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從基本處做,百善孝為先,孝順自已的父母,恭恭敬 敬、無怨無悔,並且夫妻相敬如實。 這些都不能用依靠或祈求神明得 來的。

  2. 2020年4月28日 · 今初. 寅一、白業. 《本地分》說,於殺生不與取欲邪行,過患欲解勝善心,若於彼靜息方便,及於彼靜息究竟中,所有身業。 語四意三,亦皆如是。 《本地分》中說,只有在瞭解了殺生、不與取、邪淫等黑業的過患以後,才能生殊勝善心,對這些黑業發起防護、及徹底的斷除;並在這個過程中對於所有身業,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的白業,確實去實踐。 其餘的語四善業、意三善業也都是如此。 其差別者,謂云語業及云意業,事及意樂,加行究竟,如應配合。 例如遠離殺生業道事者,謂他有情。 意樂者,謂見過患,遠離欲。 加行者,謂諸行靜息殺害。 究竟者,謂正靜息圓滿身業,以此道理,餘亦應知。 差別在語業和意業中,如前所說,每一種業道都分為事、意樂、加行、究竟這四部分,現在解釋白業道時,也是拿這四相一一來配合說明。

  3. 2021年3月1日 · 從品類上分有三種:奢摩他品靜慮、毗缽捨那品靜慮、雙運道俱通二品靜慮,也就是奢摩他類的靜慮,毗缽捨那類的靜慮,既通於奢摩他又通於毗缽捨那止觀雙運的靜慮。 就作業分,謂身心現法樂住靜慮、引發功德靜慮、饒益有情靜慮。 從作業(作用)上分為三種:身心現法樂住靜慮、引發功德靜慮和饒益有情靜慮。 初謂住定即能引生身心輕安所有靜慮;二謂諸靜慮能引神通、解脫、遍處及勝處等共諸聲聞所有功德;三謂有靜慮能引十一種饒益有情事。 一、身心現法樂住靜慮,即安住定中能引發身心輕安(須達到心一境才有輕安)的所有靜慮。 二、引發功德靜慮,即能引發五神通、八解脫、十遍處、八勝處等和聲聞共同的所有功德的靜慮,以及能引發、能安住種種殊勝不可思議、不可度量的佛十力種性所攝等持的不共聲緣的靜慮。

  4. 2013年2月17日 · 這些帶着嚴重「病毒」的教訓,使「地方教會」變質離譜。見財就私意,欺騙聖徒,對同工供給不義,貪婪無厭。軍閥 頭頭,盜賊,做偷竊聖徒的奉獻丶殺害有異議的同工丶毀壞教會的建造和見證的工作。

  5. 2020年11月17日 · 寂天菩薩在《集學論》中說: 相續中沒有真正生 願菩提心 時,按願心儀軌發心。又在《入行論》中說: 沒有真正生起 行菩提心 時,按行心儀軌發心。阿底峽尊者、仲敦巴格西和宗大師等,皆隨同寂天菩薩的說法。 真正要實修菩提心,多方面的前行 ...

  6. 2024年4月20日 · 本片由恐怖作家「路邊攤」(徐毅涵)和導演謝志文共同編劇,說起「路邊攤」這個恐怖小說家,近期和笭菁等恐怖作家齊名,作品相當暢銷,但在我看來文筆普通,走的是吸引青少年的大眾化路線,如今當編劇,也是有力不從心之感,好幾條故事線各自發展

  7. 2020年12月8日 · 《寶積經‧迦葉請問品》中宣說四白法時,明顯說到:“迦葉,如果菩薩成就四種白法,在一切生中無間斷的生起菩提心,乃至成就菩提之前,恒不忘失菩提心。 ”在宣說四黑法時,雖無“現世後世”等明顯字句,但以白法類推,也應了知是指後世。 然而,若在現世行持黑法,則會使發心的勢力微弱。 論源紀錄──林師兄消文. T11 No. 310.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二〈普明菩薩會第四十三〉. 迦葉。 是為菩薩四法世世不失菩提之心。 乃至道場自然現前。 T12 No. 351.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 迦葉。 菩薩成就四法一切始生至於道場。 菩薩之心常現在前終不忘失。 T16 No. 0659. 《大乘寶雲經》卷第七.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等譯. 〈寶積品第七〉. 善男子。 如是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