不同貨幣單位。 (就算帳目有多國外幣,也不會混亂) 自動結算最終債務。 (就算帳目再多,最後也可多退少補,簡化成單純誰給誰多少的總金額)

    • 張慧儀三级1
    • 張慧儀三级2
    • 張慧儀三级3
    • 張慧儀三级4
  5. 2021年2月17日 · 5 個翻轉行事曆用法的高效率思維,我多年累積的管理日曆實踐. 作者: Esor Huang 2月 17, 2021. 行事曆是大家都需要的簡單工具,只是如果要記錄會議時間,如何安排可以讓會議更有效率?. 如果要處理待辦事項,如何讓行事曆的安排是有效的,而不是變成壓力日曆 ...

  6. 2016年2月11日 · 在一個充滿500多個千變萬化謎題的美麗安靜無人島嶼上,「 The Witness (見證者)」這款絕對不只是解謎的解謎遊戲嘗試透過電子遊戲這種互動性強的 第九藝術 ,讓玩家重新去思考上述的問題: 遊戲過程將見證我們如何被自己矇蔽,又如何依靠自己打破成見,重新成為一個「思考者」。 在 PC 與 PS4 平台發行首週就暢銷超過 10 萬份的「The Witness (見證者)」(來自 開發者公告 ),無疑的又是一個獨立遊戲的新里程碑。

  7. 2021年10月10日 · 最近我在工作上剛好需要整理許多跟高效率會議相關的案例分析與解決方法,其中許多素材都是我花了不少時間研究的心血結晶,今天用比較簡單易懂的方式,也整理如下跟電腦玩物上的讀者們分享。 一,案例:會議失焦,時間超時. 問題點: 會議討論過程中,某一段的討論變成大家各自發揮「感覺想法」,或是忽然岔出到「其他的主題」,討論時間愈拉愈長,內容就愈來愈發散,卻不知道如何拉回來。 議程上只出現模糊議題或發言人順序,沒有時間限定。 每個模糊議題或每位發言者,沒有被限定要討論的目標結論。 關鍵步驟: 一個明確的 「待辦清單導向」議程 ,把會議變成解決任務的現場。 會議一開始就跟所有人說明每一段要確定的任務,並限制每一段的時間。 例如我常常會在會議一開始就說: 今天我們要討論三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