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文化大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当选国家主席. 六四时期. 去世. 著作. 荣誉. 外国勋奖. 家庭.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李先念 (1909年6月23日—1992年6月21日),乳名 全伢 ,号 克念 [1]:1 , 湖北 黄岡市 黃安 人,前 中国共产党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要领导人 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 高级将领,继 刘少奇 后第三位 中国国家主席 , 木匠 出身 [2] 。 192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指挥领导工作,参与 长征 ,之后率领 西路军 西征失败。 抗日战争 期间,担任 新四军 第五师师长等职位。 第二次国共内战 期间,与 刘伯承 、 邓小平 晋冀鲁豫部队进入 中原 。

  2. 2024年4月27日 · 繁體. 工具. 李先念 (1909年6月23日—1992年6月21日),乳名 全伢 ,號 克念 [1]:1 , 湖北 黃岡市 黃安 人,前 中國共產黨 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主要領導人 之一、 中國人民解放軍 高級將領,繼 劉少奇 後第三位 中國國家主席 , 木匠 出身 [2] 。 192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 指揮領導工作,參與 長征 ,之後率領 西路軍 西征失敗。 抗日戰爭 期間,擔任 新四軍 第五師師長等職位。 第二次國共內戰 期間,與 劉伯承 、 鄧小平 晉冀魯豫部隊進入 中原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其出任 中共湖北省委 書記、 湖北省軍區 領導職位。

  3. 其他人也問了

  4. 李先念同志是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 军事家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他毕生奋斗,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为 社会主义 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崇敬和爱戴。 [4] 中文名. 李先念. 国 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09年6月23日. 逝世日期. 1992年6月21日. 出生地. 湖北黄安. 目录. 1 人物生平. 2 主要贡献. 3 社会评价.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李先念. 1928年秋,李先念率游击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第五大队,任副班长,参加了反三次“会剿”的战斗。

    • 概觀
    • 人物生平
    • 主要貢獻
    • 社會評價

    李先念(1909年6月23日-1992年6月21日),生於湖北黃安(今紅安)李家大屋。9歲讀私塾。12歲起先後在家鄉和漢口學木工。1926年10月參加農民運動,任鄉農民協會執行委員。1927年11月率領家鄉農民參加黃(安)麻(城)起義,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到達延安。1938年任中共河南省委軍事部部長。1939年起歷任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司令員、豫鄂挺進縱隊司令員,率部開展敵後游擊戰爭,開闢豫鄂邊抗日根據地。1941年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5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率部多次挫敗日偽軍的“掃蕩”、“蠶食”和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進攻。1942年兼任中共豫鄂邊區委書記,領導軍民多次挫敗日偽軍的進攻,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根據地。

    1928年秋,李先念率游擊隊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第三十一師第五大隊,任副班長,參加了反三次“會剿”的戰鬥。

    1929年底轉地方工作,任中共高橋區委書記、蘇維埃政府主席,(黃)陂(黃)安南縣委書記、蘇維埃政府主席。

    1931年10月,他率領300餘名青年加入紅軍,任紅四方面軍第十一師三十三團政治委員,率部參加黃安、商(城)潢(川)、蘇家埠、潢(川)光(山)四大戰役。因該團出色地完成了戰鬥任務,方面軍總部授予“共產國際團”的光榮稱號。

    1932年7月,任第十一師政治委員,指揮部隊在反四次“圍剿”的馮壽二、七里坪、胡山寨惡戰中,重創敵軍。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由鄂豫皖根據地向西進行戰略轉移。他指揮所部在棗陽新集和土橋鋪地區衝破國民黨軍的圍攻堵擊,為全軍打開通路,並在危急時刻保證了總部的安全。子午鎮戰鬥中,他身負重傷,坐著擔架仍指揮部隊頑強奮戰,衝破敵軍追堵,翻越秦嶺,涉渡漢水。同年12月被任命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投入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1933年5月,在方面軍進行空山壩決戰中,他率部迂迴敵後,切斷敵軍退路,在奪取反三路圍攻戰役的勝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7月,任第三十軍政治委員。10月,在宣(漢)達(縣)戰役中,率部奇襲達縣城,殲滅守敵,繳獲大批軍用物資。11月,方面軍組織反六路圍攻戰役,分東西兩線抗擊20多萬敵軍的進攻,鏖戰十個月。李先念與副總指揮王樹聲負責指揮西線部隊抗擊四路敵軍。當反圍攻作戰轉入反攻時,他堅決支持徐向前大縱深迂迴的正確決斷,率部在黃貓埡地區圍殲國民黨軍1.4萬餘人。

