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書刊印刷價目表 相關

    廣告
  2. 讓您的產品與眾不同,選擇專業而高效的書刊印刷服務! 不同產品價格參考,絕不取巧,由制作至印刷全套服務,專人跟進。

  3. 在新綠洲,我們提供印刷設計的全方位解決方案,讓你輕鬆設計印刷品! 設計排版印製各期刊、雜誌、紙盒、直銷DM郵件、文件套、紙袋及紙品等print

搜尋結果

  1. 有偿就要有价所以国家新闻出版局主管全国印刷厂的部门——新华印刷厂总管理处于1951年1月1日发布了北京地区书刊印刷工价单紧接着上海市铅印业同业公会筹备会于当年2月也发布了书刊印刷工价表随后其他各省·市也参考上述两个工价规定制订了所管辖地域的书刊印刷价格其中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工价表基本上都参照北京地区工价表的 结构 和价格,而上海市的工价表则辐射到其余的地域。 这些工价表构架的计算模式是把 生产过程 中可以独立计量劳动量的动作设置为计价项目, 产品生产过程 中所需所有计价项目 (加工动作)计算出的价格之和就是该 产品 的总价格。 半个世纪以来,虽然印刷计价的 项目 、价格均有变化,但这种计价模式沿用至今,仍然适用。 这是第一批工价表的历史功绩之一。

    • 概览
    • 印刷介绍
    • 行业发展
    • 质量不高原因
    • 提高质量方法
    • 质量水平
    • 经济效益
    • 技术问题处理

    文学领域术语

    书刊印刷,以书籍、期刊等为主要产品的印刷。我国是印刷术发源国,印前包括设计(图案及内容)、校对、印刷。印后包括折页、装订等。

    全国每年出版图书20余万种,期刊9000多种,两项合计印数92亿多册,总印张577多亿印张,折合用纸136万吨。可谓印刷大国。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不仅图书、期刊出版总量有所增加,印装质量也有提高,印装周期大大缩短。新闻出版总署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以下简称“检测中心”)负责全国书报刊印刷质量监督、检测、认定工作。来自检测中心的信息,近年中国书刊印装质量的总体状况是:1.每年检测中心分赴10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出版社、新华书店书库。书刊印刷厂的装订车间现场抽查。近年抽查的批合格率都在90%以上;2.2004年对参加全国书展的355家出版社送检的3592种图书进行了检测,合格率在98%以上;3.每年对全国部分出版社、印刷厂向检测中心送检的一等品、署优质品6万种左右,检测结果以2004年为例...

    2011年,首都新闻出版版权工作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不断深化改革,加快资源整合,推进高新技术与出版产业的融合,创新和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政府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开创首都新闻出版和版权工作的新局面。从《2013-2017年中国期刊印刷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截至2010年11月底,北京地区新闻出版业收入达到466.17亿元,同比增长9.45%;资产总额达到935.15亿元,同比增长8.74%;利润总额30.59亿元;从业人员11.58万余人。新闻出版行业收入总额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9大领域中排名第四位。

    未来将有可能出现以下趋势:

    1、大中型出版机构一体化运作;

    2、出版机构与技术提供商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入;

    3、中小型出版机构将走服务外包之路;

    4、新型数字出版机构不断涌现,以互联网形态为主;

    造成书刊印装质量不高的原因

    造成上述书刊印装质量水平不高的因素很多,其中有设备陈旧。原材料质量差,工人技术水平低等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出版管理部门,出版部门质量管理意识薄弱。印刷企业管理水平低,没有把书刊印装质量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具体说,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没有把书刊印装质量与图书内容、编校质量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印刷标准化工作滞后,现行的印刷标准有的落后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有些新技术、新工艺至此还没有质量标准。

    就出版社来说,有的出版社为了本部门获得更多的利润,不顾书刊印装质量,哪家印刷厂印刷工价低就到那家印。也有的出版社的编辑,特别是美术编辑过分为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标新立异,求新求奇,因设备、工艺技术加工不出来,结果事与愿违。还有的出版社提供的纸张质量太差等等。

    就印刷厂来说,是书刊印装质量不高的主要责任者,究其原因:设备陈旧落后是一方面。还有的设备不落后,也干不出好活来,是因为操作工人技术素质不高。还有的是使用了低价劣质的材料等。除此,还有一个不可忽视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自两级定点书刊印刷企业制度取消后,对书刊印装质量没有了约束,印刷厂放松了对书刊印装质量的管理造成的。

