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24日 · 拍不出末日片的絕望驚恐,也沒有任何人性刻劃,讓人意猶未盡。 三母子的逃亡旅程,因逃犯的加入而出現變數。 明明有吸引人的世界觀設定,劇情卻無以為繼。

  2. 2020年9月5日 · 1.情緒問題. 研究發現拖延是源自個人情緒而非時間管理的問題。 拖延可讓當事人暫時拋開情緒的困擾,而不須面對設定的責任。 2.逃避任務. 因為不相信自己喜歡做該任務,為免令自己不快而選擇逃避或推遲任務。 3.完美主義. 不少拖延者會有完美傾向,對於他們來說不處理比起做不好某項工作較容易接受。 4.思想固執. 拖延或與一些不健康或固執的思想習慣密切相關,研究表明,愈多的自我反省或負面思想,個人愈缺乏自信,更難有動力完成任務。 5.專注力不足. 拖延也可能與患有專注力不足、強迫、焦慮或抑鬱症有關,以致執行能力出現問題。 【臨床心理學家教你如何改善拖延行為: 下一頁 】 撰文 : 鄭健榮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情緒管教 職業治療 抑鬱症 專注力不足. 請選擇文章.

  3. 2020年3月21日 · 1. 接受正常的情緒反應. 首先要接受在突變的環境中,有焦慮是正常的情緒反應,可以嘗試慢慢辨識它,並習慣與它共存。 2. 追看疫情消息適可而止. 適當跟進媒體新聞,並有智慧地去辨識資訊的真偽,如盡量通過可靠權威的途徑去追蹤相關新聞,且不要長時間追看,每天瀏覽相關新聞1至2次、每次30分鐘已足夠。 3. 良好溝通助紓壓. 青少年面對學校停課、家長Home Office,可趁此加強家人之間的溝通。 將自己的感受和擔心,嘗試與家人分享溝通有助釋放心中壓力,不妨多支持、多鼓勵、少批判、少埋怨,其實每天好好溝通15至30分鐘,已經可以為整個家庭帶來正能量。 4. 面對困擾 增強抗逆力. 對困擾若採取逃避態度,不但未能將問題化解,反而會累積壓力及加深苦惱。

  4. 2019年6月16日 · 認知障礙症是一種令人記憶和認知能力逐漸衰退的疾病,它影響着全球大約5,000萬人,現時沒有藥物根治,只可以延緩退化的速度。 不過,近年有研究顯示,飲食或對大腦健康和預防認知障礙方面有關鍵作用。

  5. 2020年11月26日 · 【原文: 喬布斯 錢國偉 患惡癌離世 拆解胰臟癌難醫之謎 】 欄名 : 危疾知多啲. 胰臟癌有「癌王」之稱,前TVB綜藝節目監製錢國偉及蘋果教主喬布斯都是因胰臟癌離世。 根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2018與2017年相比,本港胰臟癌新個案增加11.6%至855宗。 再進一步比較.

  6. 2023年3月31日 · 該調查發現,癌症是大灣區三地居民共同關注的健康問題,當中香港受訪者最關注的3大健康問題依次為癌症(65%)、中風(41%)和心臟病(35%)。 癌症同樣是內地大灣區城市受訪者最關注的健康問題,有42%,第二位是心臟病(27%),第三位則是高血壓(25%)。 雖然澳門受訪者也關注癌症問題,但除了致命危疾外,他們更關注高血壓(29%),較癌症(27%)及糖尿病(21%)高。 大灣區受訪者信心較大. 治療危疾涉及的開支動輒不菲,除了醫療費用外,亦需要預留患病及復康期間的生活支出,倘若工作能力受到疾病影響,財政負擔更是百上加斤。 三地受訪者預計危疾所需的醫療和生活開支甚高,以癌症為例,需要15至51個月個人總入息不等。

  7. 2023年8月25日 · 分享:. 上個月,我曾分享過近年市場上危疾保障計劃的保障範圍不斷擴大,有些計劃更專為末期癌症患者提供額外財政支援,以幫助患者減輕財務負擔,專心接受治療。. 然而,除了癌症、心臟病和中風等較常見的嚴重危疾外,近年來兒童疾病(如專注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