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7日 · 導演透過日本經典愛情片情書》、動畫男兒當入樽》、台灣樂隊五月天歌曲志明與春嬌等次文化符號建立Jimmy那年夏天的美好回憶然後時間一轉對照36歲的他如何把回憶變成現實相信不少哈日觀眾都倍感親切

    • 「片頭」主題曲為電影定調
    • 作者電影與作者電影主題曲
    • 廣東「樂與怒」:新時代音樂的主導動機
    • 七十年代時地人:與搖滾樂的同時協奏
    • ■參考資料
    • 註十二

    對比主流的國語歌,或時尚的歐西流行曲,六十年代中期熱門樂隊Teddy Robin and the Playboys的泰迪羅賓曾說,廣東歌地位低,不入流,為怕得罪歌迷,1974年之前絕不敢唱(註二,頁75)。《鬼馬雙星》等多部許氏電影採用原創廣東歌曲,是極大膽的嘗試。大哥許冠文提出中文歌要求,弟弟許冠傑立即完成片中慢板插曲《雙星情歌》,後經許冠文催促,說電影有很多動作,於是製作了同名主題曲,許冠傑曾說:「因為每部電影都有個『片頭』(開場段落),總要作首歌出來。我們就看看整部戲的主題內容,再作主題曲。」(註二,頁67-68)許冠文在一次訪問中,對許冠傑在《鬼馬雙星》的創作,有以下回憶: 「……有一天我們在賭場,我忙着拍攝,他(許冠傑)和許冠英在房間樓上彈結他唱歌鬧着玩。我休息時回房洗澡,經過他們...

    許冠傑早年的電影歌曲,吳宏曾以歌詞作意識形態角度仔細分析,認為帶有「分裂聲音」的矛盾:既強調「有酒今朝醉」,卻又「為兩餐乜都肯制」;既「命裏無時莫強求」又「雞碎咁多都要啄」,是一方面「睇開啲」,但一方面「搏晒命」,互相衝突——即「傳播上的『雙重縛束』(double bind),窒息個人思想發展,而進一步是精神分裂」(註四)。朱耀偉則肯定箇中的雙重聲音,認為是替小市民宣泄了不滿:「一方面是小市民的吶喊(呼叫自己心聲的欲望聲音),一方面是詞人超然冷靜的道理(即被另一理性聲蓋過)……通過『分裂的聲音』造成的張力,小市民又往往能在其中得到滿足……」(註五)朱的論點,無疑更具說服力。惟上述論者未有提及的,是這些歌曲不少為電影而作,箇中創作,不能抹殺電影主題元素。上述提及的「分裂」與「雙重」聲音,正是跟...

    Ronald Rodman提出了把流行音樂作「主導動機」(leitmotif)放在電影裏考量,他針對九十年代兩部西方電影,美國的《危險人物》(Pulp Fiction,1994)及英國的《迷幻列車》(Trainspotting,1996),指出兩部電影的流行音樂類型,跟電影的命題有相當的聯繫(註八)。 所謂「主導動機」,來自德國古典音樂家華格納(Richard Wagner)在其「樂劇」(music drama)的創作理論,這理論後經音樂家Max Steiner在荷李活電影採納,廣為後世電影音樂家沿用。Claudia Gorbman曾對「主導動機」在電影裏作解說:泛指經常在電影反覆出現的主題(theme)或母題(motif),它可以是一段旋律、旋律中某個段落、和弦進程(harmonic pr...

    多年來,流行音樂在電影中的採用數之不盡,方法不一,不少均從商業角度或市場考慮,而能夠以「主導動機」有着如此貫徹整合的電影其實甚少,和許氏作品同代的西方電影代表大抵是《畢業生》(The Graduate,1967)與《迷幻車手》(Easy Rider,1969)。由主題曲主導的許氏作品,當中純樂器的電影音樂,也不時採用主題曲旋律,以不同搖滾風格變奏演繹:如前衛搖滾、 放克搖滾及藍調搖滾等,令觀眾對主題曲的風格與旋律留下深刻記憶,可以說,許冠傑從主題曲衍生的「主導動機」理念,在類型、形式、內容、演繹,均與許冠文的四部作者電影,做到具港產創意與精準有力的縫合。 不能忽略是,內含符碼還有許冠傑集搖滾樂手與電影明星的魅力,難得的健康、親民也討好。處身的家庭與社會,造就了他日後創作——成長於香港殖民地時...

