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26日 · 去斑3大方法. 激光: 以光學原理,打入皮膚內以選擇性溶解色素,「專注地」把色素打走,亞洲人的色素射頻由500至1,000納米。 激光打進皮膚內能與色素產生互動,因着光學的物理反應,令色素分散,從皮膚淋巴溶解並帶走。 Pico皮秒激光及Q制式激光,是近年流行處理色斑的方法,原理是以激光產生短速和高能量脈衝,作出選擇性光溶解色素。 C02則以二氧化碳激光做一個精準的切除,微細至0.1mm的切割也可,使切除部位周遭組織傷害更少。 這方法多處理凸起的角化斑、「壽癦」和痣等。 無論是保護皮膚及防皮膚癌上,醫學界都不主張暴曬。 (Getty Images) 但侯醫生謂,由於亞洲人出現色斑的原因複雜,使用這兩方法有可能會產生反彈的副作用,愈打愈黑。

  2. 2015年7月2日 · 燒傷者康復路漫長本港公立醫院每天100元住院費已全包治療開支但若要改善外觀或要求診私家醫生以激光除疤為例每次起碼4,000至5,000元一個療程要做4至5次. 香港灼傷互助會內務副主席許文君表示公營醫院的灼傷治療只處理功能問題不會處理外觀上問題她舉例指,「如手指郁不到公立醫院會幫你恢復活動能力但如手部滿布疤痕只要手部可活動都不會處理」。 她又指,有些疤痕比較立體,「可能粗到手指尾咁」,激光手術只可令疤痕「變淡,冇咁明顯」,不可以完全去除,但在外觀上已有很大分別。 據了解,現時坊間有不少激光淡疤療程,視乎不同激光儀器,每次起碼4,000至5,000元,一個療程需做4、5次;還要視乎疤痕大小程度,或需再以不同儀器去除凹凸或改善色素。

  3. 2017年8月21日 · 1. 射頻治療. 主要功效:分為單極,雙極, 三極射頻等,可在臉部及身體進行,透過把射頻能量滲至皮膚真皮層(即皮膚表層以下2至3毫米),剌激骨膠原生長,防止或預防皮膚老化及鬆弛,並令臉部更緊緻。 好處:一般會搽麻醉膏,故不太疼痛。 另外,臉部傷口可極速復原,較安全且表面無傷痕。 壞處:用錯能量可致皮膚起水泡,且治療費用較昂貴,如要一次見效,大約以萬元為單位,幾次見效則以千元為單位。 另外,治療較長,比如用單極射頻須約1小時。 有效年期:一般每1至2年做一次,延長衰老。 2. 激光. 主要功效:激光屬光學治療,以單一波長的光能,於皮膚表皮層針對特定的皮膚問題,可改善暗瘡、美白,並能祛淺層斑如雀斑、太陽斑。

  4. 2018年7月24日 · 1. LASIK手術 VS SMILE手術. LASIK手術(角膜切割激光矯視手術) 約有20年歷史,適用於矯正近視、散光和遠視。 原理是先使用膜板層刀或飛秒激光在角膜上切割開一片角膜瓣,然後以準分子激光(excimer laser)在角膜基質層進行打磨,改變角膜弧度,完成後把角膜瓣蓋上。 SMILE手術(小切口透鏡切除手術,又稱「微笑矯視手術」) 約有5至6年歷史,暫時只適用於矯正近視和散光。 原理是使用激光直接在角膜中層切割一塊相應厚度的角膜組織和一個微小切口(約2至4毫米),然後使用手術工具將切割好的角膜組織分離,並從小切口中取出,以改變角膜弧度。 2. 激光矯視風險有幾高? 伍立祺醫生向委會表示,風險或併發症可分為兩種: 短暫但常見:光環、眩光或眼乾.

  5. 2022年5月8日 · 妍肌攻管負責人馮鎵瀠今(8日)召開記者會強調,至今美容院未曾收到書面申索賠償,又指沒證據證明事主臉部情況因醫生及美容院失當所致。 事主回應指,未採法律行動因正等候消費者訴訟基金審批,又稱主理醫生已聯絡她致歉及願意賠償部分療程費用。 涉事醫生則指已交由律師跟進,暫不回應。 (譚以諾攝) S小姐早前向民主黨袁海文投訴指,在美容院妍肌攻管接受埋線及溶脂針療程後右臉頰萎縮,要求醫生及美容院賠償,詳情請看: 下一頁 。 妍肌攻管負責人馮鎵瀠今回應指,現階段沒有證據證明事主臉部情況是因美容院或經手醫生的疏忽及專業失當而致,對事主單方面指控保留法律權利。

  6. 2016年1月15日 · 法官判刑時指案件因47歲的首被告曾廣勤及62歲的次被告曾幼微譯音貪心以及多年來家庭間的訴訟引起的委屈而引發第三被告王逸敏62歲)的動機雖然不明但應是出於經濟問題或錯誤的忠心考慮到罪成的次被告及第三被告無案底檢控有所拖延等因素最終判兩人各自入獄2年8個月。 西醫曾廣力於01年因心臟病去世,其生母及繼母就其留下逾四千萬元遺產展開訴訟,生母於終審法院勝訴,獲判遺產,惟她其後過世,由女兒擔任遺產執行人。 而繼母兒子及女兒,則涉嫌借投資玉石,將遺產中一間公司的約1.

  7. 2021年4月13日 · 註冊中醫師李廣冀柴醫則認為濕疹雖然難斷尾」,但透過治療教曉病人日常護理可減低復發機會更重要是告知病人大概要花的治療時間藥物作用以了解自身狀況不致過於徬徨。 行醫14年,柴醫最難忘是醫治一名嚴重紅皮症伯伯,見證垂頭喪氣的他回復光采,如返老還童。 李廣冀對中醫醫術感到好奇,加上母親因工作勞損,故選讀中醫學,希望將來為親友調理身體和治病。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攻讀博士研究濕疹. 「不是醫科畢業就代表擁有治病的醫術,(畢業後)仍要不斷研究每個疾病。 」當年初出茅廬、未有獨立應診經驗的柴醫,首次診症已受挫,遇上一名耳鳴的伯伯。 因多次覆診未見好轉,伯伯遂改向柴醫之師姐求診,康復後更送贈錦旗致謝。 柴醫自覺不濟,決心發奮圖強,開始寫醫案、分析失敗和成功原因。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