    如何全面提高书刊印装质量

    书刊印装质量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印刷及相关工业的总体水平。要真正全面提升中国书刊印刷的印装质量,单靠哪一个部门的努力是不行的。而需要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出版部门、印刷企业及相关的印刷设备器材工业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共同努力才能奏效。具体说,政府部门在印刷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对书刊印刷印装质量达到的目标,要有明确的要求以及实现目标的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当务之急是解决检测中心的相关资质问题,只有这样检测中心才能理直气壮地对全国印刷产品质量进行监管。除此,应充分调动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积极性,参照国际标准,更多地等同或多效地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制定中国印刷业产品质量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和输送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质量管理人才。

    对出版社来说,要真正地把出书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千万不可在招标选厂时只看印刷厂的报价,而忽视该企业的装备的先进程度,工人的技术水平,企业诚信等条件随便选定。要求编辑,特别是美术编辑学习一些印刷工艺,印刷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向印刷企业提供合格的好的纸张和其他书刊印刷材料,建立书刊印装质量监督员,以便对书刊印装的质量进行监督。对书刊印刷企业来说,必须切实加强印装质量的管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条件的企业要尽快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没有条件的企业要创造条件尽快解决。学习与实施先进的“5S”现场管理带动产品质量的提高。建立企业信息化系统,确保整个印刷过程受控。坚持技术进步,加强职工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

    除此,印刷设备制造部门,印刷器材的生产部门,要为印刷企业提供优质廉价的印刷装备,新闻出版用纸和各种印刷材料,确保出版物印刷质量的提高。

    新观念不断涌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科学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伴随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逐步深化,某些曾被认为正确的理论。或许发现尚需修正之,这一切都可能会促使人们观念的转变。由于新观念的产生,旧观念将逐步消失。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观念更换旧观念,也就成为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文化、经济、工业、农业这些代表一定领域的名词,有其一定的内涵与外延。人们对这些领域有了更深的认识后,发现这些领域的发展与相关领域甚至整个社会有着密切的关联,为了拓宽与发展这些领域,提出了“大科学”、“大文化”、“大经济”、“大工业”、“大农业”的新观念,大大扩展了它们各自原有的内涵和外延,为这些领域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又有同志提出了“大出版、大旅游”等新观念。不管是否愿意,这个“观”那个“观”还是在不断出现,而不是有人所想象的那种情况想炒就能炒热,不炒就会冷却。现代印刷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高新技术应用于印刷后,印刷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在不断变化。人们对传统印刷作用的认识和理解也势必产生相应的变化,“大印刷观”、“大印刷史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和产生的。这不仅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也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作为印刷领域的新观念必然会代替传统的旧观念。

    两种观念客观存在,不是人为臆造也不能人为分割

    世上的事物有新必有旧,有大必有小,新是对旧而言的,大是从小发展起来的。台湾学者李兴才先生在《中华印刷通史·序》中提出:大印刷是新兴的名词。有人以为,以往并无“小印刷”之称,何来“大印刷”?其实,如果对照“大宇宙”与“小宇宙”、“大历史”与“小历史”,“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等已有名词,则“大印刷”不应视为标新立异,这“大”与“小”之别,正好就像“宏观”与“微观”一样,表示观察事物的范围有“大”“小”不同而已。印刷是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学科交汇时代,学科与学科之间,彼此重叠的范围越来越大,相互影响与关连的部分越来越多,凡事应从整体来看,自全局着想,把握大方向、大原则、开创大格局,方能解决问题,就像“宏观调控”振兴经济一样,“大印刷”是振兴印刷工业的重要概念,原因是在“大印刷”这一名词出现以前,一般人把印刷的范围界定得比较小,如印刷史仅谈印书史,印刷工业仅重视纸张印刷的书刊出版等。

    范慕韩同志在“树立大印刷意识”一文中指出,“所谓‘大印刷’是针对把印刷理解为印书印报的似已成为习惯的狭窄概念,把印刷工艺和印刷工业从这一小圈子里解放出来,使其真正扩大印刷工艺的技术应用领域……树立‘大印刷’意识,就是要从思想上认识上树立这种意识,以求彻底完成和实现突破小圈子,为加速实现印刷工业的现代化而努力。”

    把人们以往对印刷的习惯看法称之为“小印刷观”或“传统印刷观”,以区别新产生的“大印刷观”,名称不一,含义一样,这是客观变化与进步的产物,“大印刷观”是突破传统印刷观的狭窄小圈子脱颖而出的新观念,没有传统印刷观也就没有“大印刷观”,两者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

    本资料共汇集了全国129家印刷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完成情况。这129家印刷企业分布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006年盈利企业96家,占76.2%。其中:100万元以上的46家;200万元以上36家;300万元以上23家;500万元以上18家;1000万元以上13家。2006年实现利税完成千万元以上的28家,完成500万元以上的47家。

