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1. 面對患者、跪在患者身體旁邊,盡量貼近患者,膝蓋打開與肩同寬,方便按施力。 2. 一隻手的手掌扣住另一隻手的手背,手肘打直,把被扣住的手放在患者胸口上,位置約為兩乳頭連線中點。 3. 利用身體重量,垂直下壓患者胸部,施力點應在掌根位置,以每秒約 2 下的速度按壓,按壓深度至少 5 公分。
  1. 2019年1月5日 · 使用 AED 時,你必須持續對患者施以胸按摩,要注意的是,進行到口訣中「插」與「電」兩階段時,須暫時停止胸按摩。原因為何,以下為你說明! 開:打開電源 使用 AED 的第一步即是打開電源,並遵行語音指示。此時另一位施救者應持續為患者實施

  2. 要拯救心臟驟停的患者必須盡速為其施行心肺復甦法 (CPR),並使用自動心臟除顫器 (AED)進行除顫電擊因為每遲一分鐘患者的存活率便會降低百分之七至十。 AED簡便易用,一般人就算未經訓練,只要照着其語音指示操作便可。 不過,要是曾經接受訓練,熟習AED操作方法,當遇到緊急情況而要向患者進行除顫電擊時,便會更有信心,而整個救援過程亦會更加順暢。 因此,除CPR外,本處亦鼓勵各位市民參加AED的訓練。 本學習單元會概括介紹CPR和AED,讓各位市民掌握這套急救程序的基本知識。 除提供網上學習資源外,本處亦開辦免費的「擊活人心」─心肺復甦法及自動心臟除顫器課程,詳細教授施行CPR和AED的方法。 如欲了解詳情及報名辦法,請 按此處 。 「擊活人心五部曲」

  3. 2024年2月15日 · CPR 教學的重要性為何? CPR 中文名稱為心肺復甦術原理是透過胸外按壓的動作幫助無心跳無意識無呼吸的患者維持血液循環同時再搭配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可以幫助患者恢復正常心跳。 心血管疾病長期位居臺灣民眾 10 大死因前 2 名,其中有許多突發性心律不整或心肌梗塞患者,因為沒有及時獲得急救,導致送醫時已回天乏術。 衛生福利部在公共場所 AED 教材中提到,當遇到病患心臟停止跳動的狀況時,腦部會在 5 分鐘後缺氧受損,缺氧 10 分鐘以上就有腦死機率。 心臟停止跳動的患者,存活率將每分鐘下降 7%~10%,但如果及時為患者提供 CPR 急救,存活率下降幅度則會減半。 當 CPR AED 搭配使用時,病患的存活率比只實施 CPR 又增加 1 倍。

  4. 心肺復甦術就是簡稱的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當傷者呼吸停止及脈搏消失時,同時使用人工呼吸及胸部按壓來進行急救的技術。 認識心臟、瞭解呼吸作用與血液循環對人體功能的重要性是必要的。 心臟分為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由右心房將血液經右心室出,再由肺動脈送至肺泡經由透析作用取得含氧血液,再經由肺靜脈送入左心房回到左心室出,經大動脈輸送至全身,以維持組織細胞之生機功能,其中以心臟與腦細胞對氧需要尤甚。 C . 空氣中含百分之二十一之氧氣,經由人體呼吸後之空氣成分經化驗分析,氧氣濃度降低為百分之十七,二氧化碳佔了百分之四,讓我們瞭解經由正常呼吸所呼出的氣體中氧的份量仍足夠供應我們正常所需的要求。

  5. 2024年2月16日 · CPR是什麼? CPR是一種心肺復甦術,為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的縮寫,主要使用在醫療救護、急救等情形。 當患者呼吸中止處於心跳停止的狀態便可使用CPR結合人工呼吸及心外按摩來進行急救。 國軍高雄總醫院資料 指出,CPR使用時機為掌握呼吸狀態停止後的「4~6分鐘黃金救命期」,舉凡溺水、心臟病、 高血壓 、車禍、觸電、藥物中毒、氣體中毒、異物堵塞呼吸道等所導致的心跳停止,皆可利用CPR搶救,以避免患者進入腦死狀態。 AED是什麼?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 官網資料解釋,AED是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為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的縮寫。

  6. 香港消防處為進一步在社區推廣心臟驟停急救法現正向公眾人士免費提供擊活人心」 - 心肺復甦法及自動心臟除顫器課程教導公眾如何使用除顫器以期當有心臟驟停時附近的人可即時為其進行急救從而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年滿十二歲或以上的公眾人士可透過電子方式提出報名。 報名程序. 有興趣參與者可經電子方式透過消防處公眾培訓系統提交申請。 個人申請者可報讀公眾恆常班. 團體申請者將於課堂日期前約一個月前獲本處通知申請結果。 如欲取消有關申請,必須於課堂日期前最少三個星期以傳真(2411 8777)或電郵 ( caaso_ct_2@hkfsd.gov.hk) 通知本處。 報名須知. 本課程全屬免費。 本課程不得涉及任何商業活動。 團體報名申請人必須確保所有參與的學員,均是自願報讀。

  7. 現今的心外壓方法是在1958年意外發明由三位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研究人員,威廉考恩霍文博士 (Dr. William Bennett Kouwenhoven)、蓋伊尼克博克博士 (Dr. Guy Knickerbocker)及詹姆斯裘德醫生 (Dr. James Roderick Jude) ,在進行狗隻去顫實驗時發現,將電極器用力按壓在小狗胸部,能令心臟停頓的小狗產生脈博。 跟著裘德醫生便開始了在人體上進行實驗,並在1959年7月成功地使用這方法救活了一位35歲因手術麻醉意外的女仕。 一年後,裘德醫生等人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報導了20宗使用心外壓的案例,當中十四人能成功救活,成功率達70%。 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