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0]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11],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 ...

  2.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其中,重点阐述他在清末 立宪运动 、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反袁护国、反段护法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表现与重要作用;深入剖析他与当时的主要政治集团、主要 社会思潮 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突出论述他的新爱国主义主线与探寻“救国政理”的主要思想成果,如民彝思想,青春思想,民主法治思想,调和思想等。 从而,使本著具有深广的 社会历史 内涵与思想文化分量,不仅是一部李大钊个人的传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部独特的中国近代思想史与政治史。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朱成甲,江苏 灌云 人,1933年生。 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编审, 北京大学历史系 兼职教授。

  3. 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派人专项督办 李铁映、曾庆红 关于陈独秀故居以及墓地修复批示的落实情况。 1999年12月,为纪念陈独秀诞辰120周年,陈独秀研究会、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单位,在北京召开了规模空前的“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学术研讨会。

  4. 《青春》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李大钊于1916年在《 新青年 》杂志上发表的文章。 在文章中,李大钊明确指出,中华是否能回春再造,衰老的民族是否能变成青春的民族,关键在于青年是否自觉。 青年首先要冲破网罗、去除陈腐,保持青春的精神。 其次,超越世俗、平庸、虚伪的生活,义无反顾,发愤图强,这是青年们唯一的责任。 这篇文章在当时对青年一代有着很大的教育和鼓舞作用,他那饱含爱国激情的语言,对祖国再造、恢复青春的热望,影响着很多人。 直到今天,仍然有着爱国主义的启迪作用。 这篇文章是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史上的光辉文献。 [1] [6] 作品名称. 青春. 作 者. 李大钊. 创作年代. 现代. 作品出处. 《新青年》2卷1号. 文学体裁. 散文. 目录. 1 作品原文. 2 创作背景.

  5. 作家. 出生地. 河北省 乐亭县 大黑坨村. 代表作品. 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 、 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 、 十六年前的回忆. 母 亲. 赵纫兰. 父 亲. 李大钊. 祖 籍. 河北省乐亭县 大黑坨村.

  6. 著名爱国人士、香港知名实业家,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霍英东(1923年5月10日-2006年10月28日) [10],原名官泰,祖籍广东 番禺 ,生于 香港 ,7岁丧父,12岁进香港皇仁英文书院,因 抗日战争 爆发而辍学。. 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 ...

  7.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约公元前470年 [70],一说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 [73]),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阳(或曰谥伯阳), 春秋时期 人。. 《 史记 》《 后汉书 》等记载老子出生于 楚国 [29] [66-67]或 陈国 [1-3],苦县(今鹿邑)厉乡 [29](一作赖乡 [2])曲仁里人 ...

  1. 相關搜尋

    陳獨秀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