    从印刷行业使用EVA热熔胶胶订书刊来看,时间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胶订书刊的周期短、质量稳定、差错率低、劳动强度轻。受到出版界和印刷业的欢迎。特别是PUR热熔胶在国外印刷的推广使用,PUR热熔胶代替常用EVA热熔胶的出现,使EVA热熔胶的弊端由PUR热熔胶来弥补,PUR热熔胶是一种装订方式。但是,印刷行业中,胶订书刊都使用EVA热熔胶,在印刷品的质量问题中80%的问题是使用EVA胶不当产生的。所以,本文就对胶订中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共同的解决方法。

    热熔胶的种类、选用

    中国热熔胶的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近五年国内热熔胶行业进入了成熟期,热熔胶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由于热熔胶的成分不同和粘结对象的区别,它从传统的卫生制品、包装、印刷装订等领域扩展到服装、胶带、制鞋、冰箱、电缆、汽车、建筑等十余个行业近30个品种的热熔胶。

    书刊用的EVA热熔胶是一种不需溶剂、不含水份的固体可熔性聚合物。热熔胶的常温下为固体,当热熔胶加热熔化到170°C左右时,变为有良好粘度的液体状;当胶锅内温度上升到250°C以上时,热熔胶液体开始老化变色、变质、粘度下降、胶膜变脆的胶液,无法使用。

    国家尚未颁布书刊用热熔胶的标准。生产热熔胶的厂没有统一控制的质量指标体系,各厂有各厂的生产标准。热熔胶的型号很多,粘结性能也不相同。按不同的胶订机的速度、胶订的不同对象、开放时间、固化时间等来区分、选择使用背胶和侧胶。

    华北地区的一个印刷企业使用控制热熔胶指标体系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他们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对新购进的热熔胶每个品牌、批次均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只有每项指标都合格的胶才能进入车间。这样,确保了胶订产品的质量。他们控制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①耐低温指标。他们自己设计了一种控温的冷冻箱,控温误差+/-1°C,测温范围为-10—10°C。将新购进的热熔胶制成一定的胶条,放入冷冻箱的弯曲架上,在-1°C的恒温下进行弯曲实验,时间为30分钟后,不断裂的为合格品。他们正着手设计一种可自动控制的耐低温性能的热熔胶测定仪,以使测定结果更加客观、科学。②抗疲劳强度指标。这是一项检测胶层耐弯曲次数的指标,它可以保证书籍在多次翻阅后仍能保持完好。首先,把热熔胶按规定制成胶条,然后,在规定温度下的疲劳强度测定仪(自制)上进行测试,得出耐弯曲的指标数。③比重指标。他们经过对比试验发现,比重大于1的胶,综合性能指标低于比重小于1的热熔胶。另外,热熔胶的比重越大,在胶层相同时,单本用胶重量越大,这将明显增加生产成本。比重的测定可按有关胶粘剂测定方法进行。他们在实践中常采用“水漂”法进行定性测定:比重大于1的胶会沉入水底,比重小于1的胶则浮于水面。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快捷有效。④抗老化指标。使用容易老化的热熔胶一是在工艺使用中会明显结焦、变色,给工艺的正常运行带来不便;二是在胶订书籍的使用中,由于胶老化速度较快,会出现质量问题,影响书籍的使用寿命。这项指标可根据国标测定,但所需时间较长。较简单的方法是在较高的温度下将胶样恒温处理,抗老化性能差的胶变化十分明显。

  2. 本书共收入最新版现行有效的书刊印制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规范文件分为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印刷技术书刊印制常用印刷材料等部分。 目录. 播报. 编辑. 一、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GB/T 788—1999 图书和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

  3. 印刷报价是在与客户签订印刷品 加工合同 前进行的,印刷计价 是在印刷品加工后进行的,印刷报价要求速度快,要及时。 ②印刷计价时各工艺环节已完成,所以所计价格是精确值,印刷报价时各工艺环节有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在 加工 进行中还会发生变化,所以印刷报价是个估值,但要尽量 ...

  4. 出版印刷是指将文字和图像经过编辑、设计、印刷出来并公开发行的一种印刷方式。它以纸张为主要承印材料,其印刷品如报纸、书籍、期刊、杂志、画册等。出版印刷也可以说是常规印刷,是设计师接触最多的印刷设计业务类别,这类印刷现在多以平版印刷(胶印)为主。

  5. 联合出版集团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设于1914 年;中华书局香港分局设于1927年;香港三联书店於1948年由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和新知书店在香港合并而成。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于1980年由中华和商务两家印刷厂合并而成,该两家印刷厂分别是1924年在香港设立的香港 ...

  6. 书刊号. 国际标准书号﹝下简称书号﹞系统,于1967年设立。. 我国从1987年开始实行 ISBN 号制度以代替建国后的 统一书号 ,可以说,1987年以后出版的图书不采用统一书号,但我国出版的标准、规程至此仍采用统一书号。. 书号的用 途,可以快捷、有效地识别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