    1934年1月,李先念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

    1909年6月23日,李先念同志出生於湖北黃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在大革命影響下,他積極投身黨領導的農民運動。大革命失敗後,他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李先念同志就把畢生精力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

    革命戰爭年代,李先念同志一直從事軍事鬥爭,是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傑出將領。他驍勇善戰,功勳卓著,在重大歷史關頭不怕犧牲、勇挑重擔,敢於鬥爭、屢建奇功。

    1927年,李先念同志率領農民武裝參加著名的黃麻起義。隨後,他隨紅四方面軍艱苦轉戰,先後參與創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川陝革命根據地,在革命戰爭血與火的磨練中成長為紅四方面軍最年輕的軍政治委員。長征途中,他受命指揮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攻占懋功,率先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他向毛澤東同志詳細匯報了川西北形勢和紅四方面軍情況,為黨中央確定北上戰略方針提供了重要依據。他堅決支持朱德、劉伯承、徐向前同志等同張國燾的分裂主義進行鬥爭,率先遣軍和紅二方面軍一道北上,為實現三大主力紅軍會師作出了貢獻。會寧會師後,他遵照中央軍委指示率部突破黃河天險,執行寧夏戰役計畫。隨後,他擔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委員,指揮紅三十軍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連續奮戰,重創敵軍,對配合河東紅軍戰略行動、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起了重要作用。西路軍失敗後,他受命於危難之際,擔任西路軍工作委員會委員,負責統一軍事指揮,率領西路軍餘部翻越終年積雪的祁連山,穿過荒無人煙的戈壁灘,歷盡千辛萬苦到達新疆,為黨和紅軍保存了一批骨幹力量,受到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高度評價。

    抗日戰爭時期,李先念同志是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和新四軍第五師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1938年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以後,他受黨中央重託,前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中原地區,開始了創建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的艱苦歷程。他發動和依靠人民民眾,先後創建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和新四軍第五師,開闢並發展起鄂豫邊區這塊地處要衝、孤懸敵後的抗日根據地。他善於正確判斷形勢,不失時機發展壯大人民力量,領導創建了擁有1000多萬人口、具有戰略意義的中原抗日根據地,創建了擁有5萬餘人正規部隊和30餘萬民兵的武裝力量,從戰略上有力配合了全國各個地區的抗日戰場,在中華民族抗戰史上寫下光輝篇章。

    抗日戰爭勝利後,李先念同志領導的中原軍區成為國民黨軍發動全面進攻的首要目標。他堅決執行黨中央的戰略部署,沉著果敢,機智靈活,指揮6萬中原軍區部隊突破30萬國民黨軍隊的重圍,並親自率領北路突圍部隊轉戰千里,在戰略轉移中創建了豫鄂陝邊區根據地。中原突圍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顯示了他統帥大兵團同強敵作戰的戰略戰術和指揮藝術。解放戰爭進入戰略進攻前夕,他任新成立的中原局第二副書記、晉冀魯豫野戰軍副司令員,之後又任重建的中原軍區第二副司令員,參與劉鄧大軍重建大別山根據地鬥爭和淮海戰役後勤保障工作,為建立新中國立下了不朽功勳。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李先念同志是黨和國家財經工作的卓越領導人。他擔任國務院副總理達26年,長期分管財政、金融、貿易等工作,為確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探索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傾注了大量心血。

    李先念同志的崇高思想風範是激勵我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緬懷李先念同志,就是要學習他的光輝思想、崇高品德、高尚風範,使之成為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我們要學習李先念同志信仰堅定、始終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的崇高品格。李先念同志對共產主義理想始終抱有必勝信念,無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都毫不動搖、毫不退縮。他一生遭遇許多險境、逆境、挫折,始終堅韌不拔、樂觀向上、英勇鬥爭。他說:“革命軍人要堅決與勇敢。對革命決不動搖,對敵人決不投降。頭可斷,真理不可丟,這是我們的美德。”“要保持和發揚革命氣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只有具有對崇高信仰的堅定性,“才能保持永久的熱情和毅力,才能迸發出驚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對孕育和繁衍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土地,產生無限的熱愛和血肉相關的情感”。

