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0月1日 · 所謂內部控制度與內部稽核制度,理論上是屬公司治理上一個事項,是業者要進行自我管理所訂定出一套自我監督機制,再聘請內部稽核人員檢視該做程序是否落實與有效控制。 實務上,A公司與B公司內部控制度與內部稽核制度看起來雖然名稱相同,但A公司與B公司制度內容是會有差異。 我稱之為大同中有小異,「大同」是政府已經明列出業者必須要有哪些內稽內控制度必備項目,「小異」則是每一家公司都會根據自身需求,由自己來決定細節內容。 當小異標準不同,一旦違反自己所訂出的規定,罰責卻是同一套標準。 再者,給自己標準較高業者,也會因違反內稽內控制度,被依《保險法》規定要處以罰緩。 但更嚴重是,等於暗示市場「業者不要在內稽內控上力圖精進,以免自找麻煩」,顯然與設立制度初衷有違。

  2. 2024年1月1日 · 230. 0. 國際會計制度準則本身是原則性的規範主管機關與保險公司在討論後已研擬一套因應的法規在未來的平行測試中亦會再根據情況進行必要的調整。 為穩健經營,保險公司商品轉型是必然,保險業務員應多強化保障型商品相關專業,同時更留心客戶未來是否會面臨保障缺口的潛在風險。 「2023年對壽險業來說是相當挑戰的一年,而挑戰仍在持續進行中。 」從2022年延續至今的美國強力升息,對壽險業的影響直接反映在其財務報表上,該如何應對利息變動的市場環境,是所有保險公司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3. 2020年5月1日 · 明定保險業及其招攬人員不得勸誘客戶解除或終止契約或以貸款保單借款繳交保險費且規定當保險業務人員推介客戶申辦貸款並同時於前後三個月內對同一客戶招攬保險商品不得收取或給付推介客戶申辦貸款之報酬。 3. 對高齡客戶銷售過程錄音、錄影措施. 保險業銷售各種有解約金之保險商品不包括小額終老保險團體年金保險及保險期間在三年以下之傷害保險予70歲以上客戶應經客戶同意後將銷售過程以錄音錄影或以電子設備等方式保留記錄並應由適當之單位或主管人員進行覆審確認客戶辦理該等商品交易之適當性。 4. 銷售後電話訪問確認措施.

  4. 2018年5月1日 · 報稅季即將來臨財務顧問通常有許多中小企業主的客戶這些企業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時常遇到許多問題其中一點就是負責人常會詢問公司費用認列的狀況公司還有多少交際費可以認列捐贈費用超限了嗎公司支付各項費用除了需取得合於稅法規定的憑證外稅法針對某些費用及損失項目有認列金額的上限如超過稅法規定的限額於申報所得稅時就必須將超出的部分調整剔除因此造成課稅所得額變高繳的稅也就變多。 瞭解這些在稅法上有限額規定的會計項目,除了可以省下稅金外,對於公司的整體營運規劃,費用控制等亦有幫助。 以下介紹常見的限額項目: 旅費:國內差旅費、國外差旅費及停車費、通行費、汽油費、計程車資等. *限額:

  5. 2020年7月1日 · 故主管機關除了以RBC為參考指標外還規定淨值比若是連續2期六個月為1期低於3%,即會被主管機關強制監理。 綜觀來說,即使以現行2個評估指標(RBC比率、淨值比)來評估,想完全判定保險公司的清償能力如何,以及未來是否有失去清償能力的風險,事實上仍是頗有難度。 但在沒有更好的指標之前,還是必須得仰賴這些指標,但如果真的要選擇的話,RBC比率應該比淨值比更可靠一些。

  6. 2018年3月1日 · 這部分我們最為熟悉是監理沙盒制度,其實不管看金管會還是其他國家,在管理監理沙盒都是用非常傳統方法,如開委員會審查、用觀察方式等,金管會沒有用任何科技去監管新科技作業模式。 監理沙盒也可以看成是一種Regtech,透過制度設計讓監理官更有可能看懂業者在做什麼,而不是因為不瞭解而禁止,如果沒有沙盒機制,儘管已經有很好技術,可能在監理官搞不懂業者要做什麼,導致雙方認知落差很大,讓所有創新與技術發展胎死腹中。 所以如何協助監理官能夠瞭解業者全新經營方法或模式,此部分是目前最重要關鍵。 開放「可被觀察」或「共同合作」管道. 業者在發展金融科技時,需要同時開放一個「可被觀察」或「共同合作」管道,目的是讓主管機關瞭解業者到底在做什麼?

  7. 2021年5月1日 · - 2021 年 5 月 1 日. 0. 4061. 胡碩勻. 國際與臺灣會計師CPA/CFP/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 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講師. 5月報稅月到來,凡是在臺灣境內經營之營利事業,均應申報且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此外,2021年應留意受疫情影響之降低擴大書審純益率、防疫隔離假給薪加倍費用扣除、政府發放補貼免稅、未分配盈餘實質投資省稅等重點。 一、營利事業所得稅3種申報方式各有何優缺點. (一)擴大書面審核. 原則上,所有公司應採「查帳申報」,核實課稅;惟財政部為簡化稽徵作業,推行便民服務,特訂定擴大書審制度。 同時符合以下3要件即可適用: 全年營業收入淨額及非營業收入合計在3,000萬元(新臺幣,以下同)以下之營利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