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2月23日 · 因此這些研究從原本只探討感染者的長新冠症狀進而開始比較感染者及非感染者在心理生理上的長新冠症狀林庭瑀指出英國研究調查在 11 到 17 歲學童中發現非確診者有 1 半出現長新冠症狀確診者則是高達 6 成出現症狀且過 44% 確診兒童有 2 種

    • 你真的認識病毒嗎?
    • 新冠病毒的實驗必須在 P3 實驗室進行
    • P3 實驗室是什麼?
    •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確診新冠肺炎?
    • 動物版 P3 實驗室,研究疫苗的重要場域

    「我這輩子,從沒這麼努力工作過!」生醫轉譯中心新興傳染病專題中心執行長、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宜玲苦笑地說。 2020 年中研院抗疫大仗,她負責領軍生醫所 P3 實驗室,研發定量病毒的方法,以協助驗證院內各項的檢驗試劑、藥物、疫苗的有效性。2020 年 11 月中研講堂,林宜玲走出實驗室來到嘉義女中,與民眾分享近一年與病毒日夜短兵相接的心路歷程。 「今年的 COVID-19 是百年大疫,所有原本不是研究病毒的都變成病毒學家了。」話鋒一轉,林宜玲隨即向聽眾發出靈魂拷問:「但大家真的認識病毒嗎?」

    新冠病毒大小約 100 奈米,大約是一根頭髮的直徑再小一萬倍,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我們做病毒的,都說自己在做奈米科技。」林宜玲打趣地說。冠狀病毒雖這麼小,家族卻很龐大,其中有七隻會感染人類──四隻是普通感冒病毒,其他三隻是 SARS、MERS、以及引起 COVID-19 的 SARS-CoV-2 三種致命病毒。 冠狀病毒如何感染人類?關鍵是:病毒表面突起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它們會與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主要的受體為 ACE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一旦棘蛋白結合 ACE2 ,就像鑰匙開對門鎖,病毒即可長驅直入、感染細胞,在細胞內大量複製。 重點來囉!如果能夠「斷開」棘蛋白和 ACE2 的「連結」,即可能防止病毒感染細胞,這...

    在好萊塢災難片「全境擴散」中,穿著宛如太空裝的研究人員,在密閉實驗室小心翼翼操作致命病毒,場面凶險非常。現實世界中, P3 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真的必須穿著密不透風的實驗衣,才能處理危險病毒。 生物實驗室依照危險程度分成 P1~P4 四個等級,操作病原菌一級比一級凶險。 P1~P4 實驗室差別在哪?P1 實驗室最單純,只有洗手台、工作區、實驗衣,如大學的生物實驗室。P2 實驗室加上生物安全櫃,比較危險的生物、怕被汙染的樣品,統統必須在安全櫃裡進行。 P3 實驗室像是把整個實驗室變成安全櫃!實驗室內是負壓(相比於室外壓力較小),氣流只能從室外往室內吹,不能由室內往外吹,避免病原菌外洩。另外還有雙門滅菌鍋,實驗用品必須經過高溫高壓、蒸氣滅菌之後才能由外部取出。 最神秘的 P4 與 P3 大同小異,但...

    「確診 34 要不要隔離治療?」新聞常聽見有關確診與否的 CT 值,就是指 PCR 複製的次數。所謂的 PCR ,是讓反轉錄後的病毒 cDNA 可以 2 倍、4 倍、8 倍、16 倍……每次以 2 倍數複製,直到機器偵測到病毒 cDNA,那個次數就稱為 CT 值。 如果樣本中病毒量非常少,PCR 必須進行多次複製,機器才會偵測到, CT 值就會非常高。目前臺灣以 CT = 40 作為確診標準,意思就是如果樣本經過 40 次 PCR 複製,仍未測出病毒 RNA,受測者才可算為陰性。 此外,林宜玲團隊也開發病毒斑定量法、細胞病變定量法,免疫螢光抗體染色偵測法等等,協助院內研究人員偵測研發藥物、疫苗、中和抗體的有效性。 林宜玲團隊以病毒斑檢測法,協助中研院吳漢忠特聘研究員篩選有效抑制新冠病毒的治療...