    註一: 薛志雄口述,蒲鋒、劉嶔、王麗明訪問:〈薛志雄:電影是戲假情真〉,載於蒲鋒、劉嶔編:《乘風變化——嘉禾電影研究》(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2013年),頁184。 註二: 吳俊雄:《此時此處許冠傑》(香港:天窗出版社,2007年)。 註三: 許冠文口述,蒲鋒、劉嶔、王麗明、傅慧儀訪問:〈許冠文:沒有簽約卻有簽了長約的感覺〉,載於蒲鋒、劉嶔編:《乘風變化──嘉禾電影研究》,頁173。 註四: 吳宏:〈批判「許冠傑」〉,載於吳俊雄、張志偉編:《閱讀香港普及文化:1970-2000》(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年),頁204-205。 註五: 朱耀偉:《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香港:亮光文化,2011年),頁83-84。 註六: 澄雨:〈小人物看世界粵語喜劇...

    黃湛森:《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未出版博士論文(香港:香港大學,2003年),頁123。 作者簡介:電影音樂研究者,著有《必要的靜默》、《畫內音》及《畫外音》等書 (原文刊於2020年4月17、18日明報世紀版)

  2. 2024年2月2日 · 圖1之1 - 14歲陳寶珠參演《追魂太極鏢》,反串演少俠備受注目。. 【明報專訊】1960年代中後期的粵語影壇,藉時裝青春片熱潮,洋溢一股清新氣息。. 在古裝片嶄露頭角的陳寶珠,於時裝片跳起輕快舞步,游走傳統新潮之間,一躍成為備受愛戴的「影迷公主 ...

  3. 2024年5月7日 · 王家衛擅長用音樂,《重慶森林的流行曲尤其突出翻查原聲大碟曲目歌曲只有四五首全部出現在電影下半部。 其實牙買加reggae歌手Dennis Brown的《Things in Life》在上半部多次出現,幾乎每次影到酒吧,這首歌都會響起,無論旋律節奏和內容,也很配合223和 ...

  4. 2024年3月6日 · 明報專訊金都奪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的黃綺琳執導新片填詞L是香港電影史上首部關於粵語歌詞的作品由鍾雪瑩主演葛民輝吳冰鄧麗英胡子彤等合演。 內容改編自黃綺琳的真實故事,與監製黃鐦自資近300萬開拍。 黃綺琳說:「我從小對廣東歌詞創作有濃厚興趣,苦追填詞夢多年,最後把失敗的經歷寫成《我很想成為文盲填詞人》一書。 因為編導首部劇情片《金都》,令我再有機會寫歌詞。 《金都》的原創電影歌曲,令我以填詞人身分提名金馬及金像獎。 想起自己曾經好熱血,決定把這段令我念念不忘的追夢過程化為電影故事。 廣東歌習慣先曲後詞,歌詞必須高度配合旋律創作,難度遠高於其他不講究歌詞聲調的語言。

  5. 2024年4月27日 · 世紀六合文藝跨境之旅視角 賞析HKIFF48華語競賽片 / 文.陳智廷/編輯.孫志超. 【明報文章第4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HKIFF 48火鳥大獎新秀電影競賽中的8部華語電影除了關於加拿大麥城Markham華人移民的三段式電影敗走麥城》(2024是世界 ...

  6. 2024年4月9日 · MV中Gigi在街上跟男主角Timothy手拖手和擁抱,在電話亭互餵蛋糕,以及在遊樂場玩滾軸溜冰,又在鏡頭前展現頭貼頭的甜蜜畫面,但最搞笑是GigiTimothy從未玩過滾軸溜冰,要他們邊踩滾軸溜冰邊在鏡頭前談情說愛,難度甚高,最後導演惟有叫他們脫去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