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掃墓 ,是指到先人墓前打掃環境、祭拜與敬禮, 閩南人 稱 掃墓 ( sàu-bōng )、 掛紙 ( kuì-tsuá )、 探墓厝 ( thàm-bōng-tshù ),如有攜帶 三牲 等供品,才稱作「 培墓 」( puē-bōng )。. 客家人 則呼為 掛紙 ( koa-chṳ́ )、 福州民系 云為 硩紙 或 ...

  2. 在東莞,清明期間掃墓拜山」(粵語),也「掛紙」(客家話)。 祭墓的祭品比較講究的有蘋果(代表平安),甘蔗(代表節節高升)和乳豬(代表全家富貴)。

  3. 在東莞,清明期間掃墓拜山」(粵語),也「掛紙」(客家話)。 祭墓的祭品比較講究的有蘋果(代表平安),甘蔗(代表節節高升)和乳豬(代表全家富貴)。

  4. 工具. 掃墓 ,是指到先人墓前打掃環境、祭拜與敬禮, 閩南人 稱 掃墓 ( sàu-bōng )、 掛紙 ( kuì-tsuá )、 探墓厝 ( thàm-bōng-tshù ),如有攜帶 三牲 等供品,才稱作「 培墓 」( puē-bōng )。 客家人 則呼為 掛紙 ( koa-chṳ́ )、 福州民系 云為 硩紙 或 軋紙 ( dák-cāi ,dák為壓之意)、 廣東人 言為 拜山 ( baai3-saan1 )、 行青 ( hong4-cing1 )。 掃墓是維護、修整 祖先 墳墓 及其環境的 祭祖 活動,用意在慎終追遠、思念祖先,同時亦能聯絡族人,有子孫團聚的意味。

  5. 紙錢 又稱 冥紙 、 冥錢 、 冥鏹 、 陰司錢 、 陰司紙 、 衣紙 、 金銀紙 (金紙、銀紙)、 紙楮 等,也稱為 打紙 或 紙錢 ,是祭祀 鬼 神 時火化的祭祀品之一,為 民間信仰 的宗教習俗。. 多數紙錢是以火焚化的。. 不過有幾種不必焚燒的紙錢,如墓紙 ...

  6. 臺灣閩南語用字. 純現代標準漢語擬音. 由於 中華民國教育部 語言相關措施以 國語 為主,比如非國語並未有對應的輸入法等,因此台灣網路及社會上形成此種以現代標準漢語擬音、 注音 表示 台灣閩南語 、 台灣客家語 的次文化。 除了有音無字、不知本字以外,為了搞笑或是強調其音,甚至在知道本字之下故意以現代標準漢語擬音(如將「一百分」、「當選」故意寫成「幾罷昏」、「凍蒜」)。 但事實上, 漢語 系中,非現代標準漢語的「 漢語方言 」也是能以漢字表示,漢字並非只能表示現代標準漢語。 羅馬字母文. 注音文. 數字文. 其他. 使用. 註腳. ^ 1.0 1.1 1.2 夠貼心! 司機貼「路佳」 提醒乘客「刷這裡」-民視新聞. [2017-08-18].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05-06).

  7. 拜山可以指: 入山 朝聖 掃墓:廣東人俗稱掃墓為拜山。 御嶽:又稱拜山,古代琉球的一種宗教設施。 覺羅拜:後金將領,滿洲 鑲黃旗人,清景祖五弟包朗阿的曾孫。 香港監獄術語,親友探監俗稱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