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2月7日 · 2016-12-07.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為政》 語譯:「溫習舊的學問,從而知曉新的知識,就可以作老師了。 「」,在《論語》0中出現過118次,字形從矢從口,意思是知曉、通曉。 口是說的意思,矢是聲符、也表字義,是狹義的形聲字。 段玉裁說文注:「識敏,故出於口者疾如矢也。 」意思是:「由於知識通透,故此說出來就像箭一樣快。 」但筆者以為中國人不喜露鋒芒,知曉後就「脫口而出」很失禮,不宜作如是詮釋。 愚以為矢有「至」之聯想,那是一箭(矢)所到之處,「矢、至、」三字同源同韻;「」指「(識見)得之心而能喻之於口」的心靈狀態。 此外,「溫」字也不作練習解,而作熟練解。 溫,燖也;燖,燂也,即燒熱之意。 溫故,不單要求人勤力的態度,也要求人掌握舊知識熟練的程度。

  2. 2017年3月29日 · 2017-03-29. 在孔子成聖的六個階段中,第五個「六十而耳順」是最難理解的;歷代以來解釋紛紜,雖有討論卻難成共識。 筆者綜合了前人的卓見,以為「耳順」應含有兩層意思。 聞其言其微旨. 第一是「聽」的能力,重點在「耳」字。 東漢鄭玄云:「耳順,聞其言而其微旨也」,意思是:「聽到別人的說話,就能領略到他細微義理之所在」(須假設說者言之有物、話涵義理)。 把這道理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是南宋朱熹,他說:「聲入心通,無所違逆,之之至,不思而得也」,他的意思是,孔子有一種聆聽能力:「當別人的話語進入耳中,本心就能直覺與之相通,這種相通絕不違反仁心,也是真知的極致,毋須做一番反思功夫方能獲得」。 (也須假設了說者言之有物)。 這種直覺能力,並不是神秘力量,而是平日文化修養和獨立思考的成果。

  3. 2020年6月24日 · 一枝毛筆就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記者找到兩位來自不同年齡層和背景的全職書畫家分享到書畫怎樣扎根在他們的生命以及這個文化在香港的生存狀況香港硬筆書法藝術協會副主席游尚澤形容書法是一種修行」;藝術家徐沛之是從寫書法到繪畫用繪畫來發洩情緒。 時下年輕人很易浮躁,學校應該推動書法教育,好讓年輕人學習修身,政府亦應該有措施作鼓勵。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苡楠 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游尚澤,筆名游智行,香港硬筆書法藝術協會副主席、香港書法專業人員協會委員以及香港養生書法研究會藝術顧問,書法作品除了在內地各地展出過以外,亦分別於日本、法國等大城市留下足跡。 游智行的生命跨越了大半個世紀,書法在他小時候就闖進了他認知的世界,一直揮之不去,可是卻因為生活條件的限制,未能購買毛筆和字帖。

  4. 2018年4月25日 · 今年的文憑試已接近尾聲,身為中文老師的筆者,當然最關心中文科試卷的擬題內容及題型,或多或少能基本掌握自己的學生將會有何表現。 筆者覺得試卷不算深,更可說是愈來愈有「語文味」了(曾幾何時,考學生邏輯思維,多於考他們的語文能力)。 是次考卷最能掀起討論的依舊是閱讀卷,不少傳媒報章早於考畢的翌日,找來不少專家前輩、同工作了詳盡的分析,這裡筆者就不班門弄斧了。 其實,如果同學有閱讀筆者「溫故知新」的習慣,應該覺得這個欄目對寫作卷頗有幫助。 就以這次寫作卷為例,第三題的論知己或論好友,這種非常傳統的議論文題目,要取高分,豐富例證是必不可少的。 現在,就跟同學簡述幾個有關「知己」的典故。 佔便宜只因家貧. 談到「已」,怎可不提及管仲與鮑叔牙這一對? 正所謂「管鮑之交」,說的就是這一對相交相知的好朋友。

  5. 2017年1月11日 · 2017-01-11.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論語.為政》 語譯:「倘用政令引導人民,用刑法規範行為,人民雖能免於刑法,但不能培育出羞恥之心;倘用道德引導人民,用禮法規範心思,人民不單有羞恥之心,且有人格的表現。 齊之以刑 欠缺教育. 讀這則論語,對於「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這一句,很容易錯解為:「人會懼怕刑罰而避免犯法,因而變得無恥。 」惟稍加分析,不難發現這為錯;刑法本身不會使人變得無恥,只是欠缺正面教育意義而已。 孔子這種看法很有見地,與近代「正面訓導」(positive discipline)的理論相似,他看出刑罰之限制︰頂多能阻止負面行為,卻不能產生正面行為。 以下一則小故事頗能說出這道理:

  6. 2018年6月11日 · 香港再生資源總商會簡介. 隨着地球上的天然資源日漸衰竭,以及世界性的環境生態保護問題日漸尖銳,充分體現出再生資源業的重要性,近十多年來隨着香港及世界各地相關業界蓬勃發展,這項行業已成為全球矚目發展的經濟支柱之一,目前香港亦有過千家業務關聯的公司企業。 香港再生資源總商會是會長郭晋昇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業界朋友,在各位的鼎力支持下籌組,本着「業界彼此合作,促進再生資源發展,互助互愛,理念一致,團結合作,努力創新,共利共贏,共創高峰」的服務宗旨,創立一個再生資源業界聯繫的平台,團結企業和個人會員,推動業界在香港、國內以及世界各地的發展。

  7. 2018年6月1日 · 這一種成見之心,將衍生不同的價值觀,以及隨之而生的是非觀。 如果人人都只按自己的成心來判斷對錯,世界自然會有爭執,是非從此不斷。 因此,要平息紛爭,首先要學會放下個人成心,盡量不以主觀印象來看待事情,破除無謂執念,體會自然道境,然後始能以平常心去齊物我、齊是非,甚至是齊萬物。 《尚書.大禹謨》載聖人「十六字心傳」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大意與此類近,可以合觀。 譯文. 如果根據個人成見作為判斷對錯的準則,那誰會沒有個人準則呢? 為何非得那些懂得觀察自然變化規律而有所體會的智者才有呢? 即使是愚者也一樣會有的。 若謂沒有成見之心而有是非觀念,這就好像是說「今日要到越國,但昨日已經到達」那樣,是硬要把「沒有」說成「有」的說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