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復活節(拉丁語: Pascha ),又稱主復活日,是基督宗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復活節最初與 猶太人 的 逾越節 同日,但 教會 在4世紀 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 決議不用 猶太曆 ,於是改定為每年 春分 ( 英語 : March equinox ) 月圓 之後第一個 星期日 。

  2. 復活節會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舉行,因為 春分 之後北半球便開始日長夜短——光明大過黑暗,月圓的時候,不但在日間充滿光明,就連漆黑的夜晚也被光輝(月光)照耀。 此後每年 3月21日 當日或之後,出現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就是復活節,然而 計算復活節的方法 ,自古以來均十分複雜, 拉丁文 Computus (計算)一字更專指計算復活節的方法,而 羅馬教會 及 東正教會 用不同曆法計算,令東西方復活節可在不同日子出現。 教會復活節日期有時與天文觀測的不同,例如:2019年按照天文的復活節應是3月24日,但是西方教會復活節是4月21日,東方教會是4月28日。

  3. 復活節(拉丁語: Pascha ),又稱主復活日,是基督宗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复活节最初與 猶太人 的 逾越節 同日,但 教會 在4世紀 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 決議不用 猶太曆 ,於是改定為每年 春分 ( 英语 : March equinox ) 月圓 之後第一個 星期日 。

  4. 復活》(俄語: Воскресение )是帝俄 文學家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品,最後一部小說,於1899年出版。 《復活》是他長期進行思想和藝術探索的總結,這一時期,作者的世界觀已經發生了激變,拋棄了上層地主貴族階層的傳統觀念 ...

  5. 復活節編年史 (拉丁語:Chronicon Paschale)或 亞歷山大編年史 (拉丁語:Chronicon Alexandrinum)是近代學者為一份保存在10世紀 抄本 中的一份7世紀拜占庭希臘語世界編年史起的名字,原標題與作者身份未知。. 「復活節編年史」的名字源自作品中對 計算復活節時間 ...

  6. 4 天前 · 复活节 ( 拉丁语 : Pascha ),又称 主复活日 ,是 基督宗教 的重要 节日 之一。 复活节最初与 犹太人 的 逾越节 同日,但 教会 在4世纪 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 决议不用 犹太历 ,于是改定为每年 春分 (英语:March equinox) 月圆 之后第一个 星期日 。 目前是北半球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南半球实则是秋分),如果月圆那天刚好是星期天,复活节则延后一星期。 因此复活节可能在从3月22日到4月25日之间的任何一天。 该节日乃纪念 耶稣基督 于公元30/33年被 钉死 后第三天 复活 的事迹,是基督信仰的高峰,因此被 基督徒 认为象征得着永生与赦罪;不过现今许多与复活节相关的民间风俗,都不起源于基督宗教。 名称来源 [ 编辑]

  7. 復活節歌 》 [1] , 拉丁語 : O Filii et Filiae ,又名《 子兮女兮 》 [2] 、《 復活節歡呼頌 》 [3] 和《 耶穌復生 》 [4] ,是一首 基督宗教 復活節 聖歌。 被收錄於眾多歌本,這首聖歌由十二個 詩節 構成,例如: O filii et filiae. Rex caelestis, Rex gloriae. Morte surrexit hodie. Alleluia. 這首聖歌由 方濟各會 修道士 若瑟·提瑟朗 (Jean Tisserand, O.F.M.) 所寫,最初僅由九個詩節組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