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0. 成均馆大学(성균관대학교,Sungkyunkwan University),简称成大或SKKU,是一所 研究型 综合大学。 校名语源:“成”—成人才之未就,“均”—均风俗之不齐 [1] 。 其为 亚太国际贸易教育暨研究联盟 (PACIBER)、 亚太国际教育协会 、 “一带一路”商学院联盟 、 亚洲大学生集体行动交流计划 成员 [2] 。 成均馆大学名列2022 QS世界大学排名 第97位 [5] ,2022 THE世界大学排名 第122名 [3] 。 韩国 中央日报 大学综合评价排名中连续多年位列私立大学第1名,综合大学第2名,仅次于首尔大学 [6] 。

  2. 1 历史沿革. 2 建筑结构. 3 职责成就. 4 保护状况.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朝鲜成均馆. “成均”一词源于《周礼》,“成人才之未就,均风俗之不齐”。 在古代朝鲜半岛的高丽时代(公元918年至1392年),为了培养人才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在公元992年建立了最高教育机关 国子监 ,后来改组成为成均馆,但随着高丽王朝被朝鲜王朝(公元1392年至1897年)取代、定国都汉阳(今首尔特别市),朝鲜太宗李芳远将新成均馆建立于都内,也就是在现今的首尔钟路区 成均馆大学 内。 1895年成均馆改革成为近代化三年制大学,1946年朝鲜半岛光复后重新开课。 公元1996年,三星集团公司成作为学校最大财团,从此成均馆大学成为私立大学,其优秀学生会直接被分配到三星电子公司。 建筑结构. 播报. 编辑

  3. 成均馆位于韩国首尔市中路区明伦洞3街53号,如今与著名的成均馆大学一处,为韩国的儒学研究中心和传统礼教的中心,每年春秋两季的祭孔大典都会如期举行,实践着庙与学的完整合一,带领地方现存200余所乡校和500余所书院的崇儒祭孔活动。 中文名. 首尔成均馆. 别 名. 韩国文庙. 历史沿革. 韩国首尔文庙成均馆,其前身为建立于13世纪高丽时代的开城国子监,当时同一时期是中国的宋朝,因此建筑均仿宋代建制,但相比中国的孔庙规格稍低,建筑大多为简单质朴的风格。 在迁都后的 朝鲜王朝 ,这里是当时国家的最高学府,相当于中国的国子监,因建立之时尚属唐宋之属国,不能越礼,遂命名为“成均监”,名称源于《周礼》的五帝之学,南曰成均,“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取其调和谐音律,无过无不及之意。

  4. 成均馆绯闻》是韩国 KBS 电视台于2010年8月30日起播出的 月火剧 ,根据韩国作家 郑恩阙 的小说《成均馆儒生们的日子》改编。 由 金元锡 执导、 金泰姬 编剧, 朴有天 、朴敏英、 刘亚仁 、 宋仲基 联袂主演的韩国首部古装校园剧。 该剧讲述了 金允熙 代替病弱的弟弟女扮男装进入成均馆后,与 李善俊 、 文在信 、 具容河 相处的过程中开始的一段朝鲜时代校园热血青春四人帮之间友情与爱情的故事 [1]。 该剧创下2010年KBS海外出口最高纪录 [2]。 导演. 金元锡,黄仁赫. 中文名. 成均馆绯闻. 外文名. 성균관 스캔들 /Sungkyunkwan Scandal. 别名. 成均馆罗曼史. 主要演员. 更多. 朴有天. 朴敏英. 刘亚仁. 宋仲基. 图集. 目录.

  5. 1 词义. 2 成均的由来. 词义. 播报. 编辑. 古之大学 [1] 《 周礼 ·春官·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注引董仲舒云:“成均,五帝之学” 黄以周 云:“文王世子以于成均别郊学之人是成均为周大学之通称”。 按周名大学曰成均,仍沿五帝之称也。 孙诒让 《 周礼正义 》谓:周大学之名,见此经(《 周礼 》)者唯成均,见于《 礼记 》者由又有 辟雍 、上庠、东序(又称 东胶 )、瞽宗,共五学,此外又有小学,参见“辟雍”条。 后世 唐高宗 曾改国学为成均监。 《 礼记 ·文王世子》:“三而一有焉,乃进其等,以其序,谓之郊人,远之,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也。 ” 郑玄注:“ 董仲舒 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 泛称官设的最高学府 [1]

  6. 立命馆大学(Ritsumeikan University),简称立命馆,是一所于1869年建校,本部位于日本 京都 的著名私立综合性大学 [1]。 前身为第12任、14任 日本首相 —— 西园寺公望 于1869年在 京都皇宫 创立的私塾“立命馆” [1]。 “立命”这一名称取自《 孟子·尽心上 》中的“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一文 [2-6]。 立命馆大学在2024 QS世界大学排名 中连续四年位列日本私立大学第3名 [63]。 且连续两年在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 中获得日本国内私立大学最高评价 [54]。

  7. 简介. 播报. 编辑. 释奠大祭是指在文庙祭祀孔子等圣贤的仪式。 朝鲜时期修建了成均馆,在其正殿-大成殿供奉孔子等圣贤的牌位,于每天春秋两季举行释奠。 这个仪式在地方乡校也与其同步举行,现今是于每年阴历2月和8月奉行释奠。 音乐由八种材料制成的巫乐器演奏,并照例跳舞。 祭官的服饰和活动顺序均遵循严格的规定。 释奠大祭具有在肃静庄严的氛围中表演舞蹈、演奏祭礼乐等综合性艺术特征。 发展历史. 播报. 编辑. 释奠大祭. “释奠礼”自中国传入朝鲜半岛。 据《礼记·文王世子》记载,“释奠礼”并不是祭拜某一个特定人或某些人。 后来,由于孔子在教育事业上的成就很高,影响最为深远,所以释奠的对象逐渐以孔子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