    我們要學習李先念同志勤於和善於學習、堅持民眾路線、創造性開展工作的優良作風。李先念同志出身貧寒,只念過3年私塾,是在革命鬥爭和工作實踐中成長起來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他說:“我是一窮二白,一無所有,什麼工作方法,指揮水平,領導藝術,都是學來的。”善於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民眾學習、向一切內行的同志學習是他的鮮明特點。堅持實事求是,貫徹民眾路線,深入調查研究,是他一貫堅持的工作方法。他強調:“我們共產黨人,任何時期都必須依靠民眾,一切工作都必須將民眾發動和組織起來。為此,就要深入到民眾中去,同他們交朋友、談心,了解他們的基本要求,啟發他們的覺悟,解決他們的問題。”在革命戰爭年代,李先念同志每到一個地方,總能紮下根來,發展壯大革命隊伍,創建起根據地,開創出新局面;在領導國家財政經濟工作期間,總能及早發現問題,向中央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他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冷靜觀察和正確判斷形勢,創造性地解決實踐中的難題。他提出的關於我國經濟建設的辯證法思想至今仍具有指導意義。

    我們要學習李先念同志堅持黨性原則、謙虛謹慎、顧全大局的優秀品質。李先念同志為黨和人民事業屢建奇功,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始終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他說:“我們一切事業的成功,是全黨力量的成功,也是全體幹部與民眾力量的成功,決不是個人力量的成功。我們不能把成功的事業,當成自己私人的家當。”他具有極強的大局觀念,強調“凡是對全局有利的事情,大家都要勇於承擔義務,堅決去辦,而且一定要辦好。凡是對全局不利的事情,即使從局部來看是必需的、有利的,也決不能辦”。他把為維護全局利益而犧牲個人和局部利益看作是黨性的體現,他說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是,如果我們共產黨人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的話,那就不可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李先念同志始終自覺維護團結、遵守黨紀。他說:“黨的團結,軍隊的團結,幹部的團結,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是奪取勝利的重要保證。”他善於發現和珍視人才,始終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反覆強調“共產黨是馬列主義的黨,不是幫派、小團體,不應該有‘山頭’與地區之分,也不能以個人關係分親疏。提拔幹部只能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前提,決不允許搞歪門邪道”。他作風民主,注意傾聽不同意見,善於營造使人敢講真話、暢所欲言的氛圍。

  5. zh-classical.wikipedia.org › wiki › 李先念李先念 - 維基大典

    李先念 - 維基大典. 今本 (此為底本,未經審校) 李先念 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也。 誕於 宣統 元年, 一九二七年 入 中國共產黨 。 抗戰時,任 新四軍 第五師師長之職。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與 劉伯承 、 鄧小平 晉冀魯豫部隊入中原。 一九八三年 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 一九八八年 卸任。 一九九二年 薨。 一類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世家.

  6. www.wikiwand.com › zh-hk › 李先念李先念 - Wikiwand

    李先念1909年6月23日1992年6月21日),乳名全伢號克念湖北黃岡市黃安人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繼劉少奇後第三位中國國家主席木匠出身

  7. 李先念 (1909年6月23日—1992年6月21日),乳名 全伢 ,号 克念 [1]:1 , 湖北 黄岡市 黃安 人,前 中国共产党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要领导人 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 高级将领,继 刘少奇 后第三位 中国国家主席 , 木匠 出身 [2] 。 192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指挥领导工作,参与 长征 ,之后率领 西路军 西征失败。 抗日战争 期间,担任 新四军 第五师师长等职位。 第二次国共内战 期间,与 刘伯承 、 邓小平 晋冀鲁豫部队进入 中原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出任 中共湖北省委 书记、 湖北省军区 领导职位。 之后担任 国务院副总理 ,协助 周恩来 主持经济方面工作,并于“ 文化大革命 ”后期参与 怀仁堂事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