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30日 · 三四十歲,有人已事業有成,有人依舊在人海浮沉。. CNBC引述美國社會科學雜誌近期一篇調查「美國生命歷程與財富積累」顯示,千禧世代成為貧富差距最大的一代 ─── 而隨著財富大轉移的到來,該差距將更加顯著。. 千禧世代成貧富差距最大一代 ...

  2. 2024年5月15日 · 複息效應(Compound interest effect),是把上一期的投資本金和利息,一併存入下一期的新帳單當中,經過長時間堆疊後,初始投資不僅可以賺取以本金計算的回報,還可以賺取累積的利息回報,從而產生指數級增長。 相關文章: 【財富自由】「利疊利」有利有弊 學識善用時間複利 無痛滾出第一桶金. 數碼銀行平台Cashee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Smeetha Ghosh認為,20多歲是作出良好財務決策的最佳年齡,最好開始小額投資ETF(交易所買賣基金),並終生持續,而不是等到50多歲時才開始大筆投資。 愈早啟動,本金和利息的價值將隨時間而發揮複息效應,將產生更顯著的回報。 20多歲的青年腦筋靈活轉數快,能短時間內吸收同處理大量資訊,運算能力強勁,但這種長處好容易變短處。

  3. 2020年6月26日 · 1. 閱讀與工作無關的書籍. 閱讀的好處不計其數,除了增廣見聞外,亦可從書籍中了解另一角度的生活及觀點,從而培養出成功領袖所擁有的同理心。 閱讀與工作無關的書籍,更能將不同的見解及知識,延伸至工作的專業上。 Tesla創辦人馬斯在接受傳媒訪問時提到,他是由書本養大,其次才是他的父母。 他從小時候開始閱讀大量的科幻小說和人物傳記,造就了現在他天馬行空的創意,並推動他科技事業發展。 2. 走出舒適圈. 每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圈(comfort zone),但長期處於舒適圈內,只會讓自己停滯不前,難有突破。 跨出舒適圈去挑戰未知的領域,才能讓自己更進一步。

  4. 2021年9月3日 · 從事證券業超過20年,他分享多年來的投資心得,認為除了技術分析及基本分析外,投資心理質素同樣重要,因為投資分析在不少情況下會不似預期,當面對虧損時,宜先制定好止蝕位,並嚴守投資紀律,避免愈蝕愈多。 0:10 - 2:00 初次投資源於為父報復? 2:00 - 2:55 多年投資經驗 選股策略有何轉變? 3:00 - 4:00 部分年輕人愛追捧熱門股 有何忠告? 4:00 - 5:50 技術分析 vs 投資心態更重要? 《財金投資名家講座》自8月23日起,逢周一至五下午5:00播出,多位名家將會為大家分享投資智慧及理財心得! 【第一集:黃瑋傑分析恒指中期走勢 最淡可見甚麼水平? (一按即睇): 按此 】 【第二集:黃瑋傑分析騰訊技術走勢 再現升浪可能性低? (一按即睇): 按此 】

  5. 2024年5月19日 · 為何富人總是「貪得無厭」?. 原來是財富的「吸引力法則」. 個人增值. 撰文: 涂宇佳. 發布時間: 2024/05/19 09:30. 分享:. 你不「貪」,錢不來:財富的吸引力法則 為何富人總是「貪得無厭」?. 我們談錢,大都帶著一種羞恥心。. 我們確實需要財富來提高生活 ...

  6. 2019年10月2日 · 他又指,年輕時應有過「豪」及「捱」的體驗,若總是壓抑消費慾,到進入社會工作後,賺到錢時,或會更不懂控制消費慾。他強調,「不是一味死慳就好」,若無消費慾望,賺錢的動力亦會較

  7. 2021年4月16日 · 胡潤研究院日前公布《2021胡潤全球白手起家U40富豪榜》,列出全球40歲或以下白手起家、資產達10億美元的企業家,Facebook行政總裁克伯格蟬聯第一,緊隨其後的是抖音張一鳴、快手科技的宿華。. 首十名白手起家的富豪都是靠把握科技浪潮,在當初靠創業闖出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