    鏡頭轉向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的 P3 實驗室,裡面風景大不同,一籠籠嘰嘰喳喳的小鼠身負抗疫重責大任。 但有老鼠遠遠不夠,因為正常的小鼠不會感染新冠病毒。如果老鼠不生病,怎麼測試藥物的有效性?所以研究員通常會以基因轉殖的方法,改變老鼠的基因,表現關鍵結構或蛋白質,例如:使老鼠的細胞上表現新冠病毒的關鍵受體──ACE2。 但基因轉殖鼠需要好幾個月的製備,還不一定成功,面對瞬息萬變的疫情,顯然緩不濟急。所幸,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陶秘華研究員以一個病毒載體,將人體有關 ACE2 的基因送進小鼠體內,成功使小鼠細胞表現人類的 ACE2,變得可以感染新冠病毒。這些實驗小鼠,已經成為院內評估藥物、疫苗的重要工具。 演講最後,林宜玲感性回顧過去歷史,事實上,人類每隔一段時期就會經歷一次重大瘟疫,新冠肺炎...

  2. 2021年9月3日 · 國外的觀察發現新冠肺炎感染者康復後約有10%會出現新冠長期症狀最常見的是疲倦勞動後症狀惡化注意力不集中與呼吸短促等在門診醫師評估診斷後除了給予藥物與氧氣治療外可轉介給物理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可以藉由評估患者的肌力以及居家環境設計適合患者的運動配合呼吸運動肌力與肌耐力之訓練並教導個案學習透過自我調整步調進行適當安全強度的居家運動協助患者漸漸回復原本的生活功能。 新冠肺炎疫情中就醫的新選擇. 在疫情防治措施下,人與人的接觸進行面對面的治療變得困難。

  3. 2022年1月26日 · 上半場期間最好的防疫方法為阻斷病毒傳播途徑, 而能成功阻斷病毒傳播,則要歸功於過去 SARS 期間施行的各項防疫措施──手部消毒、量測體溫、出外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與避免群聚活動等。 除了辛苦工作的醫護與防疫人員,更為重要的是在此期間遵行防疫規範、遏阻病毒擴散的 2,300 萬台灣人民。 防疫的第二階段──防疫「下半場」──則以 2020 年 12 月 COVID-19 疫苗問世作為區隔。 陳建仁認為,防疫下半場期間除了持續阻斷傳播鏈以外,藉由接種疫苗提升群體免疫力是此階段最重要的任務, 必須盡快將完整接種率提升到 65%~70%,在此同時,遏止不實且聳動的疫苗消息傳播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

  4. 2020年3月19日 · 郭家宏. 2020-03-19. 分享本文. 2020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歐美確診病例在 3 月快速增加引發恐慌堪稱是全球性的公衛危機。 其實早在 2015 年,比爾蓋茲就已經在 TED Talks 上警告,傳染病將是人類的危機。 比爾蓋茲曾在 2015 年表示,未來可能會有更危險的病毒. 2014 年伊波拉疫情爆發,比爾蓋茲在 2015 年的 TED Talks 上表示,伊波拉只會透過接觸傳染,而且有症狀的人才有傳染力,但未來可能會有更危險的病毒,它們可能會透過空氣傳播。 更糟的是,人類還沒預備好面對傳染病。 比爾蓋茲在 TED Talks 上警告,現有體系可以防堵伊波拉,但可能無法防止傳染性更高的疾病擴散。

  5. 2022年1月7日 · Omicron 來了! 台灣新增 4 例,國外確診更是狂飆. 最近桃園機場群感染新確診人數中,已有 Omicron 變異株感染者 (編按:1/7 疫情記者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目前台灣境外進入 138 名 Omicron 確診者、本土 7名)。 Omicron 傳染力高,台灣衛福部長陳時中不排除隨時可能提升防疫警戒。 但同一時間,全世界,無論是亞洲、南美洲或歐洲,許多國家都正在面臨病例狂飆的嚴峻情況。 就在幾天前(1月4日),美國一天内確診人數將近了 1 百萬人,同一天法國累計了 27 萬確診,英國 20 萬人確診。 但在可怕的數字背後,Omicron 變異株本身有多可怕呢?

  6. 2020年2月24日 · 這波病毒來勢洶洶若你有密切關注相關消息的話想必一定經常聽到感染潛伏期確診病例⋯⋯等詞彙你知道它們的英文是什麼嗎今天就跟著希平方一起來認識這些與疫情相關的詞彙並學習用英文介紹這波疫情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