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31日 · 南仁淑說過:「不是去感受痛苦,而是去擺脫痛苦。」套用在工作上,就是面對工作挑戰,不是默默去承受,而是自己想辦法,擺脫困境。 習慣 拒絕改變 阻礙女人成功 南仁淑在書中提及,女人總是因小問題而情緒失控大發脾氣,而壞了大事後又 ...

  2. 2024年1月17日 · MoneySmart 為你解構長者生活津貼相關的疑難。 長者生活津貼與高齡津貼申請資格. 長者生活津貼俗稱「長生津」,於2013年4月開始發放,是政府提供的社會福利,旨在為65歲或以上有經濟需要的香港居民提供每月津貼,幫補生活開支。 長者生活津貼由2023年2月1日起每月金額為HK$4,060;由2024年2月1日起上調至HK$4,205。 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其歷史遠比長生津久,可追溯至1973年,旨在為70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提供每月津貼,不設資產審查。 高齡津貼的每月金額由2023年2月1日起為HK$1,570;由2024年2月1日起上調至HK$1,620。 鑑於2024年4月1日起實施 垃圾徵費 ,政府會向長生津及綜援領取人士提供額外每月HK$10膠袋補貼。 長生津 VS 生果金.

  3. 2018年8月27日 · 若香港人及台灣人聯婚而需在台灣登記結婚及申領戶籍,港人一方必須向香港政府申領「無結婚紀錄證明書」,申領部門為「婚姻登記事務及紀錄辦事處」。 其後再將證明交予本港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驗證,然後至當地的「戶政事務所」登記,即可領取台灣的「結婚書約」。 兩地總計註冊費約869港元。 台灣結婚開支 約需14萬港元. 台灣與香港也是華人社會,婚禮細節大同小異,在傳統中式禮儀及西式晚宴中,同樣有著各種繁文縟節需預備。 各種飾品、儀式、聘金(即香港的禮金)或場地布置等等細項,亦需花費,開支一般10萬台幣(約25,561港元)。 不過,台灣當地亦有調查指,近年台灣人結婚開支日見節省。 如去年由台灣婚禮平台「結婚吧」公布的《2017婚禮籌備大調查》,即指台灣新人平均支出為55萬新台幣,即約14萬港元。

    • 離婚財產分配 包括範圍有多少?
    • 離婚後財產將一人一半?
    • 婚前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夫婦財產分配中,除會檢視共同擁有的財產外,如結婚期間購入的資產物業、或二人繼承的財產等,亦會需要考慮二人各自的財政狀況,包括擁有的資產,如股票、銀行儲蓄、保險或基金權益等等;尚未償還的債務、工作收入及日常開支等。 不少人亦會擔心婚前其中一方已管有的資產,離婚後會被不公分配。假設夫妻其中一方婚前已擁有一所物業,但由於法律會假定二人於婚姻期間,合力支付家庭開支及共同累積財產,故法庭一般會視該所物業為雙方共同使用或管理的資產。 現時不少夫婦均需「靠父幹」買樓,即是父母為子女繳付首期,甚至樓價。若夫婦家長打算追討,亦需出示借據,證明該物業非為贈送子女的禮物。

    不少人對分身家均有誤解,以為一定為女方分男方身家,或男方繳付贍養費給女方。原則上,法庭會視離婚雙方有著同等地位,將雙方財產平均分配,不過根據《婚姻法律程式與財產條例》,法庭於處理財產分配時,會考慮多種因素:

    外國夫婦流行擬定婚前協議書,以預先安排婚姻失敗時的財產分配,雖然本港尚未承認婚前協議書的法律效力,不過法官亦會作為考慮因素之一。 想知道更多理財心得及最新優惠 ,請瀏覽 blog.moneysmart.hk,及追蹤我們的Facebook Page 主頁:www.moneysmart.hk 正考慮申請哪些信用卡?不妨先了解八達通自動增值信用卡或永久免年費信用卡,總有一款適合你所需!

  4. 2023年3月7日 · Wilson Li 2023年3月7日. 「理財」這個字,聽起來像門專業,其實人人都會有需要理財的時刻。 一生累積下來的財富如何處理,本身就屬於理財一部分。 今天是國際婦女節,在現今女性愈來愈多機遇的環境中,身為女士的你,有沒有想過一生中要做多少個可能影響自身甚至社會的理財決定? 一:求學時期,理財初見. 首個與理財有關的決定在求學時期已經出現。 家人給予的零用錢,除了購買喜歡的事物、與朋友同學消遣,你會將剩下的錢存放在哪裏? 是豬仔錢罌? 還是銀行的儲蓄戶口? 在中學或大學時期,如果開始做兼職,一般都會開設 儲蓄戶口 。 此時便會擁有人生第一張提款卡。 進入大學,與社會互動開始繁密,此時你會開始了解金錢世界,消費意慾也慢慢增加。 這個時候,人生的第二張理財卡:信用卡便可能出現。

  5. 2023年8月4日 · 2023年10月1日起,公屋租戶入住公屋後,每兩年要申報是否持續居住在單位,並已遵守與居住情況有關的條款。作出虛假陳述、違反租約條款、觸犯屋邨管理扣分制而被終止租約的前公屋租戶,禁止申請公屋期限由2年延長至5年。 公屋租金現時是多少?

  6. 2018年7月18日 · Dinezz Li 2018年7月18日. 全職媽媽 在孩子長大後,因孩子於校園逗留時間愈來愈長,均會考慮重返職場。 過程中,媽媽需考慮四大要點。 當中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位如MoneySmart的公司文化般,要求員工重視Family的好老闆、好上司。 1.需獲家人 行動支援包容. 全職媽媽回到職場,必需家人的支援,例如家中長者協助照顧子女,或丈夫分擔家務。 若然自己有意在工餘時間照顧小孩,也要尋獲一位可信的支援對象,哪即使遇上加班,接不到孩子放學,也可以立即找人幫助,繼續專心工作。 全職媽媽重投職場,自必影響一家人的生活規律,例如媽媽並不可能天天回家後再親自下廚,丈夫及孩子或有機會需外出用膳。 又或是媽媽不能親自帶子女上學。 這些東西,均是媽媽重投職場前,需與丈夫及孩子有好好的溝通。 2.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