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24日 · 典型不良財務中介的犯案流程,是先向土地註冊處查閱業主按揭資料,尋找欠債對象;然後以不同方法,從電訊商得知業主聯絡電話,再自稱是銀行或財務公司職員致電,進行騙案。 除了低息貸款,他們還會以較長還款期,勸誘業主加按或轉按。 得手之後,他們往往不知所終,令受害者追訴無門。 政府施加條件限制 持牌委託中介須申報.

  2. 2018年3月16日 · 網購陷阱 愈來愈多。不少擔心網購輸入信用卡資料,會有被黑客竊取的風險,於是認為用現金交易最為安全。奈何,有不良網店已捉著消費者上述心理,利用「貨到現金付款」的特點(即「到付」),欺騙消費者。

    • 免費旅遊團 實為販毒 最高刑罰為死刑
    • 求職收手續費 最高被騙17萬
    • 借用證明文件 身份被盜用借貸78萬
    • 包吃喝玩樂 實屬假結婚中介
    • 筍工陷阱 4大貼士防被騙
    • 求稿!

    騙徒一般以免費旅遊,包機票食宿、加上豐厚酬勞作招徠,聲稱只需為公司把貨物帶到指定地點,便可輕易獲取酬勞,實質上是利用受害人「帶貨」,運送違禁品到其他國家,充當「衝關豬」。每當受害人到達目的地,被當地海關扣留時,才會發現所帶貨物屬違禁品,包括仿真槍、毒品等。販毒屬嚴重罪行,違者須留案底或被監禁,部分國家如泰國、印尼等更會嚴懲運毒,最高刑罰為死刑。 同類廣告於Instagram或Facebook群組都有見到,大多以名牌手袋水貨團或鑽飾團為名,更標明「搞手係自己朋友」,令受害人覺得更為可信。

    求職時需要繳交各類費用,是騙徒最常用的其中一種行騙手法。騙徒大多訛稱求職者須先提交保證金、行政費、或要先接受培訓,等才能受聘或安排工作,收款後往往未能兌現承諾,逃之夭夭。去年11月,一名24歲女子誤信廣告招聘空姐,被要求繳交7千多元手續費,加上各種巧立名目的費用,前後總共被騙17萬元,其後受害人向航空公司查詢,才揭發被騙。 有騙徒以同樣方法,訛稱聘請「網絡打手」,標榜工作簡單、彈性工作時間以及在家工作,要求求職者先繳付入會費以換取工作機會,當受害人付款後卻從未排工作,騙徒亦隨即不見影蹤;即使有安排工作,報酬亦遠遠不及受害人已繳交的入會費。 由於此工作未有年齡限制,當中有受害人年僅11歲,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需多加留意。

    騙徒以酬金誘使求職者以個人名義申請借貸,或藉詞背景審查,要求職者提交身份證及個人資料,其後冒用其身份申請借貸,取得貸款後便失去聯絡,債務最後由求職者承擔。 今年3月,一名26歲女士於社交媒體看到求職廣告招聘「匯款從業員」,騙徒要求她提供身份證副本、銀行卡等個人資料,指有近78萬元公司匯款會匯入受害人戶口,但實情只為盜用受害人身份進行借貸。其後騙徒要求受害人將有關款項匯款至公司戶口,並聲稱會提供1萬多元報酬。最後,受害人直至收到「追數信」,才知道受騙。

    近日有市民被加入名為「招聘兼職,即日現金」的Whatsapp群組,群組管理員聲稱提供「富二代相親」、「正規婚介」,指明吃喝玩樂、機票住宿全包,更甚有現金作酬勞。 小編同樣亦曾被加入此群組,為了解更多詳情,裝作有意應徵,聯絡負責人陳太,她透露招聘未婚人士作「婚介」,只需提供身份證、回鄉卡及住址證明即可,一切程序經本港律師樓處理,事成後可賺取高達25萬元「禮金」,更指如有急需,可即日預支2萬至5萬元。負責人表示所有資料交由著名律師樓處理,不留紀錄,絕不屬假結婚,不屬犯法,更指有不少學生及在職人士均以此工作賺取酬勞,務求令求職者放心。 提提你,假結婚屬嚴重罪行,向入境處職員作出虛假申述,違反《入境條例》,最高可被判罰款港幣 15 萬元及入獄 14 年。

    根據警方數字,今年首4個月內,已有78名市民誤墮求職陷阱,損失金額高達782萬。警方呼籲市民小心求職騙案,如懷疑遇到騙案,可致電警方24小時「防騙易」熱線18222查詢。 求職時,應注意以下4點以避開求職陷阱: 1.切勿輕易相信社交平台或網上廣告的招聘; 2.聲稱毋須學歴、經驗,但提供豐厚報酬的工作,要特別小心; 3.如要繳交行政費或以其他理由收取費用,要特別留神; 4.求職時要小心處理個人資料,包括銀行戶口及身份證等,切勿應承借貸等。 延伸閱讀:

    各位朋友,MoneySmart誠邀大家投稿,分享生活上的理財、投資技巧及慳錢小智慧。你的寶貴經驗將會為更多人帶來啟發,所以請盡情寫出來吧!來稿字數600字或以上,附上文章相關圖片或圖表更佳,投稿請電郵至:Editorial@moneysmart.hk 。 無論你想分享交流理財心得,還是立志成為理財KOL,毋須猶豫,馬上投稿吧!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1年10月20日 · 不良健身中心的職員久經訓練擅於言語暗示在細房內會以法律或經理好惡等辭令威逼就範。 這樣周全的部署下,心軟、易服從或稍欠缺戒心的消費者便很易中招。

  5. 2018年7月17日 · 暑期工 危機多,搵快錢 陷阱千變萬化,近日有騙徒以揾快錢利誘年輕人,謊稱其老闆為財務公司持有或投資者,以開設新公司、或避税為由,哄騙事主到不同財務公司申請借貸,進行所謂「資金轉移手續」,訛稱可讓事主獲豐厚回報,但當騙徒收到事主轉交貸款後,便音訊全無,令事主年紀輕輕,便需背上幾十萬元債務。 暑期工 搵快錢陷阱1:遊說事主申請貸款. 民主黨日前開記者會,稱過去半年共收到7宗網上受騙求助個案,求助年齡介乎20至30歲,涉及金額超過$2,000,000,其中一個個案,損失近$600,000。

  6. 2021年10月12日 · 不少不良美容店看準這種心態,使出呃招式,用「超筍價」哄騙客人入店後,以各種方法套取信用卡並簽下巨額療程,導致一些受害者事後要被逼借貸還款。

  7. 2018年10月22日 · 近年隨著網絡發達,更有不少被稱為投資達人、少年股神或財經KOL等人士,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個人見解之餘,更開班授徒,收取學費。 事實上,如就「分享投資心得」而言,香港目前未有法例規管這些「投資速成班」,但不代表沒有隱藏危機,消委會日前更指,這些在網上賣廣告的速成班除質素參差外,部分更涉及投資陷阱! 陷阱一:集資投資再拆賬. 現時,不少投資講座均以可賺取高回報作招徠,藉以誘使參加者提供金錢,予講座主辦作投資,然後待賺取利潤後,再「拆賬」分給學員。 但不少無良講座主辦可能從中取利,甚至捲款潛逃。 實際上,如消費者有意投資股票,基金或各種合法的金融衍生產品,實可向證監會認證的持牌求助,經由透明、公開及受法律約束的投資程序去投資。 哪樣即使有任何金錢或佣金糾紛,消費者也可遁法律途徑追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