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31日 · 專業者必修的《知識內容寫作課》. 作者: Esor Huang 5月 31, 2018. 《 知識內容寫作課 》是我最近負責編輯的新書,作者是「 泛科學 」的總編鄭國威。. 會做這本書,同樣是源自我自身的需求。. 我很好奇: 泛科學上的文章,是如何可以把專業知識寫得有趣生動 ...

  2. 2016年8月5日 · 時間管理面對的其實不是時間,也不只是面對工作上的任務,而是面對整個人生所有「想做或要做的事情」, 而時間管理就是「把想做或要做的事情放入時間之流中依序完成」 。 那麼第一個必要環節,就是我們 怎麼收集人生中所有想做與要做的事情? 讓這些事情不會忘記,讓這些事情有機會實現? 可以延伸閱讀:

    • 李丞責1
    • 李丞責2
    • 李丞責3
    • 李丞責4
  3. 2017年3月7日 · 我自己的工作經驗是需要大量的文件整理、靈感整理、素材整理與經驗整理,所以下面的整理方法,也會和我的工作方式息息相關。 1. 一物沒有定位: 一個素材與想法,對我來說有可能用在 A 設計上,也有可能用到 B 文章中。 一份文件可以被 A 專案使用,也可能被 B 專案使用。 我的經驗是一個資料常常有很多用途,但是資料夾分類強迫資料只能出現在一個位置上,這就不太符合我的實際使用經驗。 而這也造成怎麼分類都不對,怎麼分類都不完美的窘境,如果硬要分類,就造成分類的焦慮,但實際上並非我們不善於分類,而是知識與訊息本來就難以完美分類,因為 他們是沒有單一定位的 ,同時具有多種用途的。

  4. 2016年5月26日 · 1. 讓資料來源「個人化」且「自動化」,開始長期累積. 首先,我會建立自己獨一無二的資訊來源,並且讓這資訊管道自動化,每天把可能需要的資訊送到我的手上,而我可以在一個沒有額外干擾,統一簡潔的介面中處理分配這些資訊。 這裡最好的工具仍然是所謂的「 RSS 閱讀器 」。 我自己利用 Feedly 這個服務,收集研究主題相關的部落格與網站,當這些來源有新文章發表時,我就可以在自己的 Feedly 閱讀器統一瀏覽。 我每天早上會花大概 30 分鐘的時間做資訊的快速篩檢,如果一天內還有其他空檔,也會打開 Feedly 看看,累積各種以後可能會用到的資料。 我一向不喜歡把綜合性大媒體網站當作我的主要資訊來源,因為那等於是讓媒體決定我要看什麼。

  5. 2014年5月13日 · 把這 10 件「不重要的事情」寫進筆記,讓人生更有動力. 作者: Esor Huang 5月 13, 2014. 做筆記,我們通常會先去想,有哪些重要的事情可以記錄到筆記裡 。. 可能是下次考試會考到的重點解答?. 可能是參加研習時聽到的重要資料?. 可能是工作上老闆交代 ...

  6. 2014年10月1日 · 1. 如何限制每個人只能回答一次問卷? 有時候我們在做線上的投票,結果每個人打開線上問卷都被當成新用戶,都可以重新投票一次,於是有人投了十次,有人投了兩次,這樣統計出來的結果一定不準確。 那麼,有沒有辦法限制每個人只能「填寫一次問卷」呢? 在新版 Google 表單中,表單編輯畫面最上方,就可以勾選「每人只能回覆一次」,這樣一來每個人都必須登入自己的 Google 帳號才能回到這份問卷,也只有回答一次的權利,不會重複作答了。 不過要注意的是,雖然因此要求對方必須登入 Google 帳號才能回答問卷,可是看後台報表時,不會看到對方實際的 Google 身分帳號資料喔! 2.

  7. 2018年1月2日 · 1. GTD 時間管理方法概論. 如果你對 GTD 方法完全陌生,那麼我推薦你首先閱讀這篇文章:「 Evernote GTD 方法教學:我的「搞定」時間管理實踐 2016 版 」,在這篇文章中,我非常簡明的描述了 GTD 最廣為人知的五個關鍵步驟:捕捉、理清、整理、檢視、執行。 當然 GTD 整套系統不只如此,但是從這裡開始練習,則是最適合的方式。 2. 捕捉的方法. GTD 方法的第一個關鍵,就是卸下大腦的壓力,不要把雜事記在大腦中,而要捕捉到你的收集箱,這樣大腦才能清楚明白地去決定哪些才是真正重要,值得去執行的事情。 關於這一步技巧,想要深入了解的朋友,我推薦你閱讀「 解除壓力與焦慮的大腦 SPA 筆記術,起碼每週做一次 」這篇文章,了解清空大腦的方法與價值。 3. 理清的方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