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书籍 ,传统意义上指传播各种知识为主的出版物,通常为 纸张 合订的 印刷品 ;现代意义包括 电子书籍 。 刊物 ,常为书籍以外的出版物,分为定期和不定期发行刊物,有的刊物属于书籍的范畴如 杂志 。 包括 报纸 、 杂志 、 专刊 、电子刊物(含各种电子专辑如 音乐专辑 )等。 根据其 发行 对象(受众)来划分,分为 内部刊物 和公开发行两种。 期刊 ,属于定期发行的刊物。 书刊 ,为图书和刊物的合称。 电子出版物 ,包括 磁带 、 唱片 、 VCD 、 DVD 、 光碟 、 电子书籍 、 电子辞典 等,广义上还包括 影视作品 的电子拷贝。 未刊本 ,作者在世时未出版的书籍、簽名、畫集、圖片集等作品。 [1] [2] 但因作者的影響力,作者过世后民眾有意購買或收藏。

  2. 開本指書刊頁面的規格大小,即張完整的印刷用紙(全張紙)所裁切成的張數。在印刷業中,通常是將一定規格的全張紙均勻地裁成若干小張來進行印刷裝訂。按照分成的張數,有全開(不裁切的全張紙)、對開(裁作2張)、4開(裁作4張,以此類推)、8開、16開、32開和64開等不同的開本。

  3. 出版物 或 出版品 (英語: Publication )指以傳播 資訊 、 文化 、 知識 為目的的各種 產品 包括 印刷品 、電子產品的總稱,屬於傳播文化知識的 媒體 。 分為 書籍 、 期刊 、 報紙 和電子傳播產品( 電子出版 物或稱 電子書 )等種類。 書籍 ,傳統意義上指傳播各種知識為主的出版物,通常為 紙張 合訂的 印刷品 ;現代意義包括 電子書籍 。 刊物 ,常為書籍以外的出版物,分為定期和不定期發行刊物,有的刊物屬於書籍的範疇如 雜誌 。 包括 報紙 、 雜誌 、 專刊 、電子刊物(含各種電子專輯如 音樂專輯 )等。 根據其 發行 對象(受眾)來劃分,分為 內部刊物 和公開發行兩種。 期刊 ,屬於定期發行的刊物。 書刊 ,為圖書和刊物的合稱。

    • 分館
    • 事件
    • 外部連結

    大學圖書館

    大學圖書館為於香港中文大學的中央圖書館,設址於中央校園之中。在香港中文大學成立後,大學圖書館在1965年4月成立,初時租賃九龍廖創興銀行大廈二樓設館及藏書。其後,在同年9月邀得圖書學家裘開明博士作為大學圖書館的首任館長,翌年遷往安利大廈作臨時館址。1969年8月,隨著中大馬料水校園漸見雛型,大學圖書館再遷至范克廉樓地下作為臨時館址。1970年,現時的大學圖書館正式動工興建,並於1972年12月15日落成啟用。 隨著港府推行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中大在2005年決定擴充校園的設施,當中在考慮擴建圖書館時,認為比起增設一所新圖書館,擴建大學圖書館較為可取。校方在考慮擴建圖書館的方案時,因不能改動大學廣場的任何部分,最終決定除增設一座連接大學圖書館和田家炳樓的新翼部份外,在烽火台之下闢建一地庫作為學習空間(進學園),避免改建大學廣場。2012年9月,工程竣工,大學圖書館擴建成原大學圖書館、新翼研究共享空間大樓及地庫進學園三部分。 進學園為中大首個24小時開放予學生及教職員的圖書館設施,並提供具有獨特造型和靈活的座椅和設施予使用者使用。2018年,進學園進行翻新工程,增設一個「創客空間」(...

    崇基學院牟路思怡圖書館

    崇基學院牟路思怡圖書館(下稱崇基圖書館)於1951年成立,現時大樓是由美國亨利路思基金會,通過美國聯合長老會捐款興建,並於1971年10月29日由亨利路思的妹妹牟路思怡主持揭幕,故命名為牟路思怡圖書館。 崇基圖書館以音樂、宗教、教育、體育學、西方文學及語文、日本文學及語文、語文及語言學之藏書為主。館內亦設有教學資料特藏,搜羅本地中小學各科教材,以教科書為主。 圖書館樓高4層,流通服務及參考諮詢服務設於地下。入口附設還書收集處,方便讀者歸還書籍。參考資料、通識教育讀物、新增館藏、報章及顯微膠卷等亦置於地下。夜讀室設有兩個出口,為同學在圖書館閉館後提供閱讀空間。存放期刊合訂本的密集式書架設於地庫,現刊及開架書庫則置於1樓及2樓。 本館各層的電腦均設有線上目錄,地下、一樓及二樓更設置資訊廊,備有多媒體電腦供同學完成作業。此外,崇基圖書館支援無線上網。

    新亞書院錢穆圖書館

    新亞書院圖書館成立於1954年,最初位於九龍農圃道(即新亞書院原址)。1973年遷入香港中文大學,初名敬業館(與學生活動中心樂群館相對應),於1975年在新亞書院創辦人錢穆捐款下,改以錢穆命名。 1991年,本館加建二樓,前半部分供新聞及傳播學院作錄影廠及製作室之用,後半部分則屬圖書館範圍,主要收藏藝術(不包括建築學)書籍及期刊,並於中部設有露天閱讀區。 圖書館的設計仿效美國肯塔基州伯里亞學院圖書館。館內除設有居高臨下的閣樓外,亦展出訪問藝術家及藝術系師生作品。 此外,新亞書院錢穆圖書館每月精選一位著名的中國現代文學作家,介紹其生平和著述概況,並展出部份著作的珍貴版本。

    烽火台事件

    2008年11月,中文大學校方表示由於要迎接三三四新學制,位於中央校園的大學圖書館需要擴建,故將拆除於圖書館門外的烽火台。事件引起不少同學不滿,校方被指黑箱作業,學生、校友甚至教職員,竟在傳媒揭發後才知悉整個計劃,同時指出「烽火台不只是一個建築,而是一個屬於我們中大人的空間」,「在烽火台下擴建,根本不是惟一的選擇,甚至不是最好的選擇」。最後校方亦從善如流,在建造圖書館地庫(今進學園,24小時開放)時,為仲門額外建造保護樁牆。 另一方面,由於逸夫書院並未設有書院圖書館,四家書院均有學生提出於逸夫書院建新館的方案,惟校方未有就此表態。

    大學圖書館系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举办香港文学建藏十周年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張秀民 中國印刷史中提出雕版印書始於 唐 貞觀 ,其主要依據是明史學家邵經邦的《弘簡錄》, 唐太宗 令梓行 長孫皇后 的遺著《 女則 》約在貞觀十年(636年)印刷。. 書中還引唐 馮贄 《雲仙散錄》: 唐 玄奘 印施普賢菩薩像(約645~664年)施送四方 ...

  5. 網上書店業務 [ 編輯] 「商務印書館香港網上書店有限公司」(CP1897.com 聯合出版集團 的 子公司 ,前身是CP BooksNet,於1999年3月18日成立。. 初期只銷售實體書,為 香港 早期發展的網上書店之一。. [3] 至2000年4月12日,與 新鴻基地產 旗下的 新意網 ...

  6. 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是成立於1988年香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有企業。集團實體歷史悠久,由香港殖民時期的三家文化機構整合而來。 現時業務包括出版、發行、零售、印刷、RFID設計封裝、藝術品經營、文化交流等。子公司分佈香港、澳門、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北美、歐洲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