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政府大腸息肉病徵 相關

    廣告
  2. 我們是政府認可的服務提供者,為合資格人仕提供免費大腸癌篩查計劃,預防大腸癌。 香港腸胃鏡專科 Dr.Endoscopy 擁有專業的醫療團隊和使用最高端的醫療儀器設施。

搜尋結果

  1. 2017年10月21日 · 大腸息肉的分類特徵? 大腸息肉是發生在大腸黏膜層的隆起物,可以 大致分為無莖性及有莖性息肉 (圖一),腸息肉好發於左側大腸,包括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 圖一、無莖性及有莖性息肉 一般來說,大腸息肉有三種分類方式: 1. 依據息肉特性 ...

  2. 2014年9月15日 · 大腸息肉常隱匿起病,早期結直腸癌往往因為沒有症狀,故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常見的發病因子: 1.年齡50歲以上. 2.罹患大腸癌、家族性瘜肉症病人. 3.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疾病的患者. 4.有大腸癌家族史、有家族性瘜肉症. 5.飲食型態屬高脂肪(尤其脂肪來源多屬動物性脂肪者) 6.缺乏運動體重過重. 7.飲酒過量,抽菸. 8.糖尿病. 臨床上大腸癌病人常見症狀表現歸納成以下7種: 1.血便或黏液便,肛門出血. 2.排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或兩者皆有) 3.頻繁腹脹、脹痛及脹氣. 4.大便有排不乾淨的感覺或有便意卻排不出來. 5.不明原因體重減輕. 6.貧血. 7.腹部腫塊.

  3. 名氣最大、最具威脅性的就屬大腸息肉大腸息肉是癌變成大腸癌的罪魁禍首。 美國大腸直腸外科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olon and Rectal Surgeons)指出,大腸息肉通常在例行的健康檢查時被發現,是從大腸、直腸內的黏膜(內襯)出現的異常增生,可能呈現扁平狀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大腸息肉切除有什麼風險? 常見的息肉切除併發症有兩種:出血與大腸穿孔。 傷口難免會流血,因此所謂出血是指需要當場治療或到急診甚至住院留關的情況。

  6. 2017年5月11日 · 隨著大腸癌篩檢的推廣,發現越來越多的早期大腸癌及癌前病變(即大腸息肉);根據成大醫院大腸直腸癌團隊的研究,能夠早期診斷的大腸癌,與正常人相比並沒有壽命上的損失,醫療花費也與一般人沒有差異。 因此,如何診斷及治療大腸息肉/腫瘤,就變得十分重要。 康瑞文醫師指出,隨著內視鏡影像的進步,有助於發現更多大腸息肉/腫瘤,並可進一步評估是否適合接受內視鏡切除。 傳統切除大腸息肉/腫瘤,是先在黏膜下層注射溶液將病灶隆起後,用電刀線圈將病灶處套住後通電切除,通常對小於2公分的病灶可做一次性的完整切除,2公分以上的病灶則會因無法做一次性的完整切除,碰到局部復發的問題或病理判讀上的困難。

  7. 2017年10月20日 · 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楊靖國表示,大腸息肉為大腸癌的前兆,大多數的大腸癌都是由腺瘤性息肉癌化而來;如果發現大腸腺瘤性息肉,建議及早切除以絕後患,能夠有效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楊靖國指出,大腸息肉有基因遺傳性,若父母兄弟姊妹有大腸息肉或大腸癌病史,就要提高警覺。 另外,嗜吃紅肉、高熱量、高脂肪的飲食,日常生活久坐少動,以及肥胖、吸菸,也都是好發族群。 據統計,國人50歲以上的盛行率約為20~30%,70歲以上大幅提高至50%,平均每5人就有1人患有高度癌化風險的腺瘤性息肉。 大腸息肉早期幾乎沒有症狀. 楊靖國表示,正常的腸道為粉紅色的平滑組織,而大腸息肉是指大腸黏膜表面出現不正常增生的組織變化。

  8. 大腸息肉未來癌化的機會很高,若檢查出大腸息肉,最好盡快處理掉,由於大腸息肉的發生率依年齡也有不同,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一般而研50歲以後的發生率約為50歲以前的4倍, 而大腸息肉的發生與平常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