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四逆散.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提供内容 。. 四逆散,中医方剂名。. 为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 主治阳郁厥逆证。. 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 ...

  2. 手脚冰凉是中医阳虚临床症状之一,是指四肢冷至腕、踝。冷的程度较轻者,称为“手足不温”,程度较重者,称为“四肢厥逆”。手脚冰凉与气血运行畅有关。现代医学认为心血管功能障碍,则会影响血液输送,造成手脚冰凉。

  3. 别 名. 手足厥冷手足厥逆四逆. 常见症状. 手足四肢自下而上冷至肘膝,其冷由四肢末端逆行而上. 相关疾病. 伤寒,厥证,疝等. 目录.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辩证要点. 4 常见证型. 5 常见病. 6 针灸疗法. 病因. 播报. 编辑. 1、阳虚肾寒手足厥冷(寒厥) 脾肾阳衰,阴寒内盛,或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或阴盛于下,格阳于上,或少阴病阳虚不达四末,寒湿凝滞所致. 2、热极肢厥手足厥冷(热厥) 外邪化热,由表传里,里热过盛,阳气郁闭不能达于四末所致。 3、阳气郁阻手足厥冷. 气机不宜,阳郁于里,不能通达四肢所致,多见于外感病由表传里的转化阶段。 4、血寒凝滞手足厥冷. 素体血虚,感受寒邪,以致血脉运行不利,寒邪凝于四肢而成。

  4. 一般分热厥与寒厥两大类两者相比寒厥的厥冷程度较重可由手足延伸到肘而热厥常不超过腕踝关节。. 除厥冷的程度有差异外其胸腹的热与凉大便的秘结与下利脉象的数与微舌苔的黄与白等。. 都有明显的不同。. [1-2] 证名。. 手足厥冷指 ...

  5. 当归四逆汤. 播报 上传视频. 中医方剂名.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提供内容 。 当归四逆汤,中医方剂名。 为温里剂,具有温经寒,养血通脉之功效。 主治血虚寒厥证。 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肩臂疼痛,口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临床常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病、小儿麻痹、冻疮、妇女痛经、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血虚寒凝者。 功 用. 温经寒,养血通脉. 主 治. 血虚寒厥证. 分 类. 温里剂-温经寒. 出 处. 《伤寒论》 目录. 1 歌诀. 2 组成. 3 用量. 4 用法. 5 功用. 6 主治. 7 方义. 8 配伍特点. 9 运用. 10 加减化裁. 11 附注.

  6. 中文名. 四肢逆冷. 别 名. 四逆、手足厥冷. 「四逆」者,四肢逆冷也。 四肢者,诸阳之本也。 凡肾阳衰微,阴寒内盛,或寒邪直中于三阴,以致阴阳之气相顺接,皆可发为四逆之证。 本方用附子、干姜回阳救逆,温中袪寒;甘草和中益气,补中安中。 专治肾阳衰微,阴寒内盛阳气衰微之四肢厥逆证,用之可达回阳救逆,使四逆而愈,故称「 四逆汤 」。 《伤寒论》另有一方名「四逆」,由炙甘草、枳实、柴胡、白芍药四味组成。 用于治 热厥证 。 功能透解郁邪,调和肝脾。 剂型功效一,临证应用当予细察。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编辑次数: 9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胡萝卜素啦. ( 2024-01-21 ) 出错了,请稍后重试哦~ 四肢逆冷,即手足发凉冷。 又称四逆、手足厥冷,出自《伤寒论》。

  7. 茵陈四逆汤,中医方剂名。. 出自《伤寒微旨论》卷下。. 具有温里助阳,利湿退黄之功效。. 主治病毒性肝炎,黄疸之脾肾阳虚,寒湿发黄证。. 症见身目发黄黄色晦暗皮肤冷背恶寒手足不温身体沉重神倦食少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大便稀溏舌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