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16日 · 近日暨南大學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首席教席主持陳平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她表示傳統手工藝承載著獨特的文化價值跨越曆史跨越國界在提高國家軟實力擴大對外交流展現國家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暨南大學經曆了怎樣的申請曆程? 作為首席教席主持,您做了哪些工作? 陳平: 從2000年開始,我一直從事民間藝術保護工作,也在國際民間藝術組織擔任負責人。 在工作實踐中,我發現全球各國的傳統手工藝都面臨傳承與創新發展的困境。 如何在“永續利用”和“不走樣”的發展前提下,實現傳統手工藝公益性與產業功能的充分整合? 如何調動當代民間手工藝者傳承創新的積極性? 這些問題困擾著傳承人、研究者和管理部門。

  2. 4 天前 · 手藝守藝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由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舉行粵港兩地多位非遺傳承人及資深工藝師傅難得聚首為市民講解包括紮作古琴製作玉器製作等技藝市民亦可親身參與在師傅指導下體驗傳統鄉村建築修繕工藝瞭解灰水糉製作觀賞廣彩製作技藝和獅頭彩紮的示範以及欣賞廣東音樂表演。 為了讓市民更投入活動,非遺辦事處特別加入了「非遺印匠」互動遊戲,市民可參觀非遺中心內的常設展覽,並回答非遺相關問題以換取紀念品。 非遺中心內亦特設以本地飲食文化和獅頭為主題的「打卡」位供市民拍照留念。 「手藝.守藝」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由非遺辦事處及潤愛同行有限公司合辦,並得到中華藝興文化平台支持。

  3. 2007年元愫剛接觸拚布技藝時還是一名記者彼時見她癡迷於拚布手工藝常常不務正業」,妹妹還曾不理解地打趣她:「拚布不就是將整塊布減掉再拚起來有什麼意義但對於元愫來說這項技藝是與眾不同的。 一針一線,讓她從「靜」中接納自己。 「拚布技藝還未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國,它更像是一種民俗文化。 」講起拚布,元愫侃侃而談。 事實上,拚布(Patchwork),最早起源於13世紀的歐洲,是國際上非常流行的古典唯美主義手工藝。 中國傳統社會的「百衲被」與拚布具有相同意義。 原來我們中國有這麼好看的拚布. 「我最開始接觸的是日本拚布,當時這套體系剛剛進入國內,接觸的人並不多。

  4. 4 天前 · 特色手工藝盡在公園藝趣坊. 05月31日 11:30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轄下九龍公園星期日六月二日起舉行新一期藝趣坊」,讓市民享受公園的優美景致之餘又可欣賞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九龍公園第二十六期藝趣坊由六月二日至明年五月三十一日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下午一時至七時在公園長廊舉行。 場內共設有18個攤位,展出及售賣花藝和飾物等手工藝品,以及提供繪畫及書法等藝術服務。 康文署發言人表示,「藝趣坊」活動旨在培養市民對藝術方面的興趣,從而提高本港的文化藝術氣息,亦可增加公園遊人的遊園樂趣。 他說:「九龍公園『藝趣坊』自舉辦以來,一直深受市民歡迎。 市民亦可同時遊覽公園的其他專題設施,如雕塑廊、雕塑園及迷宮花園,度過愉快休閒的假日。

  5. 2023年5月25日 · 這麼複雜的過程完全可以衍生出不同的作品。 」張雷意識到可以基於這個思路做一些嘗試至少讓傳統工藝重回現代生活。 兩年後,他帶著一把用製作油紙傘的宣紙「糊」成的椅子,斬獲2012年米蘭設計周衛星沙龍展(SaloneSatellite)全場唯一大獎 (Design Report Award)。 紙椅「飄」。 如今,這把名為「飄」的椅子,被陳列在位於杭州郊區青山村里的融設計圖書館禮堂中。 被一座圖書館喚醒的鄉村. 提起融設計圖書館落地青山村的緣由,就要將時間的指針撥回到2015年。 彼時,張雷已經創建了品物流形設計工作室,並和另外兩位創始設計師——來自德國的Christoph John 和來自塞爾維亞的Jovana Zhang共同發起了「From餘杭」計劃和「融」設計展。

  6. 2024年5月5日 · 吹糖技藝的曆史超過600年現已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杜師傅這天專誠由長洲來到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位於深水埗的其中一個會址就是要向十多名吹糖體驗工作坊參加者示范和教授這種傳統民間手工藝

  7. 4月29日,玉溪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在峨山縣開館,展示中老鐵路上的非遺保護成效。5月1日,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在拉薩正式開館,19個展區陳列西藏10個非遺項、共91項「非遺」項目集中與遊客見面。集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廣東文學館「三館合一」的白鵝潭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