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5日 · 數碼銀行平台Cashee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Smeetha Ghosh認為20多歲是作出良好財務決策的最佳年齡最好開始小額投資ETF交易所買賣基金),並終生持續而不是等到50多歲時才開始大筆投資。 愈早啟動,本金和利息的價值將隨時間而發揮複息效應,將產生更顯著的回報。 20多歲的青年腦筋靈活轉數快,能短時間內吸收同處理大量資訊,運算能力強勁,但這種長處好容易變短處。 加上生活經驗和知識累積不足,好多年輕人對消費趨勢或股市的熱門板塊只有粗疏研究,衝動做出魯莽的投資決定。 Kravietz表示,遏抑炒賣的心態很重要,要學懂冷靜把握入市時機,不要跟風或試圖賺快錢。 許多背負學生債務的青年需要同時處理多筆貸款。

  2. 2023年5月24日 · 據一位網民的認真回應參考2021年政府數據來看香港35歲以下自置率僅為7.6%而首置平均年齡為44歲相較之下連登討論區的網民置業年齡遠遠低於平均水平。 在回應中,有人表示自己在三十歲左右買了第一套房子,但因為沒有父母幫助,所以很辛苦,亦有人聲稱一出世已有樓收租。 整體而言,普遍人指出在27-35歲買到第一套房,至現在仍在供樓,樓市的跌幅令人難以預料,身邊人包括自己也在疫情期間入市,樓價仍然跌2至3成,感到壓力不小。 還有人則表示,買樓前期可能會比較辛苦,但是售出時卻很容易。 有部份人認為買物業是一種負擔,因為除了樓價之外,還需要考慮到供樓的壓力以及其他的開支,不會考慮花一生的積蓄買樓。

  3. 2024年4月16日 · 美國人在67歲時才有資格領取全額社會保障福利這些年齡標準與英國的養老福利大致相同. 香港的長者生活津貼同樣將65歲設為標準,生果金門檻則為70歲. 在20世紀中期,這些相關社福條例頒布時,人類的預期壽命比現在要短得多:以英國為例,當時男性預期壽命為66歲,而女性為71歲。 「然而現在,我們的壽命變得更長了,在中老年也變得更加健康。 」Wettstein表示。 「如今有不少在80歲左右的老人依然非常健康活躍,無論是身體還是思維。 點擊圖片放大. 75歲退休更合理. 簡而言之,政府津貼並不是為80~90年代生人而設計的,也未曾更新過—— 它已經不再適合當下的情況。 雖然有人用過用於退休儲蓄的投資工具作為政府福利之外的補充,但很多退休員工並沒有足夠的個人儲蓄作為後盾。

  4. 2023年12月15日 · 雖然美國聯儲局2022年消費者財務調查顯示美國家庭的平均淨資產剛超過 100萬美元但Empower表示40至45歲年齡層的401 (k)平均退休儲蓄只有90,774美元而在香港強積金MPF制度規定僱員及僱主雙方須分別向帳戶作出月薪5%的供款正常情況下到了65歲方可提取從複息增長的角度看較能收細水長流之效。 然而,在近年高息環境加上投資市場低迷下,打工仔在揀選成份基金、制定投資組合配置策略上,尋求跑贏大市和正數回報成為一大挑戰。 可能部份人會因為得知自己並非唯一沒達到退休儲蓄目標而寬慰,但Facet註冊財務策劃師兼財務健康主管Brent Weiss表示,實現財務獨立才是真正的儲蓄目標:

  5. 2024年2月28日 · 港人首次置業平均年齡推遲至44歲根據立法會2022年數據顯示); 75%的公開市場首次置業買家和白居二買家平均年齡均為36歲也不年輕根據房委會2022年數據顯示); Full Pay人士中有四成是靠父母資助。 雖然香港樓價近年回落,但對於大部份青年而言仍是望塵莫及,畢竟並非人人可「靠父幹」... 在英美,置業對於Z世代(90年代中後至2010年代初出生者)青年亦屬極其遙遠的目標... 他們受制於樓價租金飆升,成年後仍需與父母同住; 寄父母籬下雖可節省大量住房成本,享有更多的儲蓄機會;但同時生活環境狹窄,也無法自立; 有年輕人大感人生前途受挫,陷入抑鬱... 有網民在社交平台X形容:『住在父母的房子是免費,因為你已付出靈魂為代價。 逾半Z世代與父母同住.

  6. 2023年8月1日 · 他還使用了多款網上退休計算器,部分稱他現時沒有充分準備退休,但亦有其他計算器表明現在退休是可行的,他不知道這些退休計算工具的建議是否值得參考。 個人情況: 年齡49歲. 婚姻情況:單身. 健康情況:殘疾. 工作情況:剛剛失業. 現時存款:120萬美元(約930萬港元) 每月開支:略低於5000美元(約38000港元),其中20%用於旅行預算. 應綜合多方面考慮 不能單靠退休計算報告. 失去工作的確是一次毀滅性的經歷,但好在已經積累了一筆相對豐厚的存款,而且還有足夠的時間來重新規劃和解決問題。 首先,網上退休計算工具有一定的參考性,但並不適合完全依靠它。 這些退休計算工具的運作是讓使用者輸入一些數據,然後就生成一些建議,這並不全面,不能將針對個人情況的所有數據都列出來並分析。

  7. 2023年4月25日 · 根據書中引述聯邦儲備委員會調查發現任何收入人群將財產傳承給下一代人大多數會選擇在繼承人60歲左右事實上一個人從贈予禮物中獲得快樂最多的是在30歲左右隨著年齡增長將金錢轉化為愉快體驗的能力會減弱這也是所謂的金錢效用」。 書中提到將錢贈予子女最佳的時間是在他們25歲至35歲之間太遲無法產生大影響太早容易浪費錢。 Perkins提到,他的最大原則是在有生之年,將自己的生活體驗最大化,將自己錢在離世前用完,無論是給予子女、給予自己的愛人或是慈善機構。 2.利用理財工具完成目標. 前文提到,在離世前用完自己辛苦賺來的錢,獲得更多生活體驗更有意義。 但很多人會擔心,在還沒有離世之前就已經用完自己全部錢。 作者提到,可以花一些時間來尋找年金,讓自己手中有一些資金緩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