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26日 · 憑藉整體商品服務能力淘寶天貓商業集團數字基建及經營思路由去年下半年至今淘寶吸引市場上大部分優秀的MCN機構進駐由老羅羅永浩)、遙望科技無憂傳媒等著名MCN機構到內地網紅企業家張蘭盜墓筆記作者等各界名人紛紛入駐淘寶直播 ...

  2. 2021年9月26日 · 保險. 發布時間: 2021/09/26 19:00. 分享: 【理財個案】已故父親留下千萬遺產 如何善用財富傳承儲蓄 將心意留給下一代? 讀者先生今年33歲,已婚,和妻子都是從事醫療化驗的專業人士,育有一對4歲的孖女,移民英國的念頭一日比一日強烈。 雖然未能立刻下定決心移民,但已開始為此作出部署,把已故父親留給他的一個物業出售了,現時手上有一筆約1,200多萬的現金放在銀行,希望尋求一些建議,希望好好地運用這筆錢。 憂財富傳承儲蓄似提早分身家. 先生的一些保險公司的理財顧問朋友提意他,把這筆資金安排於一些有財富傳承作用的儲蓄計劃之內。 這是一個很好的提議,先生也十分同意,而且不論保單持有人於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不會影響計劃的有效性。 但是,先生立刻遇到一些問題。

  3. 2024年4月2日 · 綜合CNBC訪問多名理財策劃師的意見和香港退休制度特點,本文簡介30多歲上班族可以做以下 明智理財三件事 ,既增加退休儲蓄,又能減輕財務負擔。 擺脫以前︰還清債務. 改善現在︰扣稅三寶. 部署退休︰長線投資. 財務成功部署(一):跟前半生債務做了斷. 20幾歲時收入尚少且心態未夠成熟,故亂揮霍以致入不敷支是年輕人常態。 很多朋友在那段輕狂歲月或者都試過做「月光族」,拖欠卡數甚至「碌爆卡」。 再者,青年往往需要應對學生貸款這個「財富黑洞」,耗盡全職工作頭幾年的收入。 美國註冊財務策劃師Andrew Fincher認為,雖然還款也應該是20歲人士關注的重點,但30出頭可能是還清十年來大小債務的最佳時期,因為這個階段往往會人工加幅高,賺更多錢,還款能力最強:

  4. 2019年4月26日 · 憑着個人收藏經驗於2017年在3個商場舉行個人收藏品展覽的90後錢幣收藏家張頌昇Anthony表示首先是要喜歡上錢幣收藏。 張頌昇自幼受家人影響接觸不同錢幣,除了收藏,更藉此開拓出投資之路。 談起錢幣投資的「實戰經驗」,他分享自己在2008年奧運及2012年中國銀行100周年收購並轉售紀念鈔,均獲利數十萬元,成績都算不俗。 後來更由網店轉營為實體店,專門收購及轉售錢幣、郵票、黑膠及閃咭等收藏品。 三大因素判斷紙幣的價值. 如何判斷一張紙幣的收藏價值呢? 張頌昇認為,紙幣的款式、發行年份與發行量,以及紙幣的狀態這幾個因素最重要。 他指一張全新紙幣,還是已摺過的紙幣,其收藏價值會差天共地:「如果一張銀紙摺了一下,可以相差6至7成的價錢,但之後多摺數下,價值也不會相差太遠。

  5. 2021年6月24日 · 科斯托蘭尼10多歲起便開始接觸股票並深受當中投機的刺激及風險所著迷並對自己是一個投機者感到驕傲。 在二次世界大戰後,他大量投資於德國重建,及後的經濟復甦令他擁有大量財富,在35歲之齡時,投資所得已足以退休養老。 但他之後的人生都仍是離不開股票、債券、貨幣、期貨等投資工具,一直與它們打交道。 【大師都有損手時 「偷師」自通駕馭股海心法(上篇): 按此 】 德國股神都有經歷過低潮. 不過,科斯托蘭尼都不是沒經歷過失敗,曾試過兩次破產,但亦因為有這些經歷,令他擁有敏銳的觀察力及判斷力,繼續不斷累積財富。 他更曾道出:「沒有經歷至少兩次破產經驗的人,不算是真正的投機家! 他在50歲時得了精神官能症,一名心理學教授建議他透過寫作來排解鬱悶,他因此決定寫有關投資理財的書籍及為雜誌寫專欄。

  6. 2021年3月2日 · Tesla昨收報718.43美元,以太幣報1,562.6美元。 最近一年Tesla股價屢創高,造就不少百萬富翁,他分享指,現所持股的Tesla均價280美元,升值14倍;而所持有的以太幣均價260美元,升值7倍。 他在25歲已超額完成目標。 達成財務自由後,「革爾」指自己即將離開公屋,又轉行至金融界,期望在投資上更上一層樓。 有網民留言指,自己現時收入不高,恐難學習「革爾」般投資致富,「革爾」以個人經歷鼓勵網民,指自己剛出來社會工作不久父親就中風,還要一邊養家一邊投資,現在所得的一切全是自己努力所賺。 他又與網民分享啟發他投資的書籍,包括:《富爸爸窮爸爸》、《一個投機者的告白》、《漫步華爾街》、《窮查理》及《磊—價值》。

  7. 2021年2月3日 · 年齡:52歲. 職業:銷售員. 家庭:單身. 【每月收支】 收入:30,000. 按揭:(10,000) 個人支出:(10,000) 強積金供款:(1,500) 保險保費:(15,000) 每月透支:(6,500) 【現有資產】 存款:90萬. 強積金累算權益:30萬. 海外投資物業:112萬. 自住物業:380萬. 未償還按揭: (226萬) 總資產:386萬. 數年前,Paul原本計劃早日供滿自住物業,每月賺到生活費便足夠,後來因單身緣故,加上沒打算將物業轉讓予他人,故選擇加按在港物業再進行其他投資。 現時Paul手上分別持有不同的儲蓄保險單,包括年金、基金及儲蓄壽險等作未來日常開支,惟現時收支狀況不理想,每月透支6,500元,令他大感困擾。 加按物業成最大負擔.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